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优2号原名台杂2号,是浙江省台州地区农科所配组的粳型杂交水稻组合。它具有株 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稳大粒多、较抗病虫害,:一以及中熟晚粳较耐低温和秧龄弹性较大等特点,是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适宜作连作晚稻,产量潜力较大的粳型杂交组合。 温岭县从1985年开始试种,1988年示范500余亩,1989、1990两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开发利用,先后建立七优2号百亩方、千亩片和万亩示范区,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丰年大增产、灾年能保产。1988年晚稻生育期间风调雨顺,马公乡下香村中心示范50.4亩七优2号平均亩产600.4公斤,比对照杂交税稻…  相似文献   

2.
一、杂交晚粳的增产优势 1989~1990年,湖南省参加了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并成立了湖南杂交晚粳试验示范协作组。在洞庭湖区进行了双季杂交晚粳的栽培试种示范,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两年来,经多点示范试验,杂交晚粳比当地主栽品种表现增产显著。 1989年在宁乡、望城。沅江、安乡、华容等5个县试种双季杂交晚粳515.8亩,亩产477.9公斤,比同单位的常规晚粳品种亩增79.8公斤,由于杂交晚粳耐迟插,比同单位的杂交晚籼也增34.5公斤。1990年,在湖区5个县示范2526.3亩,平均亩产5ll.1公斤。其中宁乡县809亩杂交晚粳,亩产529.l公斤,望城县1285…  相似文献   

3.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4.
泗优422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1991~199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1.12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和秀水04,分别增产8.2%和9.6%、在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单季组)区试中,6个点两年平均亩产534.01kg,比对照秀水04增产12.3%。1992年在江苏省杂交晚粳生产试验结果,3个点平均亩产52…  相似文献   

5.
一、选育经过“籼128”是省农科院稻麦所以“78130”作母本和“矮梅早3号”杂交,经基因重组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种,株型理想、高产稳产、抗稻瘟病、适应性强。早季栽培生育期128天左右,晚季125天左右。在厦门、漳州各县和泉州、龙岩以南等平原地区可作双早和双晚,其它地区可作双晚栽培。二、产量表现 1988和1989两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均获第一名,亩产分别为400.9公斤和425.8公斤;闽南稻区试验平均单产463.5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6.
当优C堡(BT型当选晚 2号A × C堡)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粳型杂交水稻组合。 1984年开始在桐城县试种,由于该组合1985年被评为部颁优质粳米,此后即作为优质粳稻开发,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一、主要特性表现和评价 1.产量。当优C堡与常规晚粳如鄂宜105、当选晚2号等相比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根据三年六个试验点试验对比并经方差分析,当优C堡平均亩产406.5公斤,比常规粳稻鄂宜105亩产351.2公斤和当选晚2号亩产263公斤,均表现增产,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经多年大面积示范,增产效果也进一步得到验证。1985年种植4700亩,平均单产382.3公斤1198…  相似文献   

7.
台杂2号     
“台杂2号”(台二A×T806)是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杂交新组合。其不育系台二A(原名76-27A)是典型矮秆晚粳型不有系,具有矮子占矮源。T806属大穗中粳型,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均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产量表现:1983年试种,亩产491公斤,比对照“秀水48”增产47.3%。1984、1985年参加台州地区区试比对照:“秀水48”增产2.1%和18.7%,均名列第一。1985、1986两年参加南方稻区双季稻区试,平均亩产为418.5公斤和468.3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i16. 33 %和8。 66 %,名列第一和第三。1985、19肠年参加浙江省粳杂品比及区试,亩产分别…  相似文献   

8.
一、品种来源“488”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籼粳杂交选育而成的增产潜力超过某些杂交水稻组合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其组合是{[(434大穗XFRl037)F_(10)X珍珠矮]×闽科早1号}。早季全生育期131~132天,与汕优63相似,晚季128天。属早晚兼用型品种,尤宜作晚季栽培。二、产量表现“488”于1988年定型,1989年在南靖和福州试种显示出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的突出优点。1989年晚季在云霄县水稻原种场进行品比试验和示范。据该场观察数据,品比试验单产533.7公斤,比对照“汕优  相似文献   

9.
N5088S/R 9—1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母本N50885经中国水稻研究所光温反应鉴定,属典型的光敏型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M5088S/R 9-1于1988年开始在湖北省作双季晚稻试种,表现高产、抗病、熟期适宜和适应性广。1989~1990年在湖北省农牧厅组织的两系杂交晚粳组合比较试验中,两年均居参试新组合首位,产量与杂交晚釉相当,比鄂宜105显著增产”。1988—1990年在生产上试种示范,亩产45O—500公斤,比鄂宜105增产15%以上。该组合繁殖制种符合商品化生产的要求,预计今后几年在湖北省…  相似文献   

