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壳亚纲,十足目,螯虾科,俗称龙虾.原产于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本传入我国江苏省,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克氏螯虾天然资源锐减,市场价格逐年提高,但数量仍供不应求,因而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一)红螯螯虾基础生物学1、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北部,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是淡水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种类之一。该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水虾类。我国自1992年开始引进,现已经在全国多数省、市进行养殖。红螯螯虾出肉率高,肉质鲜美。含肉率在42%-47%(腹部占总体重)。2、全世界有300多种淡水螯虾,我们通常所称的淡水龙虾实际上就是指淡水螯虾,而真正的龙虾是海水生活的,其个体要大得多。红螯螯虾个体大小一般在50-100g大个…  相似文献   

3.
克氏螯虾的开发前景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科,俗称龙虾。原产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本传入我国江苏省,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1.开发前最 1.1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克氏螯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6%~20%,干虾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超过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是有待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应激所造成的红螯螯虾大规模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红螯螯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目前国内外对红螯螯虾应激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关于应激的基础理论体系仍不健全,并且对应激的相关研究不能进行精确的解释。本文以红螯螯虾应激的一般反应及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和抗应激技术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红螯螯虾的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过程中亲虾的成活率,利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对购进的亲虾进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经上述5种常用药物浸泡消毒后,亲虾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40%、5%、10%和15%,对亲虾采用高锰酸钾消毒效果较好;为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抱卵率,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盐水诱导+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3种不同人工诱导方式诱导亲虾,促使其性腺发育,试验结果显示,经3种诱导方式诱导的亲虾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31%和39%,双重诱导的平均产卵率高于单因子诱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对红螯螯虾在营养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包括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磷脂、碳水化合物、色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方面 ,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要评述 ,认为红螯螯虾是适合我国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 ,有可观的养殖前景和营养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克氏螯虾,俗称龙虾、淡水龙虾等,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菜肴,目前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不断上扬.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淫羊藿提取物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150尾健康红螯螯虾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 淫羊藿提取物临床推荐剂量1倍、3倍、5倍和10倍给药组。4个不同剂量给药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0.3%、0.5%、1.0%淫羊藿提取物, 每组设3个平行, 每个平行10尾, 分箱饲养。混饲给药7 d, 观察临床症状, 测定红螯螯虾形态学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10倍范围内, 对红螯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1倍和3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极显著(P<0.01)提高红螯螯虾血细胞总数, 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极显著(P<0.01)提高总蛋白(TP)水平;1 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显著(P<0.05)降低大颗粒细胞比例。各剂量给药组红螯螯虾血清TG、BUN、T-CHO水平以及肝胰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P>0.05)差异, 肝胰腺组织学结构均正常。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的3倍量范围内连续给药7 d, 对靶动物红螯螯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它原产于澳大利亚,体型较大,外形独特,颜色鲜艳,酷似海中龙虾,并且其可食用部分多,肉质鲜美嫩滑,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价格也保持在100元/kg以上[1]。该虾有较强的适应性,攻击力弱,繁殖孵化在淡水中。除此之外,该虾生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最佳养殖模式 克氏螯虾适宜利用湖泊、荡滩、沼泽地等大水面放流增殖,通过放养一定量的克氏螯虾亲本或虾苗,保护原有资源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效果最为理想。也可利用废旧池塘、河沟及低产稻田等水面改造,进行克氏螯虾人工养殖。目前主要模式有: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池塘和稻田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3口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3块水稻-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田块,在池塘和稻田中陆续放养4~5 g/只克氏原螯虾(250~300 kg/hm^(2))。采集池塘和稻田内克氏原螯虾(25~32 g/只)、表层底泥和底层水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相比,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池塘水体(P<0.05)。与池塘养殖相比,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肠道内Planktothrix等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Uncultured Chthoniobacterales等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与底泥和水体微生物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底泥微生物相关性更强。研究表明,池塘和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显著,其肠道微生物结构受养殖环境的正向调控,且受底泥微生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0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克氏螯虾的故乡,路易斯安那州为主要的产区,并把螯虾的养殖当作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克氏螯虾首先是从美国引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先在江苏、南京、安徽的滁县、当涂一带生长繁殖.50年代初期,在市场上还不多见,60~70年代易见到,而现今,长江南北都能见到螯虾的踪迹,特别是我省沿江沿淮一带成为克氏螯虾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克氏螯虾繁殖力强、有抱仔的习性,在稻田中放养亲虾,让其自繁、自育、自养,同时放养蟹种,使水稻、河蟹、克氏螯虾形成一个互生共存的生态系统,是目前高效农业的较佳模式.我区北龙港、大纵湖等镇近几年推广该模式,每667平方米产稻谷400千克左右、成蟹30~40千克、克氏螯虾100千克以上,每667平方米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现将其种、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绍克氏原螯虾行业目前养殖情况和南京小龙虾事故后对养殖行业影响,指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克氏螯虾人工养殖的前景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原产北美洲,1918年从美国引进到日本,1929年引进到我国。克氏螯虾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自然种群发展很快,经几十年的扩散,已形成全国性的分布。克氏螯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广受人们欢迎。现就克氏螯虾人工养殖的前景、难点及对策作如下分析,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克氏螯虾的营养需求研究及饲料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螯虾来自美洲,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它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价值,对克氏螯虾营养需求及饲养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开展。文中就克氏螯虾对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需求及相关的摄食量、消化利用率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并对克氏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克氏原螯虾行业目前围网养殖情况,进行湖泊围网养殖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养殖设施,介绍了大水面围网养殖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要点和日常管理措施,分享养殖经验并提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在安康地区三种养殖条件下生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D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0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20.
红螯螯虾抱卵量少、孵化率低,导致其出苗量不足,这是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营养强化有助于提高亲本抱卵效果及胚胎质量。试验设置3组(1组:每日投喂亲虾两次配合饲料;2组:一周轮流投喂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螺蛳肉—配合饲料—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配合饲料;3组:一周轮流投喂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带鱼—螺蛳肉—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螺蛳肉),30 d后检测各组抱卵指标及黄卵期(原肠期至5对附肢期,呈黄色)、桔卵期(7对附肢期至18对附肢期,呈桔色)胚胎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2、3组红螯螯虾的抱卵率、相对怀卵量均显著高于1组。(2)黄卵期胚胎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桔卵期胚胎,总脂含量则显著高于桔卵期胚胎;桔卵期胚胎1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3组(P<0.05)。(3)黄卵期胚胎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桔卵期胚胎,桔卵期胚胎3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中,黄卵期胚胎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桔卵期胚胎(P<0.05),1组黄卵期胚胎的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2、3组,1、2组中的酪氨酸含量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