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996年以来,我市每年都采用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栽培方法培创小面积夏玉米超高产试验田,其中,1996年全市有5处0.45hm2夏玉米平均产量达到了13500kg/hm2;1997年在上述地块继续进行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虽然在玉米生育过程中,遇...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种子管理工作是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成功的重要性,提出了种子管理今后应加强的4项工作;加强品种管理,为结构调整提供优势高产品种;加强计划管理,为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种源;加强质量管理,为结构调整提供“放心”种子;加强市场管理,为结构高的有除假冒伪劣种子,消除隐患,消除隐患,确保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氮肥效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超高产夏玉米(≥ 12 000 kg hm-2)的氮素吸收和转运特性,为实现夏玉米超高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夏玉米施氮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9.62%~15.95%,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增产2.27%~5.33%。超高产夏玉米吐丝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30%~47.78%,保证后期氮素养分充足供应对于夏玉米达到超高产水平至关重要;氮肥后移可促进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降低夏玉米茎和叶片氮素的转运率,显著增强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灌浆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蛋白质产量;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的氮肥利用率提高1.88%~9.70%、农学效率提高0.96~2.21 kg kg-1,以“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氮肥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1穴3株高产栽培模式,是一项集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机械精播、激素化控于一体的集成实用技术。该项技术充分利用玉米的群体优势,改变传统的宽窄行单株种植模式,能确保较好的通风透光和授粉条件,还能增强茎秆强度,增加次生根数量,进而增强植株抗根倒、茎倒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超高产,是现阶段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和(20+40)cm小麦-夏玉米三种超高产集约种植方式下的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三种种植方式比现有吨粮田(15000kg/hm^2)增产21.63%-43.20%,但增产的生物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模式时空集约性强,单位面积年产量最高,N,P,K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发展潜力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模式的特点是养分利用效率高,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小麦-夏玉米模式的吸收效率较高,便于机械化操作和大面积推广。随施肥量的增加,养分吸收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不施肥与施肥之间差异极显著,高肥和中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从事夏玉米高产栽培的生产实践,制订了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提高播种质量、田间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
荆戊田  管怀明  荆晓莎 《种子》2004,23(7):88-89
加强玉米制种的组织管理,对确保种子质量,提高制种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以特别重视. 1 制种基地的选择 1.1 自然条件:光、热资源能充分满足生产品种的要求,非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频发区,交通便利,距种子加工场地较近.  相似文献   

8.
秋玉米栽培是实现多元化熟制重要途径。生育特点为营养体小,单株生产力较低,生育期比春玉米短20d,比夏玉米短7d。但前期生长发育快,抽雄后灌浆成熟慢,虽“慢--快--慢”速率变化。要获得秋玉米优质高说,栽培选用早中熟紧凑型抗病良种,7月15日前播种,确保9月10日前抽雄,收获密度5000株/667m^2,采用“促--促--促”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推迟带秆收获。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1999~2005年7年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和河北省夏玉米区审定玉米新品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作者分析了在黄淮海区域各省育种单位当前差距及河北省夏玉米新品种特点,为对欲在该区域有所建树的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欲在该区域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的种子企业在选择玉米新品种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夏玉米中熟品种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花前块,花后稳,蜡熟期衰减缓;光合势总量适度,经济产量形成期的阶段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度高而稳;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比率较低;净同化率与群体叶面乘积高;总干物质各界量大,干物质生产率高,尤其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生产率高是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的重要特性之一。实现 玉米产量水平13500kg/hm^2;适宜密度为7500株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玉米高产区,全市玉米平均亩产在450千克左右。近些年来我们在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增密化控晚收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玉米单产达483.5千克,其中50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836.3千克。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挡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档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短,自身调节能力差,要夺取夏玉米高产、稳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后期管理对产量形成影响更大.针对当前夏玉米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夏玉米大田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从播前准备、种子播种、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旨在为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疆麦田机械套种玉米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分子膜调控种子发芽技术打破了亲疆传统的耕作制度,使北疆实现了一年两熟的梦想。小麦、玉米品种的合理搭配,能充分利用北疆有限的光热资源;机械化定位运行技术实现了北疆兵团国营大农场麦田套种玉米从种到收的全机械化;而确定适宜的玉米套播期和麦收后套播玉米的有效管理措施则是两套作物创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杂交粳稻存在的问题;亲本的育性稳定性、温光反应及开花习性;推广力度需要加强,农民的栽培习惯有待改变,常规粳稻的育种水平有很大提高,给现有杂交粳稻品种的推广带来压力。采取的对策;选择优良材料作为亲本资源;加强亲本的提纯复壮,确保种子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的十项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的十项改进技术乜宝来,李玉珍(河南省周口地区种子管理站466000)目前黄淮地区夏玉米产量一般在4500~6000kg/hm2水平,这一地区具有充足的水、热、光资源,土质肥沃,尤其陇海线以南小麦玉米两熟区,比河北、山东更有条件普及吨……  相似文献   

19.
杨作义 《种子世界》2021,(12):0093-0095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规模持续扩大,满足了市场上对于优质玉米的需求,也带动了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玉米后期的产量以及品质。目前,随着农业科技化水平持续提高,形成了现代化的栽培管理理念,给玉米种子生产也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杂交玉米种子集合了不同品种的优势,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需要重点针对加工环节进行管控,这样才能够确保种子的质量水平。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种子实施科学化处理,加强苗期管理以及田间管理力度,并落实各项加工注意要点,提升生产效率以及质量。但是,在对玉米种子生产活动进行管理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当对种子基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增加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户进行栽培技术培训,确保可以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为玉米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受全球气候变暖及病虫害的综合影响,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备受关注。只有加强该方面的研究,才能确保夏玉米的高产、增产、稳产,才能有效应对病虫害。主要就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