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氮形态对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颜’草莓砂培苗为材料,采用无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铵态氮处理,通过对株高、功能叶和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不同氮形态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果实品质,成熟果色泽佳,糖酸比为14.58,多酚含量为2.77%;铵态氮延缓植株生长,但有助于叶片色素合成和果实产量提高,平均单果重可达12.64g,成熟果可滴定酸含量达1.12%,多酚含量为0.47%;硝态氮-铵态氮处理时,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较为均衡,平均株高可达32.47 cm,单果重可达11.07 g,成熟果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12%和13.10%,糖酸比为14.22,多酚含量为2.32%。在草莓生产中,施用硝态氮有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硝态氮-铵态氮处理对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提升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草石蚕生产上合理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提供依据,在固定磷、钾和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设置等氮量水平,研究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草石蚕生长、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能提高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其中,铵态氮肥能显著增加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1.47%、26.4%和40%;同时能显著提高草石蚕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产量以铵态氮肥处理最高,达17 429.13 kg/hm~2,较对照显著提高62.02%;草石蚕块茎的水溶性糖、还原糖以酰胺态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9.34%和89.7%;块茎中淀粉含量为施用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CK,蛋白质含量为施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CK。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草石蚕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酰胺态氮肥有利于草石蚕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运动场常用草坪草兰引3号结缕草为材料,用不同形态氮配制的营养液(T1:100%硝态氮、T2:75%硝态氮 25%铵态氮、T3:50%硝态氮 50%铵态氮、T4:25%硝态氮 75%铵态氮、T5:100%铵态氮、T6:100%酰胺态氮)进行砂培试验,通过分析草坪盖度、草坪密度、草丛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草坪草生长和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都能促进兰引3号结缕草的生长;硝态氮、铵态氮以及硝态氮 铵态氮混合处理之间,对草坪草的生长和草坪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酰胺态氮处理的草坪草,其密度、盖度、草丛高度、草坪草地上部及地下部生物量都明显低于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 铵态氮混合处理;75%铵态氮 25%硝态氮可以作为兰引3号结缕草氮肥施用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氮增效剂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马铃薯叶片硝态氮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为氮增效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增效剂双氰胺(DCD)、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能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铵硝比,将土壤硝态氮、叶片硝态氮维持在低水平状态,延长尿素肥效,减少马铃薯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土壤铵硝比、叶片氮素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抑制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脲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氮增效剂DCD、CP作用效果在低氮水平下快速下降,并在苗期效果最优,显著提高了低氮水平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及铵硝比;在中氮水平下作用效果先升后降,在块茎形成期作用效果最优,显著提高了中氮水平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及铵硝比。说明,氮增效剂DCD、CP能显著提高春马铃薯土壤铵态氮、铵硝比,降低土壤及叶片硝态氮含量,延长尿素供氮时间;CP比DCD作用时效更长,更稳定,NBPT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源营养液配方对生菜中硝酸盐和V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氮源营养液配方种植生菜,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为部分铵态氮配方和全硝态配方;Vc含量最高的配方为全硝态氮配方,最低的为部分铵态氮配方;硝酸盐含量最高的配方为全硝态氮配方,最低的为酰胺态氮配方。  相似文献   

6.
