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年≥10℃积温的热量指标为主导因素,其他气象因素为限制因素,按晒烟区域热量状况及晒烟对生态环境的栽培反应,分常规晒烟热量区划和气候变暖期晒烟种植热量区划将吉林省划分4个生态区:最适宜生态区、适宜生态区、次适宜生态区和不适宜生态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区划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对新疆小麦品质区划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简述了新疆小麦品质生态区划的原则、方法、步骤以及命名方式.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生态区小麦品质的表现,确定了小麦品质的区划方案.将新疆小麦品质生态区划分为3个主区和7个亚区,并对不同生态区的范围、生态环境状况、小麦品质的形成特点和适宜种植的品种类型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为进行我国北方优质起泡酒葡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促进我国起泡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198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逐级分区与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贵人香、白诗南、雷司令、白品乐、黑品乐等不同品种起泡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北方起泡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再应用 GIS 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起泡酒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气候适应性分析进行研究,对我国北方起泡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起泡酒葡萄在我国北方适宜生长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华北的内蒙古中部及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充足、成熟期降水量小、土壤多为钙质土,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不同品种和熟性酿酒葡萄的成熟和品质形成,是发展优质起泡酒葡萄产业基地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霞多丽酿酒葡萄区划成果,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运用GIS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霞多丽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分析研究气候适应性,并对我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研究表明,霞多丽酿酒葡萄适宜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甘肃中南部、宁夏中北大部、山西北部等干旱少雨、热量条件好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晒烟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揭示了各性状间相互关系以及各性状对产量、均价的影响,探索出影响晒烟产量和均价的主要因素是叶数;提高产量值最理想的方法是控制产量在适宜范围内的基础上提高均价。  相似文献   

6.
酿酒葡萄区划热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目前酿酒葡萄区划热量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热量指标的比较和我国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以无霜期作为我国酿酒葡萄区划的热量指标,即以无霜期≥160 d(30年平均值,且在30年中无霜期<150 d的次数不超过3次)作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的热量最低限(区划北界)是适宜的,比其他热量指标确定的区划界限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典型生态区划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慧  王兵  牛香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186-188
生态区划是区域生态环境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从区划背景与目的、区划原则、区划指标和区划结果4个方面系统对比分析了建国以来的中国典型生态区划方案,同时指出了现有生态区划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成果能为以后生态区划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设置样地调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气候因素从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对黄淮黄平原兰考泡桐进行了气候生态区划,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可划分为黄泛平原,淮北平原和海河平原3个气候生态区,由于这3个气候生态区在水热因子上的差异,导致兰考泡桐在生长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不同县区气候特点和影响美味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为贵阳地区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阳地区208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影响猕猴桃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GIS技术对贵阳美味猕猴桃种植适应性进行区划。【结果】贵阳地区热量、降水、光照均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这6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贵阳地区美味猕猴桃栽培气候适宜的主要因子,每个指标分 4 级,对应高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美味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四周的低海拔区域,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中部偏北区域。【结论】贵阳地区均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目前实际种植情况与美味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区域流行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湖北稻白叶病的发生发展史,结合湖北水稻种植区划,农业地理环境,气象要素等,将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区域划分为四类,即江汉平原病害生态区,鄂东丘陵病害生态区,鄂中丘陵岗地病害生态区,鄂西山地病害生态区;着重分析了各病害生态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特点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枇杷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枇杷种植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了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制作枇杷种植精细化的气候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的16.26%,主要集中在杭州东部的平原地区;一般适宜区占评价区域的16.27%,主要在杭州东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和沿富春江周边的低丘陵地区;但是杭州将近70%的面积都不适宜枇杷种植,主要在杭州西部海拔较高的山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红土晒烟适宜的种植期和收获期,初步了解红土晒烟适宜的气候环境,设置不同的移栽时间,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期烟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红土晒烟的生长速度、生育期、产量、产值、内在化学成分以及香气品质都有影响。通过调整不同移栽时间,可以使烟株生长发育在较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使其特点得以充分展现,从而为生产优质红土晒烟营造良好客观条件。试验认为在云南保山潞江坝的自然气候环境下,选择在1月上旬移栽,烟株大田生育期适中,烟叶成熟时间较集中,利于调制,不仅产量、产值高,香气品质也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运用GIS技术及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进行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即在分析选择影响中草药品质气候因子的基础上,确定优质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指标模型;根据要素权重和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得到陕南中草药种植气候生态区划图。最后以山茱萸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气候资源评估和区划。  相似文献   