10.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1.
“籼128”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78130”作母本与“矮梅早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迟熟新品种,属早晚兼用型。本场经过三年的区试、多点示范试种,表现稳产高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一、产量表现及示范试种情况 1989年早季在本场中等肥力田示范1.35亩,亩产525.9公斤;同年晚季扩大示范18.1亩,平均亩产473.5公斤,其中干部示  相似文献   

12.
宁乡县1983年冬开始推广大麦、双季(双杂)稻这一耕作制度,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3—1985年度,沙坪乡黄合村123.86亩大麦,两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双季稻(部份早、晚杂交)平均亩产869.4公斤,三熟两年平均亩产1077.9公斤;1985—1986年度沙坪村示范基点50.24亩大麦,平均亩产251.8公斤,早晚稻全部采用杂交稻,早稻亩产542公斤,晚稻亩产538.5公斤,三季全年亩产1332.3  相似文献   

13.
协优3550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协青早A与3550组配育成的晚籼中熟新组合,3550是从青四矮16与IR54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与江西矮败质源不育系协青早A组配定型后,“经过三个年次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受到普遍欢迎,1990年种植面积约12万亩。 一、产量表现: 1987年试种,亩产542.5公斤,比汕优30选增产27.65%。1988年参加水稻所杂交稻、常规稻混合比较试验,折亩产494.01公斤,比同熟期对照种钢白矮1增产20.69%,增产极显著,同季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8.5公斤,比汕优30选(ck1)增产11.75%,比汕优…  相似文献   

14.
盐优57系我所1982年用盐粳902不育系与C57V恢复系配组育成的中粳组合。1984~1986年参加北方稻区和江苏省杂粳区试,表现产量优势突出。1986年我所种植1.21亩丰产田,经江苏省农林厅,徐州市科委、徐州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验收,每亩实产765.4公斤,创江苏省粳稻单产最高纪录。1987年又种植1.50亩,亩产又创780.9公斤的新水平。试验证明,盐优57在淮北地区比常规中粳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与其它杂交粳稻相比,有更高的产量潜力。 一、高产群体的形成特点  1、前期早发要获得亩产750公斤产量,既要有足够的穗数,又要有整齐的大穗,两年的实践证明,实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安徽沿江平原稻区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为科学选用稻麦模式适宜水稻品种类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影响大小表现为迟熟中籼>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晚粳;随播期推迟,迟熟中籼、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水稻产量均显著下降,播期对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与适播期春小麦接茬周年产量高低表现为“迟熟中籼稻-春小麦”>“中熟晚粳稻-春小麦”>“迟熟中粳稻-春小麦”>“早熟晚粳稻-春小麦”>“中熟中粳稻-春小麦”。在稻麦不同种植模式中,5月20日前播种的“迟熟中籼稻-春小麦”模式周年温光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较目前6月9日播种的“早熟晚粳稻-春小麦”模式的周年温光生产效率提高16.26%以上、周年光能利用效率提高18.06%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刘超 《作物研究》2004,18(4):230
69优8号   69优8号系江苏徐州农科所以自育的中熟中粳不育系69A为母本,以早中熟恢复系1123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1996~1997年参加本所鉴定,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预试,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2000年提前一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生产试验.1999~2000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豫粳6号组区试,2003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豫粳6号组生产试验,并在有关地区示范试种,2001,200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47-104(原代号756)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1989年早季试种亩产504.3公斤;晚季在金谷乡金东村示范6.5亩,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晚稻当家品种钢白矮4号亩增58.4公斤,增产14.1%,最高亩产511.1公斤。1990年早季全县扩大示范824亩,一般亩产450~550公斤,最高亩产699.5公斤。经品种对比试验田三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8706”以78130为母本与温抗3号杂交,于1987年早季定型的新品种。在三明地区旱季栽培,全生育期115天至121.7天。 1988年三明市联合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380.3公斤,比金早6号增1.11%、居中熟组之首。闽西北稻区试验,三明点亩产330.5公斤,比对照(一)78130减2.65%,  相似文献   

19.
抗病、优质晚籼新组合──福优63张铭顺,张在明,陈象新(邵武市水稻原种场)福优63即(福伊Ax明恢63),是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配制的晚灿新组合。本场于93年晚季首次引进试种,种植面积0.sl亩,收干谷348.3公斤,折亩产430公斤,与汕优63产量相...  相似文献   

20.
一、杂交水稻推广现状 (一)杂交水稻推广过程莆田市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26.5万亩,1976年多点示范7070亩,1977年大面积推广。此后。十二年间,经历了“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过程,1977~1980年累计推广72.2万亩,平均亩产396.7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44.4公斤;1988年出现第二个推广高峰期、年种植面积45.39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50.52%,平均亩产433.4公斤。莆田市根据山区、平原、沿海三种不同农业生态地区的特点,布局杂交稻生产耕作制,在高海拔单季稻区,着重抓单季稻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