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番茄即西红柿,其成熟果实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品种,口感清香,营养丰富,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市场需求巨大。为了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应加强番茄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将番茄种植产业作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在提高番茄生产收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有效推动了当地番茄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张掖市甘州区气候特点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在番茄栽培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栽培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番茄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番茄高产稳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基于此,主要对番茄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广大番茄种植户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春茬樱桃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几年的温室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根据农六师的气候特点筛选出了适宜本地区温室栽培的樱桃番茄品种。本文对适宜本地区的樱桃番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番茄栽培摆脱气候、土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能促进种植收益的提升。应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对相关的设施和技术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北疆地区的光热及水土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一二五团近几年大面积推广了麦后免耕复种加工番茄栽培技术,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效率,增加了职工收入,同时还保障了加工番茄后期原料的供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一二五团的气候条件、麦后移栽加工番茄的基本模式、水肥运筹、植保措施等进行了调查,以期能为此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物生物量的累积与养分累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养分累积是生物量累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及分配是农作物养分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赤峰市元宝山区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弥补减少氮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还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含量、番茄果实与茎叶中N、P、K养分的比值,通过本试验发现施用氮肥和有机肥都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养分浓度,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和茎叶中的养分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番茄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施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不仅可以促进番茄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轻因氮肥大量施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说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涉县地处冀南深山区,气候冷凉。近几年,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小麦、番茄连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小麦400~500千克,番茄4000~5000千克,亩收入3840~4600元。  相似文献   

7.
利用贵州省山区特有的立体和区域性气候特点,针对6月到11月目标市场,发展夏秋反季节番茄产业,能缓解华南、“川渝”、“两湖”及港澳地区夏秋淡季市场.由于市场需求拉动,近年来,贵州省番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但基地规模小,集中度不够,供应时间不长,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潜力,对贵州省近年来番茄种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气候资源禀赋和优势,找准目标市场定位,对番茄优势区域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温室大棚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已成为近几年来为害大棚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发的年份为害极为严重。笔者在陕西美邦杨凌的生测蔬菜基地附近调研走访时发现,近日由于气候较为不稳定且部分菜农技术较差、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大棚番茄灰霉  相似文献   

9.
<正>加工番茄在车排子垦区种植只有几年时间,由于栽培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再加上番茄对气候因素的要求与棉花有差别(番茄要求大于35℃的高温天气少于15天,而车排子垦区此类天气在30天以上),所以单产常年在3~5吨/亩徘徊。相比之下,屯奎、乌苏等种植区的加工番茄单产都在6~8吨/亩,高产田可达9~11吨/亩。2013年123团六连引进奎屯农七师131团番茄种植大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番茄在营养液深液流无限生长型栽培条件下的温室综合环境 (温度、湿度、光照等 )的调控过程和技术 ,总结了该栽培方式下的环境调控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对温室温度、光照、湿度的管理和调控能够满足该栽培条件番茄生长对气候环境的要求 ,能够保证番茄集中座果、集中采收的数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在西藏农牧学院引进了部分品种的樱桃番茄,经2年的试验,表明引进品种能适应西藏高原的气候,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番茄果实与空气间传热的对流换热系数,在人工气候室控温、控光环境下,测定了番茄果实不同风速时的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的温差,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番茄果实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用Porter和Mitchell模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并计算了模式的回归系数。用称重法测定1 d中番茄果实水分损失量,分析了番茄水分损失产生的潜热交换量。结果表明,采样后24 h内番茄果实水分蒸发产生的潜热交换量平均为2.3 W/m2;番茄果实的对流换热系数随风速增加而线性增加。Porter的模式回归系数修正后,可用Porter公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这为以后的对流传热分析提供了较为确切的热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13.
越夏番茄利用北方夏季昼夜温差大和温度相对较低的气候优势.对蔬菜淡季供应起到补充和调剂作用。越夏番茄生长的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是病虫害多发期。几年来,我们本着“防治系统化、质量绿色无害化”的原则.在上板城漫子沟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园区内生产严格执行承德市地方技术标准《长货架番茄越夏栽培技术标准》,在栽培、病虫害防治中引进多项无公害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迎春 《中国种业》2009,(Z1):104-104
山东省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为2300~2900h,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的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山东省惠民县逐渐形成了春大棚西葫芦番茄连作的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涉县地处冀南深山区,气候冷凉。2007年县农牧局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涉县河南店镇王堡村推广了番茄、西葫芦连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番茄6000~7000千克、西葫芦4000~4500千克,亩收入15000~16000元。  相似文献   

16.
元谋干热河谷区,属南亚热带非地带性干热河谷气候,区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温度21.9℃,≥10℃积温7996℃,年均无霜期363d,被誉为著名“天然温室”,是秋季、冬春季露地栽培番茄的理想地之一。近年来,秋季、冬春季露地栽培番茄也成为本区南菜北运商品蔬菜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17.
<正>连续半个多月来,山东、河北等地天气一直都是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受气候影响,大棚内的番茄疫霉根腐病又开始猖獗起来,这可愁坏了。该病发病与天气有直接关系,温度低、湿度大,阴天持续时间长,棚内通风不良都能导致该病迅速蔓延。番茄疫霉根腐病一直是棚室蔬菜生产中防治的难点,该病发病速度快,毁灭性强,一旦发病极难控制。番茄疫霉根腐病刚发病时只有上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目前全国蔬菜种植大省之一,每年的蔬菜播种面积超过30万hm2.特别是冬春反季节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和周边国家.番茄为外销蔬菜的重要种类,播种面积仅次于洋葱,位于各类蔬菜的第2位.作者从1990年开始专门从事番茄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到1997年培育出"云杂8号"番茄杂交新组合,2000年该品种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定,目前已在本省蔬菜主产区示范推广67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食性杂,主要以幼虫为害花椰菜、大白菜、豇豆、四季豆、萝卜、菠菜、香葱、青椒、番茄、苋菜等多种蔬菜,早秋高温干旱的气候下为害重,对秋季蔬菜生产影响较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一二四团位于乌苏高泉,该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酱用番茄的种植。2004年,本团共种植酱番茄920hm2,单产达6084kg/666.7m2(旧制1亩,表1高泉地区酱用番茄生育进程早播(日/月)晚播(日/月)播种期3~12/410~25/5出苗期18/4~2/516/5~7/6现蕾期10~18/58/6~2/7开花期20~30/518/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