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代谢及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育22号为试验材料,在桶栽条件下,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代谢及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酰胺态氮的花生叶片,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最高,硝态氮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次于酰胺态氮,但明显高于铵态氮,硝铵混合态氮则介于硝态氮与铵态氮之间。铵态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次于酰胺态氮,但明显高于硝铵混合态氮和硝态氮。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积累表现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铵混合态氮硝态氮。表明生产中施用酰胺态氮有利于花生氮代谢及氮吸收。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以及酰胺态氮)对胡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追施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复混肥后,胡萝卜品质与不施氮肥对照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总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9%、7.8%、0.9%;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4.6%、8.5%、1.6%;VC含量分别降低3.2%、6.4%、-0.7%;胡萝卜产量与对照比较都有所增长,其中施用酰胺态氮复混肥产量最高,平均666.7m~2产量为3 919.7 kg,比对照增产36.79%;经济效益增加843.28元。本试验条件下种植胡萝卜,酰胺态氮复混肥作为追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甘蔗锰毒黄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氮素形态对甘蔗锰毒黄化的影响,为防治甘蔗锰毒黄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分析锰毒胁迫期间和锰毒发生后不同氮源对植株锰含量、吸收、分布及叶片黄化的影响的差异性,揭示氮素形态对锰毒黄化的影响。【结果】将硝态氮更换为铵态氮培养后,植株锰毒黄化的幼苗明显变绿,SPAD值显著提高;黄化的幼苗在铵态氮溶液中培养后,叶片复绿速度加快,SPAD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在高锰胁迫下,铵态氮处理的植株锰含量显著低于硝态氮处理,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2、4和9 d),处理间的差异加大;高锰溶液中,铵态氮处理植株的锰吸收量、地上部及根系的锰累积量均显著低于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根系与地上部锰积累量的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铵态氮能更有效地阻止锰的吸收,从而有利于减轻幼苗叶片黄化,加速黄化叶片复绿。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小麦镉毒害降低籽粒镉含量合理选用氮肥,探究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小麦镉吸收转运规律、土壤根际pH、叶片SPAD值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镉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处理有利于小麦千粒质量及旗叶SPAD值的提高,且SPAD值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根际pH、提高植株镉积累量以及籽粒镉含量,根际p...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盆栽试验,研究了K326中部叶不同发育时期氮代谢的相关酶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碳代谢的关键酶即转化酶(Inv)、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硝酸还原酶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的作用时期不同,即转化酶在烟草叶片发育中期,蔗糖合成酶在叶片发育后期。在云南玉溪砂红壤上以配施60%硝态氮复合肥有利于烟叶中碳代谢,而在水稻土上以配施40%硝态氮复合肥有利于烟叶中碳代谢。铵态氮比例过大不利于叶片碳氮代谢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12.
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培条件下,研究相同浓度(3.0mmol·L^-1)的无机氮(NO3^--N、NH4^+-N)和氨基酸态氮(Gly-N)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NH4^+-N和Gly-N显著影响甜瓜幼苗的生长、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与NO3^-N处理相比,NH4^+-N和Gly-N处理都显著抑制了甜瓜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甜瓜植株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均表现为NO3^-N〉Gly—N〉NH4+-N(p〈0.05)。甜瓜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平均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p〈0.05)。与NO3^-N处理相比,NH4^+-N和Gly-N处理提高了甜瓜根系的氮素分配比例。NH4^+-N处理显著降低了营养液的pH值,而Gly-N处理提高了营养液的pH值。不同氮素形态处理营养液pH值的变化是影响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重要因素。虽然甜瓜是喜硝作物.氨基酸态氮也可以成为其良好的氮源。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供铵比例能显著增加菠菜生物量,硝/铵比为50/50时菠菜的生物量最高.菠菜叶片的MDA含量随硝/铵比例由100/0降至50/50时略有下降,而完全供铵时MDA含量显著提高.菠菜叶片SOD活性随硝/铵比例由100/0降到50/50时显著升高,再降低NO3--N比例SOD活性则显著下降;而POD和CAT活性则随NO3--N/NH4+-N比例由100/0降低到50/50时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NH4+-N比例则显著提高POD和CAT活性.而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硝/铵比例的下降先显著提高后明显降低,在硝/铵比为50/50时,脯氨酸含量最低.