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生长量与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3 a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为研究对象,就造林密度对超短轮伐纸浆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胸径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31、B307、B302在2 490株·hm-2密度下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6.7 cm;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高生长影响差异极显著,以B331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达到8.9 m;不同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的材积生长量影响差异极显著,材积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以9 990株·hm-2密度的材积生长量最大,而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的材积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无性系B307的材积量最大,达到85.4 m3·hm-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豫北沙区的毛白杨、中林46杨和I-69杨不同龄级解析木调查情况,得出树高生长前三年中三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最大;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中,总的趋势是中林46杨生长量最大,三倍体毛白杨次之,I-69的生长量最小;中林46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最短时间达到最高期,分别为5a和6a。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豫北沙区的毛白杨、中林46杨和I-69杨不同龄级解析木调查情况,得出树高生长前三年中三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最大;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中,总的趋势是中林46杨生长量最大,三倍体毛白杨次之,I-69的生长量最小;中林46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最短时间达到最高期,分别为5a和6a.  相似文献   

4.
造林密度对白杨杂种无性系初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威县毛白杨繁育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造林密度(2 500、1 667、1 111、833、625、500、417株/hm2)对5年生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造林后4年,造林密度对林分胸径、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效用突显出来并达极显著水平,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仅在造林当年显著,对蓄积量的影响在前5年内的各年均呈显著水平;造林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蓄积量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高生长呈显著负相关。造林密度对生长指标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与造林密度和生长指标有关,一般造林密度超过1 111株/hm2时,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早,速生期持续期较短,低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晚;培育短周期S86无性系工业用材林,在造林后2~4年内是林分的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5.
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林密度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①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②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③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④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⑤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⑥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杨树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研究造林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径向生长的影响规律,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工业用材林营建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以定植于河北威县的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和S86)以及二倍体毛白杨对照无性系1316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造林密度(2 490、1 665、1 110、825、615、495株/hm2和405株/hm2)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胸径和树皮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无性系以及造林密度与无性系间的交互效应均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以495株/hm2造林密度条件下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胸径达25.1 cm;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S86的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无性系B331和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无性系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造林密度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S86以及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内部个体间胸径与树皮厚度均呈现正相关,说明树皮厚度随着胸径生长量的增大而增厚。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造林密度对杨树径向生长的影响和指导三倍体白杨良种无性系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测定传统炼山块状整地(A处理)、不炼山机械2种规格挖穴宽度(B1处理200 mm,B2处理300 mm)等3种类型的10年生杉木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分析不炼山机械造林杉木生长过程与传统人工炼山造林的差异。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1、B2处理均表现为幼林早期(3-4年)胸径生长较慢,后期(8-10年)反之,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1年多;平均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过程基本相似,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3.5年左右;材积生长量B1处理和B2处理分别比A处理提高8.8%和11.8%,且杉木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均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期生长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 个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为材料,对无性系苗期苗高生长进行Logistic 模型构建,探讨不同无性系苗期 生长过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高生长呈“S冶型曲线,利用Logistic 方程进行拟合,拟合 系数超过0.88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1)。 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平均速生点为第176 天,平均速生期持续时间为44 d,速生期平均苗高总生长量为31.43 cm,速生期内苗高日生长平均值为0.72 cm。极值k 与苗高年生长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k 值可以作为苗期苗高 生长的评价指标。苗高最终生长量与速生期内平均生长量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毛白杨苗期苗高生长与速生期平 均生长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出速生性强且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生长的毛白杨大径材适生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试验站以28年生的毛白杨试验对比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布鲁莱斯测高仪和围尺测定每株林木的树高和胸径,应用公式V=0.513 40 H~(0.828 958)D~(1.995 375)计算单株材积,并采用SPSS21.0对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与对照组箭杆毛白杨、易县毛白杨和I-101存在明显差异;在树高多重比较结果中,只有60号、77号、84号、66号、95号、75号、67号、69号无性系的树高生长量优于对照组,但是在0.01显著水平下60号、77号、84号、66号、95号、75号、67号、69号无性系只与I-101的差异达到显著与另外两个对照品系差异不显著;通过胸径多重比较结果可知,在0.01显著水平下胸径生长量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的只有85号、89号和84号无性系;通过公式V=0.513 40 H0.828 958 D1.995 375计算各无性系单株材积后,对各无性系材积进行多重比较后发现,在0.01显著水平下材积生长量同时优于3个对照品系并与之差异达到显著的只有85号、89号和84号无性系。综上选出的最优无性系为85号、89号和84号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中林和中林232两个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为2个无性系人工林的集约经营及其木材的合理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和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规律.[结果]中林杨2个无性系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同步,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差异明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4~5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4~6年相交.[结论]从18年生的2个无性 系生长过程来看,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第0~5年为幼树期,树高、胸径生长比较快,第6~9年为速生期,树高、胸径生长急速上升,第10~18年为近熟期,树高、胸径生长趋缓.