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优9号     
80优9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皖恢9号配组于1988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1年参加安徽省粳杂双晚区试,平均亩产405.1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6.1%;1994年平均亩产384.3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2.75%;同年参加双晚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7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12.02%。目前在安徽省已累计种植10万多亩,一般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庐江县1993年种植1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
泗优422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1991~199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1.12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和秀水04,分别增产8.2%和9.6%、在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单季组)区试中,6个点两年平均亩产534.01kg,比对照秀水04增产12.3%。1992年在江苏省杂交晚粳生产试验结果,3个点平均亩产52…  相似文献   

3.
Ⅱ优6216     
Ⅱ优6216(Ⅱ32A/丽恢6216)是浙江省杂交水稻开发联合体选育而成,1992~1993年通过浙江省晚杂区试和全国中稻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25.0kg和546.1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56%,比对照汕优63减产2.55%。1991~1993年浙江省文成、庆元县单晚品试平均亩产531.5和515.3kg,3年均居首位,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9%和9.65%。1994年该组合在浙江省试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同年9月该组合在浙江遂昌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Ⅱ优…  相似文献   

4.
Ⅱ优92     
Ⅱ优92(原名Ⅱ优20964)由金华市农科所选配。1994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0年参加省“晚籼杂”联品,汇总结果:产量居首位,平均亩产383.85kg.比对照种汕优10号增产4.3%。1990和1991年参加衢州市(地区级)区试,两年产量均居首位。1990年亩产幅度为421.5~515.0kg,平均亩产491.9kg,分别比对照1汕优10号、对照2汕优64增产6.8%和8.4%;差异极显著。1991年亩产幅度为478.3~553.3kg,平均亩产501.5kg,分…  相似文献   

5.
宁优1号     
宁优1号(原代号宁优79)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及552A(品种名称宁粳9号)为母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组合。1994年经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宁优1号。1产量表现1992年参加本区晚熟组区试各点平均亩产711.83kg,较对照宁粳9号增产16.9%,居第一位,同年在北方杂交粳稻区试该所试点中,平均亩产772.87kg,较统一对照秋光增产22.49%,较自设本地对照宁粳9号增产15.68%,1992年在永宁县观桥村2从种4.6亩,平均亩产738.5kg。1993年参加该所晚…  相似文献   

6.
威优402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双季稻区推广。1产量表现1988年湖南省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kg,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kg,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kg,比威优49高0.13kg。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kg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kg。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kg。2主…  相似文献   

7.
威优77     
威优7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明恢77与V20A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77是用明恢63与测64—7杂交选育而成。1产量表现1990~1991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528.1和475.4kg,比威优64分别增产6.2%、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1年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3年通过了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3月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主要特征特性威优77全生…  相似文献   

8.
辐优63(四川)     
辐优63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用辐74A与明恢63辐射后代选系63—1选配而成的中熟型组合。它具有高产、再生力强,田间抗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2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在成都、新津、眉山、广汉进行产量比较和多点试种,平均亩产572.6kg,比汕优63平均亩产553.7kg,增产3.4%,日产量3.98kg,比汕优63日产3.69kg增产7.8%。1990~1991年参加四川省区域中熟组试验,平均亩产574.0kg,居参试组合的首位,分别比…  相似文献   

9.
红优63     
红优63系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1983年采用矮红9号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组合,1990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85年参加江西省晚杂区域试验,亩产437.8kg,居36个组合之首,比对照汕优2号亩增10.0kg,增产2.3%。1986年续试,亩产444.7kg,较对照汕优2号增产22.0kg,增产5.2%.再次居13个参试组合首位。同时推荐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在12个参试组合中,中稻组居首位,晚稻组居第三位,较对照汕优63均有所增产。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也表现较好的增…  相似文献   

10.
博优湛14     
博优湛14是广东省湛江市杂优研究中心于1990年用博A与湛14配组育成。它具有高抗稻瘟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产量表现1991年晚季在阳春县重瘟区双■和廉江石颈镇试种,平均亩产分别为640.6和625.3kg,其中石颈试点比对照博优64亩产601.7kg,亩增30.9kg,增产4.8%。1992年晚季在廉江石颈、石岭两片百亩试种中,平均亩产分别为502.6和443.2kg,其中石颈试点比常规稻七桂早增产63.6kg,比杂交稻博优64增产42.5kg。经验收林家寿农户0.71…  相似文献   

11.
威优D133     
威优D13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早籼新组合。恢复系D133为1986年从温恢10—35中系选,经连续4季测交选育而成。1992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定名为“皖稻35号”。1产量表现1987年正季该院种植0.01亩,折合亩产510kg,比对照二九丰445.0kg,增产14.6%;1988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早杂新组合预试,6点平均亩产400.5kg,比同熟期对照二九丰354.5kg增产12.98%;1989年正式参加安徽省双季早杂新组合区域试验,7点平均亩产485.73kg,比同熟期…  相似文献   

