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健康监测技术在沉管隧道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以建设中的广州洲头咀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横向和纵向力学性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沉管隧道工程的健康监测模型,对监测中传感器的布置方案也进行了探索,可为此类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安全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计算了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的地震响应,在假定管段接头为刚接、铰接和半刚接3种工况下,计算了隧道在纵向和横向振动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时程.结果表明:1)隧道的各种内力响应时程图形形状与输入地震波基本一致;2)采用刚性接头时的最大轴力、剪力和弯矩较其他两种工况更大;3)半刚性接头对于沉管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改善,这与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在采用半刚性连接时隧道的接头内力和转角均较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建议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接头内力和接头相对位移验算.  相似文献   

3.
黄莉 《甘肃农业》2014,(2):52-53
可视化进度管理多采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与3D模型、CAD平面等,在工程的进度计划与实体模型之间建立动态链接而全面实现的。沉管隧道工程中,主要通过编程,在工程实体模型环境与项目进度管理环境之间进行数据传递,从而在两者控制键建立起动态链接,最终实现对沉管隧道工程施工进度状态的模拟,对工程项目实现跟踪管理,收集、分析工程项目进度数据,实现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0月24日,"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大型钢圆筒成岛施工是世界首次!海底深埋沉管隧道是世界首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是中国首次!她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是世界最大的海中桥隧工程,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从香港出发,经澳门到达珠海,全程55千米,需时约45分  相似文献   

5.
张军宏  沈军 《油气储运》2005,24(11):36-38
针对中沧输气管道濮阳段由于当地大量取土兴建砖瓦厂而造成管道外露的问题,提出了采取沉管方法对管道进行保护.介绍了沉管施工设计计算方法,沉管施工的具体步骤、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隧道穿越区长输管道发生位移变形时的安全状态,对山东某输气管道隧道穿越区进行了安全监测。介绍了管体穿越隧道时产生位移形变的可能原因和判断方法,隧道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原理,监测系统安装的推荐最优化布置方案,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经验。总结了隧道内管体监测系统选用及安装的一些经验。研究表明:隧道内穿越管道初始投入使用时将产生较大的自适应变形,曲率较大处应尽量避免集中约束。管道产生较大位移及形变时,可采用该监测方法进行安全分析,最终得到穿越区管体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兰成渝输油管道东峪沟沉管治理工程中采用了应力应变监测技术.以沉管区管道的应变监测作为基本出发点,分析了边界点、弯管区、过渡段、最大挠度区管道单元的轴向、环向、45°方向应力及最大主应力变化趋势,并结合弹性破坏理论,对沉管区管道安全状况做出了评价,提出了基于应变测试技术的管道沉降过程力学监测理论.  相似文献   

8.
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对隧道施工“三管二路”的布置运输组织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三管二路”的布置方式及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为例,介绍了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的工艺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管段漂浮的可行性,阐述了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穿越河流的施工要点,比较了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和传统穿河工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层状土中静压桩沉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选取聊城两处静压桩工地进行现场沉桩试验,成功监测了沉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ABAQUS数值模拟软件,考虑土体接触面类型和初始地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层状土中静压桩贯入实体模型,实现了静压桩贯入过程的模拟计算,明确了层状土中静压桩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桩端位于黏性土层中,沉桩阻力随沉桩深度增加而变化较小,当桩端位于粉土、粉砂层时,沉桩阻力迅速增大;进一步阐明了不同深度下的径向应力、竖向应力以及沉桩阻力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相似地层沉桩过程以及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的作用,主要指出3S技术集成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精确、详实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GPS基础控制网系统;②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GIS系统;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④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森林健康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作为我国一种来势凶猛的入侵害虫,其形态学、生物学和防治措施等近年来研究较多,而关于其同类相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观察了其2-6龄幼虫在1、10、20、30、40头/瓶下的存活情况,统计存活率研究密度对草地贪夜蛾同类相食的影响,继而又通过观察其在恢复0h、24h、48h后的活动路程,分析其健康恢复情况。旨在通过此研究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林间调查和挂设APF-I型松墨天牛化学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将乐1年发生1代,各监测点松墨天牛成虫均始见于5月上旬,不健康林分和亚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终见于9月上旬。不同健康类型的A、B、C 3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分别为71、112和148头。松墨天牛在健康林分、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中的危害程度分别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活动高峰期完全一样。各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次高峰期和一般活动期松墨天牛成虫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在各个时期各林分中松墨天牛雌成虫百分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用于监测建筑物结构的健康检测系统,设计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由传感器节点收集建筑物振动加速度值的数据变化,然后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出去.按照设计好的路由、数据融合算法将数据准确地传送给汇聚节点,进而由汇聚节点转发给基站,实现对建筑物结构健康的无线实时监测.无线传输避免了长距离布线所带来的成本高、施工困难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李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53-12255,12258
[目的]寻找一种能有效提高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通过采取热水浸泡处理、98%浓硫酸浸泡处理、100 g/L硝酸钾浸泡处理、磨擦种皮结合热水浸泡处理、30%双氧水浸泡处理等5种不同方法处理和田苜蓿种子,观察测定并研究以上5种处理方法对和田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以磨擦种皮结合25℃热水浸泡30 min处理对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达到81.3%;其次是100 g/L硝酸钾浸种2 h、50℃热水浸泡处理和30%双氧水浸种5 min;用98%浓硫酸处理的效果较差。[结论]磨擦种皮结合25℃热水浸泡30 min处理是提高和田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微小牛蜱的检测与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牛蜱在贵州某些奶牛场、人工草场、养牛专业户及农户的牛群中存在,严重危害牛群的健康.对贵州微小牛蜱的危害、流行情况、监测及防制进行了探索,可为进一步开展微小牛蜱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叶面积指数、冠幅、树高等)、生物量、灾害灾情(病虫害、风暴潮等)、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等领域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应用领域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红树林遥感监测应在分类标准体系规范化、分类精度提升、红树林生态学特征参数(物种多样性、优势度等)、生态系统环境空间演变过程及遥感监测的尺度效应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综合监测模型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遥感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丙氨嗪是一种常用的昆虫抑制剂类杀虫剂,对畜禽养殖场的蝇蛆繁殖控制效果显著,在畜牧养殖业中应用广泛。然而长期使用环丙氨嗪易造成细菌耐药性,从而危害动物健康,且会在动物组织中形成药物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环丙氨嗪的监控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综述了环丙氨嗪的性质、应用、危害、检测方法等,并展望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环丙氨嗪监控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环丙氨嗪的科学应用及监控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光纤传感器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标定和布设工艺的研究,并在简支转连续粱施工的黑大公路牛头山大桥上布设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监测了预应力箱形梁张拉过程的钢筋应变历程,以及单梁静载试验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通过近12个月的施工全过程观察,实践证明光纤传感器读数稳定,性能可靠,可以用于桥梁长期监测,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电阻应变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