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糖醋液诱杀香梨优斑螟田间监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香梨优斑螟在新疆洛浦县枣园发生动态,从2013年4月11日到8月20日在洛浦县枣园进行了一次使用糖醋液诱杀香梨优斑螟田间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在洛浦县枣园1a发生3代,其越冬羽化高峰期为4月中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2代是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诱剂监测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的消长动态,经测定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中、下旬,当年的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第3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中旬。通过苹果园、李园和蟠桃园诱蛾效果、蛀果率的比较,表明梨小食心虫更偏食李。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香梨优斑螟所用防治技术。[方法]走访调查库尔勒香梨的主要种植区域香梨优斑螟防治技术。[结果]果农重视香梨优斑螟越冬代的化防控制,但对其发生规律不清楚,多数仅仅当做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进行防治,而它们的发生时间存在很大差异;糖醋液对于香梨优斑螟诱集效果很好,在调查中使用其进行测报或防治的极为少见;该虫既可为害果实也可为害香梨主干和枝干的韧皮部,由于韧皮部虫斑明显,易造成树势衰落和伴随着腐烂病发生,果农普遍对其重视,但防效甚微。[结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技术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香梨优斑螟发生规律和成灾机制的深入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制定科学的系统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香梨优斑螟所用防治技术。[方法]走访调查库尔勒香梨的主要种植区域香梨优斑螟防治技术。[结果]果农重视香梨优斑螟越冬代的化防控制,但对其发生规律不清楚,多数仅仅当做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进行防治,而它们的发生时间存在很大差异;糖醋液对于香梨优斑螟诱集效果很好,在调查中使用其进行测报或防治的极为少见;该虫既可为害果实也可为害香梨主干和枝干的韧皮部,由于韧皮部虫斑明显,易造成树势衰落和伴随着腐烂病发生,果农普遍对其重视,但防效甚微。[结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技术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香梨优斑螟发生规律和成灾机制的深入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制定科学的系统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香梨优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pyriellaYang)是为害梨、苹果、枣、无花果、杏、巴旦杏、桃和杨树等果木的新害虫,幼虫既蛀干又蛀果.该虫1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主枝的翘皮裂缝下越冬。成虫1年有3个羽化高峰,即4月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成虫对黑光灯有一定趋性,尤对糖醋液的趋性较强.此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寄主年龄、品种、腐烂病等有密切关系。幼虫盛发期用敌敌畏涂治,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液诱杀,或喷洒氯氰菊酯、功夫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张煜  李虎  张莉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04-105
进行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越冬代羽化高峰期,性信息迷向剂与性诱剂均可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迷向剂干扰了成虫交配,减少了成虫产卵数量从而降低第1、2代幼虫发生,相应地减少了蛀果率,其防治效果较常规综合防治好。  相似文献   

7.
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粱条螟以春玉米秸秆作为其主要越冬场所。1999年平均百株有虫47头,占越冬钻心虫类害虫的59.9%;室内观察越冬幼虫的化蛹高峰期在4月21日~25日,羽化高峰期在5月10~13日;田间系统调查表明,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一年发生2代,春玉米抽雄和扬花期(6月中旬)是1代幼虫的危害盛期,春玉米将要收获时,在玉米上发生第2代幼虫,并在春玉米秸秆上越夏和越冬,成为第2年的虫源。提出了以处理春玉米秸秆为主,同时结合性诱剂诱杀、点施颗粒剂及采用微生物制剂封垛等进行处理的高梁条螟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目的 为推进我区绿色植保的顺利实施,寻求适合我区果树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及香梨优斑螟等鳞翅目蛀果(干)害虫的有效防治方法,我站引进性诱剂诱杀技术,在不同区域内的果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杀果树害虫效果试验,为果树害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性诱剂对舞毒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舞毒蛾在辽宁建平1 a发生1代,成虫始见于6月底,终见于9月初,7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测报技术,在江西安福地区应用信息素诱剂和诱木连续3 a分别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消长和羽化规律。结果表明:诱木内松墨天牛越冬代成虫4月底或5月初羽化出孔,5月中旬进入盛期,平均每年的羽化出孔期和高峰期分别为61.0、21.6 d。该地区每年约有10%的幼虫化蛹羽化成第1代成虫并于7下旬或8月上旬出孔;平均每年的羽化出孔期为36.7 d。林间诱捕于4月下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进入盛期,整个发生期平均182.0 d,发生盛期平均97.3 d。研究表明,利用信息素诱剂可以准确地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种群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测报数据,且较诱木监测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面调查4块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标准地,针对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在扁桃上的危害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5种不同的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法和Iwao、Talor等回归分析法对香梨优斑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的发生程度与树龄、树体部位之间有密切关系,危害程度随树龄增大而加重,最高有虫株率达82.4%,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侧枝和主枝,以侧枝居多,最高有虫株率达54.01%。香梨优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并且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方法确定了香梨优斑螟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公式为m*=2.868 74+1.704 18m。  相似文献   

12.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河套地区山楂叶螨以受精雌成螨在树干、主枝翘皮下及根茎附近的缝隙内越冬。越冬雌成螨出蛰高峰在4 月下旬苹果梨花芽开绽期,出蛰时间长达1 个月。一代卵高峰期在5 月中、下旬,一代若螨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从雌成螨数量消长来看,在苹果梨上全年有4 次危害高峰,相应物候期为开花—座果期、新梢生长高峰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4~2005年对远东杉苞蚧生活史的观察,证明该虫在哈尔滨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针叶表面越冬。越冬若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雌雄交配盛期,6月下旬为初孵若虫孵化盛期,8月末1龄若虫开始蜕皮变为2龄若虫。药剂防治试验的研究表明,若虫初孵阶段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并筛选出几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园林植物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黔西南地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的防治提供参考,对草履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该虫在黔西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层(10 cm左右)、土缝、石缝、草堆中越冬.1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蜕皮,4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中旬交配,5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雄若虫4月上旬第2次蜕皮后化蛹,雌若虫第2次蜕皮后则继续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次蜕皮成成虫.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对草履蚧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余庆县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sitica)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于2002~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对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始见期在6月下旬,病害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旬,7月下旬地上部开始死亡,8月上旬地上部进入死亡高峰;连作比轮作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发病越重,轮作发病最轻;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影响烟草黑胫病发生程度。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抓好治虫防病,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合肥地区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棉蚜成蚜和若蚜主要发生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以后以卵越冬。棉蚜种群在木槿上呈聚集分布,以植株中、南部分布量最大。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木槿上棉蚜种群动态可分为成蚜回迁期、成若蚜高峰期、成若蚜阶段向越冬卵阶段过渡期和越冬卵期4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烟粉虱发生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6~2007年对吐鲁番地区棉田烟粉虱年种群发生动态的系统调查表明,烟粉虱在温室大棚蔬菜花卉上越冬.当温室大棚掀棚之际,烟粉虱随风迁入大田,首先在甜瓜、金瓜及杂草上危害,棉田5月底始见烟粉虱成虫, 7 月中旬后逐渐增加,8月下旬进入高峰期,棉田烟粉虱成虫数量达单叶219头,9月下旬后逐渐减少并开始迁入温室.田间持续到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