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苕子最适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公顷15,30,45,60,75kg种子的不同播种量试验表明,30kg的处理最佳,比对照(75kg/hm^2)种子增产27.4%;45kg次之,增产12.5%;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减产。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株高增加;单株分枝数,结荚总数,成熟荚数,结荚率,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减少。在确定最适播种量的同时,提出了毛苕子种子田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行距及施肥量对兰引3号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不同行距及施肥量对兰引3号结缕草种子产量与种穗数量的影响,并对种穗数与其种子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10cm,30cm,40cm,50cm和60cm的行距处理中,50cm处理的种子产量和种穗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种穗数与其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0,r=0.875),种穗数控制了种子产量的76.6%;种子田的施肥量以N——100kg/hm2、P2O5——50kg/hm2、K2O——50kg/hm2最为经济,施肥后兰引3号结缕草生殖枝数量显著增多是其种子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姚爱兴  邵生荣 《中国草地》1997,(5):29-32,41
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和播种量增加苏丹草的叶面积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茎节直径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变粗,随播种量增加而变细;再生草的植株密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增加播种量对提高头茬草和再生草的植株密度都有明显作用;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苏丹草产草量明显提高。较好的组合为播种量450kg/hm^2+施氮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4.
黑麦草(IRG)的栽培方式、播种量、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是影响IRG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播量(22.5kg/hm^2)稻底撒播方式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的IRG,干物质产量9183.45kg/hm^2,粗蛋白质产量达1668.00kg/hm^2,因其节省劳力,且可以有效利用稻田水分,因此可作为稻田冬种IRG的主要方式。中等播量(15.0km/hm^2)育苗移栽方式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9765  相似文献   

5.
试区燕麦与箭舌琬豆混播条件下播种量与施N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对产草量影响较大,施N量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播种量与施N量之间呈负交互效应,其最佳配比线方程为B=271.6398-0.1193N;鲜草产量最大时的播种量为237kg/hm^2,施N量为290kg/hm^2。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无芒雀麦和老芒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毛培胜  韩建国  王培 《草地学报》2000,8(4):273-278
以无芒雀麦和老芒麦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省麦种子产量随着春季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氮200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而秋季则以施氮100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春秋分期施100kgN/hm^2(秋季70kgN/hm^2+春季30kgN/hm^2)种子产量不仅高于分期施200kgN/hm^2,而朋也高于春季或秋季其它施肥处理,此外,施肥可以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7.
戎郁萍  苗春林 《中国草地》1998,(4):28-30,35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0.8nm^2/牛和1.2hm^2/牛)科尔沁肉牛的日增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对草地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分别是0.441kg和0.4482kg);高放牧强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分别是0.5525kg/hm^2-d和0.3735kg/hm^2.d),但对草地持续生产不利,导致草群中禾草比例下降而杂草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8.
冷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冷地早熟种子产量(Y)与播种量(X1)、行距(X2)和施肥量(X3)的回归方程:Y=42.61+5.01X1-7.81X2+7.77X3=2.21Z1X2+1.41X1X3-0.41X2X3=4.64X1^2+6.36X2^2+8.56X3^2;并提出西宁地区冷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优化农艺措施,播咎量8kg/hm^2,播种行距20-30cm,种肥150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青海省本地燕麦推广品种‘青燕1号’种子田的适宜播量、行距及播种方式,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含1个人工撒播),研究不同播量和行距对种子及秸秆产量的影响,完善该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显示,不同播量和行距处理下燕麦种子和秸秆产量差异显著(P0.05),种子产量以播量S_3(225 kg·hm~(-2))行距R_2(20 cm)最高,秸秆产量以播量S_4(270 kg·hm~(-2))行距R_1(15 cm)最佳,分别达7937.30和11872.60 kg·hm~(-2)。不同播种方式对种子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撒播下种子产量随播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播量S_3(225 kg·hm~(-2))水平最佳,较最低产量的处理高1.51倍;与撒播相比,条播种植增产效应明显,最高种子产量(S_3R_2)显著(P0.05)高于撒播最高产量(S_3R_0)。从各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相关性分析来看,主穗小穗数、主穗小花数、花序长、叶面积、有效分蘖数、小穗粒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及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显著(P0.05),而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单序籽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作用明显,三者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处较高水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适当的调整栽培措施,增加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单序籽粒重从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0.
秋播箭舌豌豆喷施“益微”增产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种箭舌豌豆上用225g/hm^2、300g/hm^2的剂量进行2次叶面喷施,其鲜草产量分别达28001.4kg/hm^2、29668.2kg/hm^2,比不喷施赠草量13.5%和20.3%。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Mirabel百脉根品种的饲草和种子生产有关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抗寒抗旱,耐盐碱性强,分枝多,叶片丰富,生活第2、第3年饲草产量可达4500kg/hm^2,种子产量近900kg/hm^2,叶量占茎叶总量的46%;饲草营养价值高,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79%;粗纤维占26.43%;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紫苜蓿、红豆草;而粗纤维又比它们低等优点,在我国西北内陆寒冷干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密度草原3号苜蓿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原3号苜蓿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虽然单位面积上生殖枝数增加,但是二级有效分枝数减少,荚果脱落率增加,苜蓿下层和中层的荚果数比例减小,导致种子产量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试验中,行距80cm与播种量0.5g/m组合种子产量最高为576.4kg/hm^2。  相似文献   

