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化学法监测瓜-棉蚜田间种群的抗药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种群中大多数个体都具有6条基本的酯酶活性带(E_2—E_7),但是,在东北旺抗性种群中发现了具有9条带的个体,其中E_1染色最浅,E_8、E_9染色较深。由于该蚜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水平与其酯酶活性密切相关,确定每毫克蛋白质15分钟水解α-乙酸萘酯大于40微摩尔的蚜虫个体频率在种群中大于0.11(11%)时为抗性种群。由于AChE变构是瓜-棉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作者提出一种检测具有AChE变构抗性基因个体的方法,如果这类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大于1%,即为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2.
瓜-棉蚜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从1983年开始就北京及河北省廊坊、香河和涿鹿县四个地区瓜-棉蚜(Aphis gossypiiGlov.)对18种有机磷及2种氨基甲酸酯杀虫药剂进行了抗性系统监测,与苏联瓜蚜(A.gos-sypii Glov.)敏感系毒力值(LC_(50))进行比较,抗蚜威最高达7887.7倍,马拉硫磷357.8倍,乐果128.6倍,敌敌畏83.5倍,乙酰甲胺磷72.1倍;而对喹硫磷、甲基辛硫磷、呋喃丹及溴氯磷则相当敏感,LC_(50)值在45.2—186.0 ppm之间。其抗性谱大致呈交叉型交互抗性。酶系测定结果表明,瓜-棉蚜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敏感性降低与抗药性关系最为密切,氧化乐果和抗蚜威对AChE的I_(50)值与其Log LC_(50)(ppm)呈显著相关(P<0.05)。四个地区的瓜-棉蚜AChE对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的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均无明显差异,但ATCh浓度超过10~(-2)mol/L时,对AChE还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瓜-棉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与对久效磷的抗性呈正相关,面与抗性较高的乐果则无相关性。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高低与抗药性水平有关,乐果加PB(1:1)也有一定增效作用。GSH-S-转移酶活性与瓜-棉蚜抗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寄主植物棉蚜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性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花椒棉蚜(HA)和棉花棉蚜(MA)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及其α-乙酸萘酯(α-NA)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结果表明,MA种群对甲基对硫磷、辛硫磷和灭多威的耐药性均高于HA种群;MA种群中具有高α-NA酯酶活力的个体比HA种群多,甲基对硫磷对HA和MA种群α-NA酯酶的抑制率达30%时的个体累计频率分别为37%和65%;抑制率大于50%时的累计频率分别为18%和1%;灭多威对HA种群棉蚜AChE的抑制作用高于MA种群。说明MA种群对有机磷的抗性可能与α-NA酯酶活力的增高和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对灭多威的抗性与AChE敏感度的降低有关。滤纸酯酶反应法和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均能快速、有效地测定棉蚜个体酯酶的频率分布,准确地反映两种群棉蚜酯酶活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1983—1986年就北京及河北省廊坊、香河、涿鹿等地区的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对拟除虫菊酯杀虫药剂的抗药性作了系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廊坊及香河等地区的瓜-棉蚜种群对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以LC50及LC95进行抗性比较,对氰戊菊酯分别为519和6416倍;对溴氰菊酯为401和14805倍。蚜体中水解α-乙酸萘酯酶(以下简称酯酶)的活性与其对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的抗性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均在显著水平以上。因此、酯酶是瓜-棉蚜抗拟除虫菊酯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桃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6—1990年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抗药性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桃蚜对乐果的抗性最高为230倍,氧乐果为185倍,马拉硫磷为32倍,喹硫磷为19倍,倍硫磷为123倍,马拉氧磷为100倍,毒死蜱为39倍,抗蚜威为245倍,灭多威为39倍,呋喃丹为84倍,对西维因没有产生明显抗性。TPP 与氧乐果、乐果混用分别增效3.2倍和12.1倍;异稻瘟净与倍硫磷、马拉硫磷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236和234。增效醚(Pb)使乐果和氧乐果分别增效7.1倍和6.0倍。说明桃蚜的抗药性与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有关。在敏感种群中,β-NA 羧酸酯酶活性大于0.5(OD_(555)值/蚜·15分钟)的个体仅占1%,而在抗性种群中,这种类型的个体占78%—98%。不同抗性水平的桃蚜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敏感度的分布与其抗性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马拉氧磷、抗蚜威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中浓度(I_(50)),抗性种群是敏感种群的20倍和150倍。北京地区桃蚜的抗药性与磷酸酯酶和 GSH—S-转移酶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朱砂叶螨抗药性与羧酸酯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水解酶。昆虫对多数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有些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羧酸酯酶活性有关[1~2]。桃蚜(Muscapersicae)对有机磷的抗性与其体内所含酯酶活力呈正相关,E4酯酶的量随着抗性程度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上升[3]。棉蚜(Aphisgossypii)对对硫磷和对氧磷产生抗性后,α-乙酸萘酯酶活力分别增加15.25倍和60.30倍[4]。本文研究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对氧化乐果(有机磷)、三氯杀螨醇(有机氯)、双甲脒(有机氮)及哒螨灵(杂环类)的抗性与羧酸酯酶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叶螨在人工气象室内…  相似文献   

