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最佳有效的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绿色防控。【方法】从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不同诱芯载体类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等几个方面测试比较了引诱剂对甘薯小象甲的诱捕效果。【结果】诱芯A的总诱蛾、日均诱蛾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诱芯;橡皮头载体和毛细管载体引诱效果好,与棉芯载体效果差异显著,两种载体引诱持效期都达到60d 以上。五种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底部与地面齐平或者诱捕器底部高于地面10 cm引诱效果最好。【结论】甘薯小象甲诱芯A搭配黄色桶型诱捕器可用于福建地区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效果较佳且适用的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防控,从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不同诱芯载体类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等几个方面测试比较了引诱剂对甘薯小象甲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的总诱虫量、日均诱虫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橡皮头式载体和毛细管式载体的引诱效果好,与棉芯载体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2种载体引诱持效期都达到60 d以上;诱捕器5种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底部与地面齐平或高于地面10 cm的引诱效果最好。建议福建地区用甘薯小象甲性信息素诱芯A搭配黄色桶型诱捕器进行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评价不同颜色色板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诱虫效果,指导田间色板诱虫。采用4种不同颜色的色板研究茶角胸叶甲成虫的田间的诱虫效果,并进行了3个悬挂高度色板对该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白色和黄色色板诱集到的茶角胸叶甲成虫数量高于蓝色色板和绿色色板;在置于茶丛下紧挨地面处4种颜色色板的诱集成虫数量也明显高于茶面平行处和茶面以上30cm处。因此,建议用白色和黄色色板监测和治理茶角胸叶甲成虫发生,高度以茶丛下紧挨地面处位置为宜。  相似文献   

4.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高效诱芯,研究其科学使用技术,为提高性诱剂诱捕目标害虫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09-07―09,选用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及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的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在陕西省白水县选择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苹果园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桃小食心虫2种不同诱芯的平均日诱蛾量和不同时段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有一定差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不同时段诱蛾效果表现为,试验初期桃小食心虫单一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诱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复合诱芯;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诱蛾量动态比较一致,单一诱芯的诱蛾高峰均高于复合诱芯。【结论】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都能起到诱集成虫的作用,但A诱芯能更好地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在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果园,将2种诱芯分开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悬挂位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为针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对比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器悬挂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结果】蓝色、绿色、黄色和白色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41 d平均日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65.4头、绿色59.7头、白色47.4头、黄色30.9头,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和绿色>白色>黄色诱捕器,差异显著。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4种颜色的诱捕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蓝色>绿色>白色>黄色。3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9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40~60 cm为125.1头、90~110 cm为96.1头、140~160 cm为65.1头,逐日诱蛾量中,40~60 cm最高,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40~60 cm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高度,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3种悬挂位置性信息素诱捕器35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悬挂于通风口处为103.0头、出入口处为66.6头、远离通风口处为71.4头/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中,通风口处诱蛾量最高,依次为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差异明显。不同悬挂位置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悬挂于通风口处的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位置,依次为通风口>出入口和远离通风口,差异明显。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于40~60 cm放置通风口处,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梁勇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48-150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规律,经田间诱捕试验,评价4个生产厂家的草地贪夜蛾诱芯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诱芯持效期均可达40 d,在该时间段内的总诱捕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以10 d为单位的不同时间段的诱捕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1号和3号诱芯速效性好,4号诱芯在1~20 d内诱捕性能稳定,2号诱芯在21~30 d的第3个时间段田间诱虫性能达到高峰。结果表明,4种诱芯均适合在福建地区玉米生育期内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虫情监测。  相似文献   

8.
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发生盛期,在田间研究黄色、蓝色、绿色、青色和白色5种颜色黏虫板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对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蓝色、绿色次之,青色和白色效果相对较差。研究黄色黏虫板不同方位、不同挂板高度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南面诱集到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数量最多,与东、北2个方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挂板高度为0 cm时诱集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最多,与高度20、40 cm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方法】在阿拉尔地区设计田间诱集效果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类型、不同诱捕器颜色、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和方位、不同性诱芯个数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集数量,研究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和性诱集的关键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该果园1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发生4代。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梨小食心虫总量为1 832头,诱集苹果蠹蛾总量为581头,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著;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和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著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2种蛀果性害虫。