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高新技术推广雄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的繁育与推广是提高蚕茧出丝率,增加茧丝绸生产经济效益的重大突破口,是二十一世纪蚕业发展的科技制高点。为在蚕业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迅速提升我县茧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新世纪我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站于1999年开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引进繁育、试养与推广了雄蚕品种,到2000年晚秋蚕止,共计繁育了雄蚕品种1800余张。其中饲养了第一代雄蚕种夏5×平2、夏4×平1。第二代雄蚕种夏华×平8共三对品种计323张。1 推广雄蚕品种的主要实绩2.1 雄蚕品种(尤其是第二代)具有强健好养、食…  相似文献   

2.
1适时分批饲养 夏秋蚕期根据气候条件、桑树生长状况、劳力调配情况等因素统筹安排,适时分批饲养.汉中蚕区一般分为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饲养.夏蚕期桑叶充足,但气温高应选择抗性强的品种适量饲养,中秋蚕期叶质和气温适宜应充足养,晚秋蚕期叶质下降,应根据桑叶情况看叶养晚秋蚕.生产上,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放养比例以1:1.25:0.75为宜.  相似文献   

3.
<正>80年代,我市的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51.6%,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26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的13.8%。自1990年起夏蚕的饲养量便直线下降,到1997年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22.3%,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13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仅为7.05%。与80年代相比,8年时间夏蚕饲养量、每亩桑田饲养夏蚕张数、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4.
李绍陶 《蚕桑通报》1995,26(4):54-56
对中秋蚕饲养春用蚕品种的认识奉化市林业局李绍陶在夏秋期科学地选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是提高夏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全年夏季和晚秋的自然条件、桑叶叶质方面分析,仅次于春季,所以我市从70年代开始正在实行一年饲养5期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睢宁的养蚕布局是不养夏蚕,少养中秋,大养晚秋蚕,即全年三季蚕:春蚕、中秋、晚秋蚕。其比例为100:20:100,自然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正因为有了这中间小批量的中秋蚕,而影响了大批晚秋蚕的饲养成绩,结果是中秋蚕数量小,产量低,质量差,工农业效益都不理想。据1999-2003年五年统计,中秋蚕张产茧均在15kg左右;中晚、秋蚕无法拉开时间差,蚕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毒,造成病原积累,给晚秋蚕带来暴发蚕病的潜在危机,形成养了这小批量的中秋蚕,晚秋蚕不得不向后推迟的局面,导致晚秋蚕等黄了桑叶、等冷了气温,饲育中不得不加温。这样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用工量,还容易污染养蚕环境。中秋蚕饲养量小,经济效益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不愿在高温气候条件下饲养中秋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饲养晚秋蚕,一般从9月上、中旬开始到10月上、中旬为止。由于饲养时间短,只要措施得当,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是,养过蚕的人都知道,晚秋蚕比春、夏蚕难养。这是因为晚秋季节气温下降,桑叶逐渐硬化,叶质变差。如遇阴雨天,室内低温多湿,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加之春、夏、秋连续养蚕,病原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7.
殷庆委 《四川蚕业》2006,34(4):47-47
1调整养蚕布局的必要性近年来,睢宁的养蚕布局是:不养夏蚕、少养中秋、大养晚秋蚕,即全年三季蚕:春季、中秋、晚秋蚕,其比例为100:20:100,自然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正因为有了这中间小批量的中秋蚕,而殆误了大批晚秋蚕饲养成绩,其弊是:中秋蚕数量小、产量低、质量差,工农业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晚秋期气候条件和叶质比夏秋期好,如无高温多湿恶劣天气危害,除氟污染严重地区全年饲养秋丰×白玉等抗氟品种外,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都饲养春用或春秋兼用品种.但晚秋期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两期蚕之间间隔时短,病原残留多.宁国市2000年晚秋期因中秋茧价抬升,蚕农养蚕积极性高,蚕种场对当时形势估计不足等原因,造成当时大区域的春用和兼用品种供不应求.无奈之下,使用因中秋期未用完而多余的苏三元作晚秋用种.由于晚秋蚕饲养夏秋品种在宁国市还是首次,该市经过细心考虑安排,加强了饲养前后的技术指导,蚕茧产量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接近春用品种.如胡乐镇竹川村中秋蚕饲养的秋苏×苏四平均单产为30kg,晚秋蚕饲养的春蕾×镇珠40 kg,秋苏×苏四39.5 kg,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我们重视了以下几项技术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夏蚕和早秋蚕是我县原养蚕布局中饲养数量相对较少的两期,饲养量最多时约占春蚕的80%。从90年代起,饲养量逐年下降,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养夏蚕和早秋蚕的情况。究其原因:①饲养数量少,形不成规模;②饲养季节温度高,桑叶嫩小,易干瘪,采叶化工大,劳动强度高;③...  相似文献   