7.
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氧乐果、辛硫磷、三唑磷、吡虫啉对呼和浩特市郊蔬菜基地温室黄瓜上发生的瓜蚜的毒力。结果表明,瓜蚜对吡虫啉最敏感,LC50 仅为4.203 mg/L,氧乐果、辛硫磷、三唑磷对瓜蚜的LC50分别为21.70、38.86、43.30 mg/L。研究明确了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瓜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抑制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增加。I50值分别为氧乐果9.6×10-6mol/L,辛硫磷11.4×10-6mol/L,三唑磷17.1×10-6mol/L。  相似文献   

8.
桃蚜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帆  帅霞 《植物保护》2008,34(5):60-62
于室内对桃蚜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较两个品系乙酰胆碱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更多的桃蚜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桃蚜酯酶对底物的Vmax、Km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9.
于室内对桃蚜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较两个品系乙酰胆碱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更多的桃蚜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桃蚜酯酶对底物的Vmax、Km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10.
增效剂NIA16388对溴氰菊酯增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溴氰菊酯品系家蝇(Del-R) 为试材,测定了NIA 对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NIA 对溴氰菊酯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此后对NIA 的增效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NIA 可抑制家蝇体内羧酸酯酶的活性,I50值分别为2.14(±0.22)×10-7mo l·L-1(α-NA )和1.09(±0.39) ×10-9mol·L -1(β-NA ) ,N IA 为4.20×10- 4mol·L- 1时, 其对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率达78.63(±0.13)%;此外,NIA 对神经靶标部位的AChE 也有抑制作用, I50值为2.37(±0169)×10- 5mo l·L - 1。几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使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寄生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植株上分布位置的影响及相关机理,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温室和实验室内监测了被寄生与未被寄生的粘虫幼虫在玉米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上的分布及管侧沟茧蜂结茧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被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在玉米叶片背面的平均分布比例为36.29%,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粘虫的14.60%;寄生后第8天开始,被寄生粘虫在黄色叶片上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粘虫;非滞育和滞育条件下,管侧沟茧蜂在玉米植株黄色叶片上的平均结茧数目分别为19.3个和15.3个,显著高于绿叶上的6.5个和4.7个及土面上的0.8个和0.7个,选择性试验发现湿度在结茧位置的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管侧沟茧蜂可以通过调控寄主粘虫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协助其找到合适的结茧位置。  相似文献   

12.
烟叶成熟衰老程度与对赤星病感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5个栽培品种的盆栽植株,于13片真叶展开时人工接种,比较各叶位叶片的感病性。结果表明:烟叶自下而上逐渐成熟衰老,随着叶色由绿转黄,叶绿素含量依次递减,其汁液可溶性糖及浸出液还原糖含量递增,感病性相应地提高。以叶色为指标,绿色叶片对病害免疫;轻微转黄的绿叶,高度抗病,只能形成褐色小点,而不能产生分生孢子,也不能再扩展;中度转黄的绿叶上形成0.2cm以下的小斑,也不产生孢子,多数不能再扩展;黄色叶片为高感型,能形成0.5cm以上的典型病斑,并产生大量孢子。以1%葡萄糖液为介质,孢子萌发率以接种烟株的病情指数高于1%蔗糖液。以黄叶液为孢子液介质,其发芽率及接种发病率均高于黄绿叶及绿叶汁液。这说明烟叶成熟衰老程度与感病性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小麦籽粒黑点病及其病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相似文献   

14.
东亚飞蝗产卵及蝗卵孵化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在黃海蝗区自然条件下观察,东亚飞蝗选择芦葦地、茅草地及獐毛草地产卵,不选择盐蒿地。分析結果表明选择的产卵地与土壤含盐量及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2.以人工配制不同浓度的盐土,任飞蝗自由选择产卵,結果証明飞蝗对不同浓度盐分具有明显的选择能力。两种盐土含盐量的差異在0.25%以下时,所产的卵数約各占一半;若两者差異在0.3%以上时,产在低浓度盐土内的卵数比高浓度內显著增多。由此可知,雌蝗产卵时能选择的最低含盐量临界为0.3%。在一般中度盐土內,含盐量的差異愈大,选择力愈明显。 3.沿海蝗区蝗卵的孵化温积,因所在环境的土壤盐分、土壤水分、植被盖度以及腐植质的多少而異。芦葦地、獐毛草地的含盐量都较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此二种植被地內的蝗卵发育温积均低于盐蒿地,由于盐蒿地土壤內盐溶液浓度大,影响卵正常吸水,因而延缓了发育期。 4.未吸水的蝗卵在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盐土中孵育,浓度愈低,孵化率愈高。孵化的最高浓度极限为0.35%。吸水卵在含盐量1.0%以上的土壤中,其孵化率随盐分上升而递減,最高孵化的盐量极限为3.5%,二者对盐分的抵抗力差别甚大。  相似文献   