12.
K优3号     
K优3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K型新质源抗病不育系K19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迟熟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抗病力强、米质优、产量高、再生力强等特点。1992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0年参加四川省稻瘟病常发区──黔江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27.1kg,比对照增产2.7%;1991年推荐参加四川省区试,同时参加了内江、绵阳、宜宾和沪州等地区试,亩产510.75~531.9kg,比对照增产2.3%~5.7%.均名列首位;1992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56…  相似文献   

13.
80优121     
80优121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该省选育的不育系80—4A与光身稻恢复系HP121配组于1991年育成的超高产亚亚种杂交中熟粳稻组合。1产量表现1992年参加安徽省中粳预试,平均亩产503kg,居第一位。1993年参加安徽省中粳区试,平均亩产558kg,比常规对照83—D增产12.17%,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同步参加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一般亩产550kg左右,高的可达700kg。1993年在涡阳县示范,平均亩产高达710.7kg,比常规对照中粳增产20%左右。2主要特征特性作中稻栽培,一般株…  相似文献   

14.
汕优6216     
汕优6216(珍汕97A/丽恢6216)是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采用回交法经多代选育而得到的新恢复系丽恢6216与珍汕97A组配得到的晚杂新组合。1992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产量表现该组合于1988年参加浙江省晚条联品试验,平均亩产为485.9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7.5%;1989~1990年通过浙江省晚杂区试,平均亩产为394.44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8.42%,居参试组合第二位;1990~1991年通过全国籼型晚杂区试,两年亩产447.7kg,比对照汕优桂33增产6.59%,居…  相似文献   

15.
汕优102     
汕优102是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于1986年用珍汕97A和102测配选育而成。1产量表现1989年,在安源镇新生村和郊区乡后埠村试种5.71亩,亩产分别为551.3和504.5kg,比对照73—07分别增产12.3%和9.3%。1990年在萍乡市试种367.5亩,平均亩产513.4kg,比73—07亩增107.7kg,增产20.9%。1991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42.65kg,比对照增2.09%,名列第三,同年在萍乡、新余、浙江试种8000多亩,其中上栗区东源乡的2700亩,平均亩产493.2…  相似文献   

16.
辽优73     
辽优73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杂交粳稻组合。199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亲本来源与产量表现不育系辽10120A及相应保持系1986年从辽宁省水稻所引进,父本恢73—28为自选恢复系。1986年冬季在海南岛配组,经组合比较试验,1988~1990年参加北方杂交粳稻早熟组联合区试,平均产量634.7kg,较对照品种秋光增产7.8%,名列第一位,1990~1991年通过新疆中晚熟组区试,平均小区折合亩产928.4kg,较对照增产13.3%,10点次生产试验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4…  相似文献   

17.
丝优63     
丝优63是湖南省岳阳市农科所利用本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丝苗A与明恢63配制的迟熟籼型杂交组合。其不育系丝苗A于1993年9月由湖南省科委组织鉴定。丝优63于1994年1月由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审定。1产量表现1991~1992年通过岳阳市晚稻区试,亩产475.g~502.4kg;1993年省中稻区试亩产:9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熟期早2.2天。1991~1993年作连晚在岳阳、临湘、平江及广西等地多点示范68.5亩,亩产504.2~589kg;1992~1993年作中稻再生稻…  相似文献   

18.
汕优21     
汕优21是浙江省杭州市种子公司用珍汕97A与26715配组的一个杂交早稻组合。1987年12月经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汕优21一般亩产400~450kg,高的可超500kg,比广陆矮4号增产10%左右。1985年杭州市杂交早稻区试,亩平429.3kg,比对广陆矮4号原种增产6,08%。1987年继续参加市杂交早稻区试,亩平379.5kg,比广陆矮4号增产9.2%,达显著标准。1985年全市7个大区对比试验点合计面积5.44亩,平均亩产470.3kg,比广陆矮4号增产9.9%…  相似文献   

19.
矮优L011     
系安徽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矮A”与L011组于1989年筛选出的早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1993年参加生产试验,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并命名为“皖稻53号”。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亩产分别为434.6和517.7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4.5%。199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早熟组生产试验,亩产490.5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15.0%。1994年在潜山县作双晚种植,亩产511.8kg,比汕优64增产19.19%…  相似文献   

20.
K优1号     
K优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K型新质源不育系K青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病等优点。1994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89~1990年参加该所品比,平均亩产607.4kg,比对照汕优63(下同)增产7.6%;1991年参加该所试验的同时,还参加了泸县、武胜、德阳市的大区试验和湖北鄂西州区域试验,产量变幅462.4~614.3kg,比对照增产6.5%~18.9%;1992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76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