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样方大小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锐齿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幼树和中径树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同,幼树的聚集程度比中径树的高,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类型;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聚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天然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福建省寿宁县天然黄山松种群个体定位图,运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Cassie. R. M.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6种聚集度指标,考察黄山松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及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取样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样方大小对黄山松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其分布格局测定的样方面积不应小于16 m2,样方大于或等于16 m2时,黄山松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类型;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扩散型指标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发育阶段的黄山松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大树阶段的聚集程度最大,幼树阶段次之,中径树阶段最小.  相似文献   

3.
探索马尾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指导人工马尾松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运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Morisita指数的F检验以及一些种群聚集强度指数来研究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缙云山马尾松以大中型个体为主,不同地段的马尾松空间格局分布有所差异,但整体表现不明显,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文章同时指出为避免马尾松林的消失,应分批次种植马尾松幼苗,从而使马尾松种群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形特征。[方法]采用相邻格子法的取样数据,以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格局研究方法和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雷公山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种群具有分形特征,不同的种群计盒维数的大小不一致,表明该地区秃杉种群的空间占据能力不同。雷公山秃山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群的分布格局不一样,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总的趋势是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并且每个种群聚集程度不同,这主要与种群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的关系。雷公山秃杉种群同样遵循计盒维数随聚集度的下降而下降的现象,但在秃杉数量少,幼树幼苗多,并且以斑块状出现的情况下,随机分布类型的计盒维数大于聚集分布类型的计盒维数。[结论]反映了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的占据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祁连山北坡中部祁连圆柏分布集中区域设置了9个20 m×20 m的调查样地,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采用扩散系数DI(方差/均值比)初步测定分布格局类型,并进行t检验,以聚集度指数、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系数、负二项分布指数、格林(Green)指数和Cassie指标计测聚集强度等方法,对该地不同取样面积、不同海拔高度祁连圆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稀树种祁连圆柏自然种群不同取样尺度、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有差异。说明聚集分布是祁连山北坡中部祁连圆柏自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大豆蚜种群的空间结构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豆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1组样本中有10组符合负二项分布,1组属聚集分布,所有样本不符合泊松,奈曼(n=0~4和n=∞),泊松二项,复合泊松分布,大豆蚜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利用大豆蚜种群的空间格局参数m,CA,Ib,m/x,α,β和种群聚集均数λ值,分析了大豆蚜种群聚集的原因,估计了个体群平均大小及其与平均密度的关系,通过Taylor的指数回归  相似文献   

7.
宝天高速路域华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采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方差/均值、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等指标,通过与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种群做对比,来研究宝天高速公路路域华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路域生态段幼苗分布较少,中树及大树的分布居中,幼树及小树较丰富,为稳定状态。宝天高速路域华山松种群分布格局与小陇山自然保护区一致,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受公路工程的影响,其聚集强度明显降低,扩散趋势明显。路域华山松种群随着径级的增加,幼树在成长为中树及大树的过程中,种内和种间竞争激烈,导致密度整体下降,致使分布格局表现出由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分布具有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频次分布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x-x回归式法以及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其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且以奈曼-A型分布为佳.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以小规模的丛生聚集,丛的大小约为2~3株;根据Iwao的x-x回归式,在可靠性95%、精确度90%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最适抽取样方数在60~80之间,并随单位面积马尾松种群平均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黄山松林不同树种树冠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植物的空间占据能力的研究可以为探讨种群分布机制提供信息 ,分形几何是解决植冠和分枝格局形式的有力工具 .对寿宁、屏南二县黄山松林的不同树种冠幅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结果表明 :寿宁黄山松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屏南县黄山松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屏南县黄山松林中的黄山松、马尾松、木荷具有相对较大的冠幅分形维数 ,说明其种间竞争小 ;屏南县黄山松冠幅分形维数小 ,其种内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甘肃小陇山水楸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水楸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水楸种群结构动态;选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分布参数、聚集度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等聚集强度指标研究水楸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小陇山水楸种群幼苗幼树丰富,占水楸总株数的33.78%,大树相对稀少,径级结构总体分布趋于倒"J"形,群落处于稳定发展中;水楸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楸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水楸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为小陇山水楸群落处于稳定增长期特有的种群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1.
烟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烟粉虱已在吐鲁番地区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了解该害虫在棉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今后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调查并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烟粉虱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在棉花上烟粉虱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并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烟粉虱成虫、若虫和卵在棉花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较多高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结论]通过对烟粉虱在棉田分布型的分析,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烟粉虱在棉田的种群动态和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屏南水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尺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水松种群的25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水松数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水松生长、遗传及生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松材积与树高、冠长、胸径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关;树高是决定材积的第一要素;水松在干形遗传、自然整枝等方面的遗传性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庞泉沟地区华北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设置30 m×30 m样地10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对华北落叶松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取样尺度为5 m×5 m时,华北落叶松种群属于随机分布,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种群为集群分布,取样尺度为25 m×25 m时,聚集强度较大;在低海拔(1 950~2 050 m)及阳坡,集群分布为华北落叶松种群分布的主要特征,聚集强度较大;而在中高海拔(2 050~2 250 m)及阴坡,华北落叶松种群趋向随机分布,聚集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4.
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水松天然林种群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水松和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9.21%和30.79%,说明水松种群在天然林中仍处于支配地位,但研究发现,水松林有逐渐退化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的卵和幼虫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提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棉田烟粉虱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烟粉虱成虫在长江下游的江苏沿江棉区不同棉田(Bt棉和常规棉)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研究应用5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Iwao回归法及Taylor幂法则),于2008年测定和分析了烟粉虱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种群不论在Bt棉田还是在常规棉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一致,8月1日之前和10月3日以后,烟粉虱成虫在3个不同品种棉田中都呈均匀分布;8月1只至10月3日期间,符合聚集分布的检验标准.本文还探讨了影响其聚集的原因,并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棉田烟粉虱成虫的理论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花绒坚甲的分布型及其在天牛虫道内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间调查和研究表明,花绒坚甲成虫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中的核心分布型,在群体密度较大时,由于个体间具有竞争寄主的排斥行为,其分布则转变为嵌纹分布;花绒坚甲在进入新的分布区后,首先是建立大小不等的聚集群,再以聚集群体的形式向周围扩散。在光肩星天牛虫道内,花绒坚甲位于食物链最后环节,其数量占食物链中昆虫总数的15.9%。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有孑遗植物水松濒危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松各分布区实地调查,从生殖生物学、生态因子胁迫、人为干扰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探讨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水松原始的生物学特性制约了其生存规模,对生境的高要求影响了其持续繁衍,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个体数量下降是其濒危的直接因素,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其濒危的内在因素。针对水松濒危的原因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NG)、轻度干旱水分胁迫(LD)、土壤水饱和(SW)以及水淹(BS) 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水松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水松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水松幼苗LD组在整个处理期的净光合速率(Pn)平均值显著低于NG组22.025%;与SW、BS组Pn平均值分别高于NG组18.608%、48.987%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水松幼苗LD组的 气孔导度(Gs)平均值显著低于NG组10.218%;SW和BS组的Gs平均值则分别显著高于NG组40.708%、87.566%.水松幼苗对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敏感的光合响应能力,在充足和较多水分条件下表现出增益的正向光合响应,显示出很强的耐水湿特点;但对于干旱水分胁迫则表现出不利的负向光合响应.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水松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根部土壤水淹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则应注意浇水抗旱,使水松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