10.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11.
尹雪群 《四川蚕业》2006,34(3):32-32,9
目前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8月中旬收蚁的蚕为中秋蚕,9月上旬收蚁的蚕为晚秋蚕。秋蚕的饲养好坏,主要决定于叶质、气候条件和桑蚕病虫害,其次是蚕品种、技术设备条件等,因此,养好秋蚕,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叶质和桑蚕病虫害等的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掌握时机,创造条件,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夺取秋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蚕业生产的主力军越来越缺乏.家蚕饲养中技术性较强的小蚕期难以规范进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蚕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是落实小蚕饲养技术要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蚕业发展.笔者于2007年晚秋在江西省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进行雄蚕品种在农村的试养工作,将示范推广的雄蚕组织了小蚕共育饲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小蚕共育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其主要管理和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何彬 《广西蚕业》1994,31(2):61-64
随着我区蚕桑业的不断发展,进入90年代,各地根据各自的气候条件及饲养条件,在春期及晚秋期从区外引进了一些家蚕高丝量蚕品种.现将其性状及饲养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如皋市2013年晚秋蚕期进行了蚕品种871×872、873×874在农村地区的适应性饲养调查。结果表明,871×872、873×874品种的孵化率高、食桑旺盛、抗病力较强,产量和效益也较好,基本适合在如皋地区的晚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山区夏蚕综合饲养技术,通过选择适宜当地夏蚕品种,确定合适蚕种出库时间,改善饲养环境等综合措施,达到夏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目前全年饲养春、夏、中秋、晚秋四期蚕,为更好地提高养蚕生产的效益,我们从1990年以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收蚁时间和各季养蚕数量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做法是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时间,增加春蚕饲养量,养足春蚕;适量饲养夏蚕;适当推迟中秋蚕收蚁时间,平衡中、晚秋蚕发种量。实践证明,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茧质,使国家、企业和蚕农三满意。我市在各批蚕的收蚁时间调整上,主要是将春蚕和中秋蚕收蚁时间,分别往后推迟了3—5天(表1)。  相似文献   

17.
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18.
熊小利 《蚕学通讯》2010,30(3):42-43
晚秋蚕是一年四次养蚕中的最后一次养蚕,由于本地区前面已养过三次,病源菌高度积累,数量大,种类多,再加上此时桑叶大多质量差,不是过老就是过嫩,况且养蚕期间气候条件也常常不太好;特别是大蚕期,常常会遇到持续低温天气,蚕儿食欲不旺盛,这一连串问题会使蚕儿抗病能力下降而容易生病,从而影响晚秋蚕的饲养成绩。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区实际,针对晚秋蚕的特点及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何养好晚秋蚕。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晚秋蚕饲养期 ,海宁市有不少蚕农发生极为少见、数量不等的五眠蚕 ,其中以丁桥镇勤力村十一组陈张茂户最为严重。该户饲养的1盒晚秋蚕全部为五眠蚕 ,引起了当地蚕农的好奇和怀疑。为此 ,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1饲养观察和调查1.1饲育情况1~2龄期无异常。3龄虽然饲养温、湿度低于其他蚕室 ,但就眠时间比正常提前5小时。为便于观察和调查 ,我们随机抽200条蚕分别饲养 ,并加强整批蚕的饲养管理。4龄食桑期只有2天12小时 ,比正常蚕缩短1天12小时 ,且眠蚕类似“出火”眠头 ,明显偏小。5龄饷食时蚕体细…  相似文献   

20.
河南夏蚕饲养一般于6月底、7月初开始,多采用夏伐后的疏芽叶喂养,因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而湿度较大的时期,很不适合蚕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夏蚕易受蚕病危害造成生产成绩不稳定,现就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归纳如下。1夏蚕发病的主要原因1.1环境,用具消毒不彻底夏蚕与春蚕饲养间隔时间短,随着养蚕环境、养蚕用具重复使用,病原数量积累增多,扩散面大,病原新鲜致病力强,加之部分蚕农蚕室蚕具消毒不能及时到位,且饲养管理粗放,蚕儿容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