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苎麻生产是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行为都可以影响苎麻生产,渍水危害是其中之一,其影响往往被忽略。本试验着重探究渍水对苎麻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讨论如何在苎麻种植期间合理调控水分,进行合理灌溉。试验采用大田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3个出麻期进行渍水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渍水程度加深,苎麻败蔸情况加剧且产量大大降低,对苎麻的种植及其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苎麻(Boehmeria nivea L.)种植大国,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原材料之一。在苎麻生产中,土壤水分是影响苎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水分胁迫对苎麻生理特性和产量因素的影响及相关农艺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密度〉钾肥;  相似文献   

4.
以2个钾营养高效基因型苎麻和2个低效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苎麻根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苎麻生物量减少,植株显著矮化,根系生长受抑,根系吸收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减小。但高效基因型苎麻低钾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相对根系干重、相对细根干重、相对根系总吸收面积、相对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较大),其纤维产量所受影响程度小于低效基因型(相对产量较高),有效降低了低钾胁迫对纤维品质所引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湖南地区成龄苎麻田冬季套作蔬菜的种类、经济效益及套种对苎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龄麻田种植蔬菜要选择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蔬菜可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叶菜类和茎菜类,收获期最迟不能超过4月上旬。套作蔬菜对苎麻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头麻的影响最大、二麻次之,对三麻的影响最小。套作豌豆、生菜、榨菜和芥菜可显著增加头麻的产量。麻田套作蔬菜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均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芥菜要苎麻套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可作为南方坡地成龄麻田套作的最佳模式,其次为小白菜要苎麻,莴苣要苎麻、榨菜要苎麻和雪里蕻要苎麻模式较好,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5个地区间苎麻产量差异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kg/20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头明  汤清明  朱四元  唐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59-15562,15734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 kg/20 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和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对40个主产县的调研数据,研究2001—2016年中国苎麻种植分布、产量分布和单产变化,比较产量差,并分析驱动因素,以期为应对苎麻产量不足和消减产量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1—2016年中国苎麻生产面积下降、布局优化,苎麻生产由长江中游区域向上游区域转移、由平原湖区向丘陵山地转移;单产提高、产量差加大,苎麻单产提升依赖人工和农资投入的问题依然严重。消除农田实际产量与潜在农田产量之间的产量差,可提升全国苎麻产量29.1%;区域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政策仍为重要驱动力。为推动苎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促进多用途产业发展应对苎麻种植面积下降,着力研发和实施轻简化种植技术消除产量差,将大幅度减少人工与农资投入作为苎麻种植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1998年对苎麻天牛幼虫在自然条件下危害苎麻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蔸虫量对产量损失直接作用最大;百蔸虫量主要株高及鲜皮厚间接影响产量,而通过茎粗,有效株及出麻率对产量损失率有微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C-20,C-2-14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苎麻品种间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以及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季别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a.品种间的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显著差异;b.苎麻的光合碳代谢能力与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星正相关,两个新品种(尤其是C-20)的高光台效率是它们高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苎麻育种中,可用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和运转方向作为预测苎麻产量的综合生理指标。c.苎麻三季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表明,苗期早施肥是获得苎麻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条件变量分析方法,对23个陆地棉品种(系)两年资料的棉花单株产量及其3个组分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大.衣分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小;衣分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的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铃数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小;不同品种基因型效应不同.不同品种3个组分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谷子产量、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谷子生育期影响较大,播期相同时密度对全生育期几乎没有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谷子产量和植株性状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条件下,长农35号最佳播期和密度组合为5月15日播种、留苗密度45.0万株/hm2,该组合产量最高。根据试验结果和多年栽培经验,认为长农35号的最适播期为5月5~20日,最佳留苗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春播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是影响春播绿豆产量和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豆品种冀绿7号和冀绿9号为试材,均设4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和5月4日6个播期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的方式,研究了播期对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春播绿豆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单株荚数和产量影响较大,对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影响很小。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春播绿豆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9~29日。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密植是芝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以黑芝麻品种赣芝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2万株/hm2、14万株/hm2、16万株/hm2、18万株/hm2和20万株/hm2)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植株生物学性状如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根重,以及经济性状如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结蒴部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植株个体性状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差,株高和最低结蒴部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的叶面积、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再增加密度,则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黑芝麻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该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 82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晋饲育1号青贮专用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晋饲育1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茎粗、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单株干穗质量、绿叶数影响较大,对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株高降低后可以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品质。以秆型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单二(二棱高秆)和盐99175(二棱矮秆)为试材,在大麦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末拨节前、拨节孕穗期、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施用量0 L/hm2、0.6 L/hm2、1.2 L/hm2、1.8 L/hm2和2.4 L/hm2,对水150 L/hm2喷雾)的稀施保,研究大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浓度稀施保对其株高、相关节位长度、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降低株高起关键作用的是缩短穗下节长度,其次是缩短倒二节长度,而倒三节及以后各节长度对降低株高影响不大;在拨节孕穗期和始穗期施用稀施保均可有效降低株高,其中在始穗期施用降幅最大,但稀施保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不同大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影响效果不同。稀施保施用时期与施用量对2个品种的穗长、实粒数和空粒数均影响不大,但对千粒重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且不同用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单二大麦在始穗期施用1.8 L/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为6 145.2 kg/hm2,盐99175大麦在拨节孕穗期施用1.8 L/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为6 952.7 kg/hm2。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春小麦品种演变及有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甘肃省 1 94 9年以来春小麦 6次大更换中骨干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规律及有关遗传参数的分析得出 :1春小麦主要性状在演变过程中对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从 50年代的穗粒数 >成穗数 >千粒重 >株高 ,转变为现代品种的千粒重 >穗粒重 >成穗数 >株高。产量结构渐趋合理 ,产量潜力得到很大提高。 2株高、主穗长等简单性状遗传力高 ,遗传变异系数与环境变异系数之比也相对较高 ,选择的可靠性大 ;产量潜力的遗传力相对较低 ,遗传变异系数与环境变异系数之比也低 ,选择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8.
化学打顶对聊棉6号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聊棉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打顶时间及剂量对棉花株型性状、新生节间、果枝长度、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同期喷施该化学打顶剂1 125m L/hm2能够改变棉花株型性状,改善棉田上部群体结构,在搭成丰产架子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棉铃数目、单铃重及产量,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打顶时间与方法对甜荞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荞盛花期(田间有60%的植株开花时)打顶能显著提高单产和结实率;以盛花期主茎、侧枝顶端均打顶产量最高。其原因主要是打顶可明显降低株高、增加各级分枝数、减少单株花数、增加单株粒数、提高单株结实率、提高单株产量,从而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春、夏2种类型大豆的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5份春大豆和14份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夏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同时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