15.
辛氰和乐氰混剂对甘蓝桃蚜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辛硫磷与氰戊菊酯,乐果与氰戊菊酯的最佳配比及其相应单剂对甘蓝桃蚜进行抗性选育,汰洗20代时桃蚜对两种混剂的抗性,分别为4.20和2.68倍,比相应单剂的抗性发展速度慢,尤其比氰戊菊酯单剂(289倍)更慢,表明上述两种混剂都可延缓桃蚜的抗性发展。用酶抑制剂进行增效应用测定结果表明:K1和TPP对辛硫磷和乐果都有增效作用,尤以K1的增效作用更显著,其增效比分中辊为1053和38,说明桃蚜对辛硫磷和乐  相似文献   

16.
丙硫磷控制稻瘟病的作用方式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3-1995年生物测定和田间多点试验示范发现;1.丙硫磷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的抑制活性,EC50为103.3mh/L,500mg/L的抑菌率达96.2%;2.丙硫磷1000mg/L对水稻苗叶瘟和穗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9.4%和90.7%,治疗效果分别为39.3%和41.8%;3丙硫磷600-900g/hm^2防治双季稻和瓜后稻穗瘟病的田间小区效果分别为70.8%-80.2%和  相似文献   

17.
棉籽壳对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和抑菌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过去观察,棉籽壳有明显抑制黄萎病菌的作用。本试验初步证明这一抑菌物质具有丹宁类物质的某些特性。不同铃龄各部位的抑菌强度总趋势,与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得的丹宁类物质含量趋势一致,即不论大、中、小铃,感病及抗病品种,种壳的抑菌作用均大于胎座。初步认为种壳中较高浓度的丹宁类物质是种子内部带菌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纯丹宁在棉籽饼粉酒精洋莱培养基中的抑菌作用较供试的其它培养基小,说明此培养基用于种子带菌分离的优越性。棉花枯萎病菌对丹宁的耐受力显著高于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18.
Differential interactions of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olate KG 13 with green and red pepper fruits (Capsicum annuum were found when it was inoculated on unwounded and wounded fruits. The isolate produced the typically necrotic, sunken anthracnose symptom on unwounded and wounded green fruits, and wounded red ones, but not on unwounded red ones. Appressorial formation of the fungus on the surfaces of compatible green fruits was higher than on incompatible red ones up to 12 h after inoculation. More and longer infection pegs from appressoria were produced on green than on red fruits. When cuticular wax layers of green and red fruits were removed by dipping in chloroform, red ones only produced larger lesions and more conidia than water-dipped controls did. However, differences in lesion diameter and conidial production were not observed between green and red fruits wounded by pin-pricking. In addition, concentrations of wax extracted from the surface of green and red fruits affected conidial germination and appressorial formation of the fungu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solate KG 13 ofC. gloeosporioides may react differentially to green and red pepper fruits, probably due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differences in cuticular layers of the fruits.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效果,于2010和2011年的6—10月,用青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在山东省棉田内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各粘虫板全年监测中都是6月诱集棉盲蝽数量最多,10月最少,且绿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不同年份、月份、田块,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不一致,2010年田块1中的绿色、青色和绿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最多,分别为91.0、2.6、5.8头/板,2011年田块2中的黄色、青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最多,分别为263.0、3.2头/板,田块1中的白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最多,为12.4头/板。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月份、田块、粘虫板颜色对绿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月份和粘虫板颜色对中黑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2年5块棉田的诱捕效果综合排序,黄色粘虫板诱集绿盲蝽效果相对最好;绿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效果相对最好;5种颜色粘虫板诱集中黑盲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青海高原长期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绿肥的培肥效应,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油菜生育期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0~10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高于无毛叶苕子处理,硝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低于无毛叶苕子处理。毛叶苕子与化肥配施效果好,毛叶苕子施用对提高和保持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相比CK提高9.54%~18.33%,相比纯施化肥提高0. 94%~19. 28%。化肥配施毛叶苕子处理较单施化肥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7.01%~38.51%。绿肥引入小麦(油菜)种植体系后,对小麦(油菜)生长季内土壤氮库、氮素循环及培肥土壤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