14.
根据枇杷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枇杷种植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了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制作枇杷种植精细化的气候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的16.26%,主要集中在杭州东部的平原地区;一般适宜区占评价区域的16.27%,主要在杭州东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和沿富春江周边的低丘陵地区;但是杭州将近70%的面积都不适宜枇杷种植,主要在杭州西部海拔较高的山区。  相似文献   

15.
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生态效益监测的重点地区,工程实施面积占到全国退耕面积的33.60%。为了对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监测和评估,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生态区划十分必要。方法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年平均降水量、≥10 ℃积温、地貌数据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叠加分析法,区划得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结果分别选取地貌、水热条件和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强度作为3个级别的区划指标,得到1级区域4个,2级区域19个,3级区域31个。结论基于能够表征其特性的多重指标对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范围进行区划,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实际地理分域规律,为其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奠定基础,便于对相应生态区的生态效益结合其所属的区划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用分区特征来印证生态效益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6.
德宏州潞西市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与保山香料烟公司合作引进种植红土晒烟。本试验是对引进德宏种植的5个红土晒烟品种在潞西市遮放镇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质量等进行比较,进而选择出适宜德宏州栽培的红土晒烟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和探索红土晒烟适宜的施氮量和氮磷钾比例,为生产优质红土晒烟提供经济合理的科学施肥依据和指导方案,运用正交设计,在红土晒烟适宜种植区进行重复小区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红土晒烟生长发育情况、产量、产值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氮磷钾比例对红土晒烟的产量、产值、以及内在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烟丝外观质量的影响较小,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没有规律。施氮量为75kg/hm2时产量和产值最高,增加到105kg/hm2时,产量反而略有下降,并且此时烟碱含量明显升高,平均超过3.0%。P2O5:N比提高对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不大,并会使烟碱含量升高。提高K2O:N比,对红土晒烟的产量和产值没有增加作用,且烟叶含钾量也未有明显增加,但有助于降低烟碱含量。因此,红土晒烟适宜的施氮量宜控制在75kg/hm2或以下,P2O5:N宜为0.5:1,土壤磷含量较低、pH>7的可增加到1:1;K2O:N宜为2:1,钾含量较低的土壤可增加到3: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充分利用绥阳县气候资源,合理布局金银花种植区域。[方法]选取了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3℃天数、≥16℃天数和20~30℃天数以及5月平均气温作为绥阳县金银花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遵义市13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日照资料,基于绥阳县1∶25万的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梯度距离反比权重法对6个区划因子进行了空间插值;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构建了各区划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和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按照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等级完成了绥阳县金银花种植适宜性区划。[结果]绥阳县金银花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900 m以下的川道、坡塬,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 200 m以上的山区。[结论]冬季温度偏低、热量条件不足及日照偏少是制约全县进一步发展金银花种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杨梅的地理分布,对我国杨梅生态区划进行了探讨。中国杨梅分布在东经97°-122°和北纬18°-33°之间,经济栽培集中在东经103°以东和北纬31°以南地区。杨梅树对低温敏感,喜冬季温暖和春、夏季湿润的气候。根据杨梅的耐寒性,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及果实熟期(5-6月)干燥度的分布,将我国杨梅划分为4个生态区:最适宜(I)、适宜(Ⅱ)、次适宜(Ⅲ)和不适宜(Ⅳ).I和Ⅱ区位于我国南部,适宜于杨梅栽培;在Ⅲ区应精心选择小气候,以防御杨梅受冻害。  相似文献   

20.
赣南许多县、市均有种植晒烟的习惯,但由于受烤烟生产的影响,晒烟生产基本处于自由种植、自产自销状态,种植品种单一,栽培管理和晒制技术比较粗放。近年来,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对优质晒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晒烟的生产日益受到重视。为丰富我省晒烟品种资源.改变品种单一状况,同时探讨科学晒制技术,提高晒烟质量,2003年我所进行了81-26、备流、密张、散张等地方晒烟新品种的引种对比试验,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