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液中硝/铵比为50/50时菠菜遭受氧化胁迫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比处理水平对马铃薯体内氮素分布、块茎形成期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期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为3∶9时,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及块茎中的氮素含量在成熟期最高,分别为21.77 mg.g-1和19.10 mg.g-1;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均随着铵硝比下降而升高,单施硝态氮时,光合速率为20.33μmol.m-2.s-1,气孔导度为342.00 m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24.67μmol.mol-1;铵硝比为3∶9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6.08 t.hm-2,较对照增加了28.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培法研究了8 MMOL/L氮素水平下,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791”和“汉中冬韭”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和硝态氮比例的减少,两个韭菜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以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作为衡量指标,791适合的NO3-∶NH4+为2∶2~1∶3,汉中冬韭为3∶1~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氮素营养调控克服盐分胁迫,促进棉花苗期生长发育.[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不同铵硝配比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0、100、200 mM 3个NaCl浓度条件下,棉苗叶片、茎秆和根系的干物质生物量均表现为铵硝混合营养处理(NH_4~+/NO_3~为50/50和75/25)显著高于纯铵或纯硝营养(P<0.05),0和100 mM NaCl浓度下,NH_4~+/NO_3~-为75/25处理棉花干物质量分别较NH_4~+/NO_3~为0/100处理高47.4;和44.0;;在同一盐分水平条件下,铵硝混合营养棉株吸氮量明显高于纯铵或纯硝营养处理,并可显著提高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棉花吸氮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铵硝混合营养可明显减轻盐分胁迫对棉苗氮素吸收的抑制作用;在同一盐分浓度下,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棉苗叶片展出速率和茎秆伸长速率均高于纯铵或纯硝营养处理,棉苗叶片的展出速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铵硝混合营养可减轻盐分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铵硝混合营养(NH_4~+/NO_3~为75/25和75/25)可以显著提高棉花苗期的氮素营养,改善盐分胁迫对棉花的抑制作用,促进棉花早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生长期间,取植株茎基部,采用二苯胺法和 NO_3~-N 快速试纸法同时测定NO_3~--N 浓度。发现拔节期 NO_3~--N 浓度、氮肥施用量和地上部干物重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两种测试方法之间也存在极好的相关性(r=0.95)。当达到最大产量,施氮后 NO_3~--N 开始在体内累积。因此以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体内的 NO_3~--N 浓度作为临界值较为合适。该值相当于二苯胺法测试值为2.50。当测定体内 NO_3~--N 浓度低于临界值时,则需增加氮的追肥量。  相似文献   

18.
在pH 4.4、5.7、7.0的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O3--N、NH4+-N和NH4NO33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和pH值对金脉单药花(Aphelandra squarr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脉单药花供给NH4NO3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大,仅供NH4+-N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小,且叶面积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供给NO3--N时开花率最小,供给NH4+-N时开花率最大;当营养液pH 4.4和5.7时,氮素形态对金脉单药花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出叶面积、生物量均为NH4NO3>NO3--N>NH4+-N;pH 7.0时,虽然施用不同的氮肥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潘杰  张进  李胜利  孙治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57-17459
[目的]筛选适宜的水培生莱N素替代配方。[方法]以美国结球生菜为试材,采用充气式静止营养液矩形水培方式,设定NO3^-:NH4^+=80:20,70:30,60:40,50:50;CO(NH2)2代替NO3^-以及对照(CK)共计6种不同的配方处理,各配方直接利用地下水进行配制,研究硝态氮不同替代量对生菜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和叶绿素舍量的影响。[结果]生菜定植后10-30d,6种配方处理中,生菜的生长、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以NO3^- -N:NH4^+ -N=70:30的处理表现最好,NO3^- -N:NH4^+ -N=80:20的处理表现较好,适量的NH4^+ -N优于CO(NH2)2。[结论]该研究自行研制的N素替代配方在增加硝态氮的被替代量的同时能够保持营养液使用过程中的生理平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无土基质栽培的不同氮素水平(1,3,8,16,26 mmol/L)和氮素形态配比(NH4+-N∶NO3--N分别为4∶0,1∶3,2∶2,3∶1,0∶4)对小菊外观品质、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为16 mmol/L时对小菊营养生长期较适宜,能显著提高株高、冠幅、植株鲜重和叶片数等;而8 mmol/L氮素水平适于花发育期需求,利于提高单株花序数、花干重和延长花期,高浓度的氮素对花发育和开花不利,但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以NH4+-N部分代替NO3--N可显著提高小菊株高、冠幅、叶片数、植株鲜重和单株花序数量等指标,且在营养生长后期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但对于花发育进度和整体花期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盆栽小菊NH4+-N∶NO3--N的适合比例为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