13.
江月兰  何毅 《草业科学》1995,12(2):41-43
从1988~1990年在兰州馒头山进行了提高鹰嘴紫云英鲜草产量的试验。试验内容是播种量(A),灌水次数(B)和追肥量(C)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A2B2C2,即15kg/hm^2的播种量,灌三次水和75kg/hm^2的追肥量。  相似文献   

14.
多年生黑麦草不同播种量对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低投入高产出和有效地建植人工草地,发展草地奶牛业,贵州清镇地区对多年生黑麦草三种不同播种量的试验表明:1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20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和22.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三种不同种籽用量的产草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我们初步认为,当地建植永久性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时,选择1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的  相似文献   

15.
在河西走廊地区建植碱茅(Puccinelliatenuiflora-P.chinumpoensis)人工草地,做收种和刈割兼用。撒播方式下,播量达22.5kg/hm2时,种子落种数为2000/m2,田间出苗数794/m2,出苗率为13%,定苗数受地表积盐程度的影响(P<0.01),地表盐斑为50%,90%的幼苗数为988株/m2和301株/m2;碱茅草地盖度,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线性关系(r--0.8051,r=-0.8158,r=-0.9292),但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似乎不受立地土壤盐分的影响。由于受田间管理措施和碱茅自身发育节律的影响,生长第3年的草地盖度、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比第2年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据此,适时灌水,加强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对维持草地基况良好,获得高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籽粒苋进行了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的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播期在5月15日,密度在8.334万株/hm^2,量在基肥3万kg/hm62,种肥二胺150kg/hm^2,追肥尿素150kg/hm6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915万kg/hm^2。  相似文献   

17.
试区燕麦与箭舌琬豆混播条件下播种量与施N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对产草量影响较大,施N量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播种量与施N量之间呈负交互效应,其最佳配比线性方程为B=271.6398-0.1193N;鲜草产量最大时的播种量为237kg/hm ̄2,施N量为290kg/hm ̄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青海省本地燕麦推广品种‘青燕1号’种子田的适宜播量、行距及播种方式,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含1个人工撒播),研究不同播量和行距对种子及秸秆产量的影响,完善该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显示,不同播量和行距处理下燕麦种子和秸秆产量差异显著(P<0.05),种子产量以播量S3 (225 kg·hm-2)行距R2 (20 cm)最高,秸秆产量以播量S4(270 kg·hm-2)行距R1(15 cm)最佳,分别达7937.30和11872.60 kg·hm-2。不同播种方式对种子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撒播下种子产量随播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播量S3(225 kg·hm-2)水平最佳,较最低产量的处理高1.51倍;与撒播相比,条播种植增产效应明显,最高种子产量(S3R2)显著(P<0.05)高于撒播最高产量(S3R0)。从各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相关性分析来看,主穗小穗数、主穗小花数、花序长、叶面积、有效分蘖数、小穗粒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及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显著(P<0.05),而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单序籽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作用明显,三者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处较高水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适当的调整栽培措施,增加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单序籽粒重从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野麦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月兰 《草业科学》1999,16(4):24-25
俄罗斯野麦草青草产量,47370kg/hm^2,种子产量为2295kg/hm^2,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返青早,枯黄期迟,青绿期长,利用价值高,适宜甘肃省绝大多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适宜的氮肥施量和播种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播种量和5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和播种量对燕麦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产量和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P<0.001).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kg/hm2播种量.穗部性状随施氮量和播种量变化明显,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燕麦种子产量与穗长和每穗小穗数极显著相关(P<0.01),与每穗粒数和每穗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kg/hm2播种量是湟中及周边地区种植燕麦的适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