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可用于诱集雄虫,干扰雌、雄虫交配从而抑制害虫种群,性诱剂的应用效果受诱捕器类型、悬挂高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比较了性诱捕器不同类型(桶型诱捕器1、桶型诱捕器2、黏胶型诱捕器)和不同悬挂高度(高于水稻上部叶片20 cm、50 cm、80 cm)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雄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诱捕器诱集到的二化螟数量存在差异,整体来看桶型诱捕器1>桶型诱捕器2>黏胶型诱捕器,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P=1.866,F=0.165)。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集到的二化螟成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df=2,F=9.152,P=0.001;纽康诱芯df=2, F=6.677,P=0.004),随着诱捕器悬挂高度的增加,诱集到的二化螟成虫数量逐渐减少,其中以悬挂高度为20 cm的处理诱集效果最好,不同高度处理得到的二化螟动态曲线基本一致,说明诱捕器高度对监测二化螟成虫高峰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昆虫嗅觉和视觉特性,研制开发一种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诱杀效果的昆虫引诱剂,以实现对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方法】设粘虫黄板为对照,两种不同配方信息素组分诱剂与黄板结合(黄板+信息素Ⅰ、黄板+信息素Ⅱ)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菜心田、芥菜田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在菜心田,黄板单独使用或与信息素结合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平均每板可分别诱捕74.7和134.0头黄曲条跳甲成虫,分别占总诱虫量的5.8%和7.8%,同时还诱捕到相当数量的蚜虫、斑潜蝇、小菜蛾等小型昆虫。在菜心田和芥菜田,与单独使用黄板相比,两种信息素诱剂加黄板处理可分别增加59.2%和61.0%的黄曲条跳甲诱集量。【结论】利用昆虫视觉和嗅觉识别相结合研制的昆虫引诱剂可用于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达到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昆虫嗅觉和视觉特性,研制开发一种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诱杀效果的昆虫引诱剂,以实现对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方法】设粘虫黄板为对照,两种不同配方信息素组分诱剂与黄板结合(黄板+信息素Ⅰ、黄板+信息素Ⅱ)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菜心田、芥菜田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在菜心田,黄板单独使用或与信息素结合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平均每板可分别诱捕74.7和134.0头黄曲条跳甲成虫,分别占总诱虫量的5.8%和7.8%,同时还诱捕到相当数量的蚜虫、斑潜蝇、小菜蛾等小型昆虫。在菜心田和芥菜田,与单独使用黄板相比,两种信息素诱剂加黄板处理可分别增加59.2%和61.0%的黄曲条跳甲诱集量。【结论】利用昆虫视觉和嗅觉识别相结合研制的昆虫引诱剂可用于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达到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诱芯混用和诱捕器颜色对甜菜夜蛾性诱剂田间捕蛾效果的影响。诱芯混用试验结果表明,在16 d的诱捕试验中,甜菜夜蛾单诱芯诱捕器的总诱蛾量分别是甜菜夜蛾与小菜蛾双复合诱芯、甜菜夜蛾与小菜蛾和斜纹夜蛾三复合诱芯总诱蛾量的6.37倍和5.51倍,且在使用的前8d,甜菜夜蛾单诱芯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显著高于两种复合诱芯诱捕器的诱蛾量,而两复合诱芯间的诱蛾量差异不显著。单、双控区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时间段,单控区的甜菜夜蛾诱捕器单盆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双控区的。不同颜色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红、黄、绿3种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单日最高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颜色对甜菜夜蛾性诱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贵州省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从不同类型诱捕器(飞蛾诱捕器、夜蛾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悬挂高度(80cm、120cm和160cm)和不同诱芯(NK、YGE、BY、GR)等方面优化玉米螟的性诱技术。结果表明:飞蛾诱捕器的效果最好,10d诱蛾量达12.50头,显著高于三角形诱捕和夜蛾类诱捕器;飞蛾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20cm时的诱捕效果最佳(10d诱蛾量为15.50头),分别是悬挂高度80cm和160cm诱蛾量的4.13倍和1.68倍;GR(贵阳117.50头,安顺150.75头)和BY(贵阳168.5头,安顺142.25头)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显著优于YGE(贵阳34.50头,安顺36.75头);玉米螟在贵阳和安顺的发生规律较一致,即从5月9日至8月31日具有3个发生高峰,除第1个高峰期一致外,安顺地区第2个和第3个高峰较贵阳地区提前36d和6d。在田间使用飞蛾诱捕器+BY诱芯+悬挂高度120cm对亚洲玉米螟成虫进行监测和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板对菜地烟粉虱种群的诱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菜田、菜豆田分别观察比较黄板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量,以及黄板诱集成虫量与田间烟粉虱发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菜田以东西向插板,板高度为底端与花菜植株顶叶相平或略高时的诱虫效果最好;菜豆田则以黄板插于畦垄内,板面与畦垄平行,高度处于菜豆植株高中部时诱虫效果最好.烟粉虱成虫在晴天的活动性明显强于阴天,1d的活动高峰在11:00~15:00.菜豆田间黄板的诱虫量与田间成虫和若虫发生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单用诱虫灯、单用性诱剂、诱虫灯与性诱剂结合等3种方法以及不同数量诱芯+诱虫灯对沙棘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虫灯与性诱剂相结合的诱捕效果与另外2种方法比较差异性显著,成虫诱捕量大幅度提升;不同数量诱芯+诱虫灯对沙棘木蠹蛾的成虫诱捕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诱芯数量的增多,诱捕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重齿小蠹信息素诱捕器设置技术。结果表明,窗式、交叉式和漏斗式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窗式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最好,交叉式的次之,漏斗式的最差;诱捕器设置的高度对诱捕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设置高度为2m的诱捕器诱捕作用最强;不同颜色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黑色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其余的依次为红色、绿色、白色和黄色的;设置于距林缘不同距离的诱捕器的诱捕作用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量逐渐减少,距林缘20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诱芯及诱捕器对甲基丁香酚诱捕橘小实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诱芯的诱捕效果相同;3种诱芯的持效期依次为棉花醋酸纤维木纤维.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表现为市售诱捕器和自制离心管诱捕器效果较好,倒扣诱捕器和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成本低廉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捕器,本试验将4种不同塑料瓶改装为简易性诱剂诱捕器并测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了自制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在田间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装置2(4 L透明塑料瓶)制成的简易诱捕器的诱蛾量(平均诱蛾量181头)最多;该简易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诱蛾量无显著差异(P>0.05)。用装置2制成的简易诱捕器可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0.
 项目组在1998~1999年进行了粘蝇卡不同黄色、置卡高度、置卡方式等对斑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黄色粘蝇卡诱集斑潜蝇成虫效果为柠檬黄>桔黄色>桔红色;在蚕豆、菜豆上不同置卡高度诱集成虫量为卡底与作物等高>置卡于作物中部>置卡于作物底部;东南方向置卡诱虫效果比西北方向好,圆筒形诱虫量比方形增76~333头;在生菜上圆筒形的诱集量比方形卡高2头/卡,方形卡平置比竖置高16头/卡、比圆筒形高14头/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