中林杨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7~10年相交,达到数量成熟,此时可进行轮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森林经营方式林分生长动态变化情况,于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油松人工林中选取油松中龄林和近熟林设置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样地,根据2013、2016年和2019年3次调查,分析对比不同经营模式下林分蓄积生长量、胸径、胸高断面面积和单木材积量单木生长量,林分胸径分布和林分垂直分层生长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龄林近自然经营和常规经营方式下的PAI(年蓄积生长量)均大于未经营,近熟林6 a间近自然经营方式下PAI为12.31 m3·hm-2·a-1,大于常规经营和未经营;中龄林平均胸径单木生长量6 a间表现为近自然经营(0.58 cm·a-1)>常规经营(0.48 cm·a-1)>未经营(0.31 cm·a-1),近熟林表现为近自然经营(0.69 cm·a-1)>未经营(0.49 cm·a-1)>常规经营(0.46 cm·a-1);近自然经营方式下油松人工林6 a间单株胸高断面面积生长量、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大于常规经营和未经营;近自然经营方式下的油松人工林上层胸径、胸高断面、蓄积年生长量都大于其他经营方式,近自然经营大径阶树木比例增长幅度最大。由此得出结论,近自然经营有利于林木胸径、林木单株胸高断面面积和单株立木材积量的生长,同时还会提高林分大径级林木株数比例,更有助于提高人工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桉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方法  以雷州半岛3个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分析土壤及微生物化学计量关系特征。  结果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均以过熟林最高,分别为20.15、1.47、0.88 g·kg?1和583.09、55.20、28.03 mg·kg?1,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性特征并不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垂直变化呈现“表层聚集性”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层间差异性元素类别表现不一。成熟林土壤碳氮比(Csoil/Nsoil)和碳磷比(Csoil/Psoil)均值分别为10.52和19.25,显著低于幼龄林和过熟林(P<0.05);过熟林氮磷比(Nsoil/Psoil)均值为1.67,显著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P<0.05)。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mic/Pmic)、氮磷比(Nmic/Pmic)均值分别为21.25、2.00,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阶段(P<0.05)。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有机碳比值(Cmic/Csoil)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全氮比(Nmic/Nsoil)和土壤微生物磷与土壤全磷比(Pmic/Psoil)均为过熟林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冗余分析表明: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的首要影响因子分别为Csoil、Csoil/Psoil和Nsoil  结论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过熟林阶段最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受土壤影响的指标和程度具有差异性,生长后期应注重养分有效性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图4表2参54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黄波罗(Pheliodendron amurense Rupr.)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的树干纵向解析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波罗不同林分个体生长性状变异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幼、成龄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渐次提高.其中,天然林30a以后生长变异分化趋于平稳,是生长性状相关的转折点,人工林为18d.综合分析黄波罗不同林分个体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程度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黄波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分别为30a和18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年伐量的计算是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核心内容,合理的年伐量能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使用公式计算年伐量的传统方法,结果偏差较大,主观性较强,局限性明显。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模型来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  方法  基于建德市林业总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使用森林模拟优化模型(forest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FSOS)进行用材林主伐方案的年伐量计算分析,并与公式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公式法难以适应林场复杂的龄组结构,不同公式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而FSOS模型适应能力较强,计算结果准确。FSOS结果显示:全场用材林年伐面积76.35 hm2·a?1,年伐蓄积9 073.51 m3·a?1,平均采伐年龄40 a,采伐木材量109.27 m3·hm?2;在未来50 a的模拟经营过程中,年伐量呈现周期性波动,森林龄组结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规划期末成、过熟林面积占比达40.94%,接近理想状态。  结论  FSOS模型能适应复杂的龄组结构,预测林分生长;远近结合,兼顾多目标,综合考虑林场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图5表3参15  相似文献   

15.
对3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杉木混交林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和常规经营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生长、林内环境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经营方式相比,近自然经营的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抚育的林分,各项指标分别提高了7.90%、10.20%、7.10%、16.98%、30.91%和26.50%; 同时林内灌草植被生长旺盛,林分总生物量增加49.71 t·hm-2; 林地土壤理化学性质各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出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确定林火强度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新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的低强度林火迹地更新状况进行3 a连续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寻求自然条件下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规律,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 a调查的15块落叶松林标准地585个样方中,发现林缘中实生幼苗有12.64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39%;空地中实生幼苗有9.51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29%;疏林地中实生幼苗有6.40株/m2,株数居中,占更新频度20%;林地中实生幼苗有3.05株/m2,株数较少,占更新频度9%;成熟林中实生幼苗有0.97株/m2,株数最少,占更新频度3%。通过更新均值分析可反映低强度林火对林型更新影响大小为林缘、空地、疏林地、林地、成熟林。通过同比分析可反映不同林型间的更新差异,揭示了在3 a中不同林型更新状况及过程,即更新的扩展性、更新的竞争性、更新的过渡性、更新的艰难性。通过环比分析可消除更新均值带来的误导,表明低强度林火的影响特性,即低强度林火后1 a为更新最佳状态,2 a、3 a更新均低于平均速率。综上所述这些特性对计划用火促进更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氮磷钾肥中添加微量元素进行配方施肥对西南桦幼林生长的影响,为营造西南桦人工丰产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西南桦幼树每株施用有效成分总含量为45%的氮磷钾肥0.5kg及分别添加10.0g硼或10.0g硼+5.0g铜9个配方施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幼树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结果]施用不添加微量元素的氮磷钾肥可极显著促进2年生西南桦幼林的树高生长(P<0.01,下同),对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虽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在氮磷钾肥中分别添加硼或硼+铜,可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促进2年生西南桦幼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氮磷钾肥、氮磷钾肥+硼及氮磷钾肥+硼+铜3类配方施肥处理的西南桦幼林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值为1.0:1.2:1.4,其中以磷、钾含量较高的氮磷钾肥+硼+铜的效果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进行氮磷钾肥+硼或+铜配方施肥西南桦幼树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氮磷钾肥中添加微量元素硼或硼+铜进行配方施肥对2年生西南桦幼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尤其以磷、钾含量较高的氮磷钾肥+硼+铜的施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小兴安岭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以小兴安岭原始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和中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磷、容重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相同林龄条件下,随土层加深,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和中幼龄林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变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磷含量减少,但C/N、pH分布无规律性;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中幼龄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磷略高于成熟林,且土壤有机质、全氮表层0~10cm差异显著,10~20cm、20~30cm差异不显著;含磷量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相关(P0.05),与pH、含磷量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