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开花持续期为33d,一般情况下穗轴中部的小穗先开花,以后逐渐向顶部和基部发展;一个花序上的小花开花大部分集中在前6d,大约占893%;多年生黑麦草花后26~27d,小穗干重最大,其含水量为4115%,种子不易落粒,为种子适宜收获期。在种子生产方面,构成因子(株穗数,小穗数)与影响因子(株高,叶重)共同对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的种子产量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6个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株高相关不显著,而与另5个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绿叶干重>穗长>穗粒数>株高.有4个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较大,其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绿叶干重>株高.株高的效应是负值.  相似文献   

3.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6个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株高相关不显著,而与另5个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绿叶干重〉穗长〉穗粒数〉株高。有4个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较大,其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绿叶干重〉株高。株高的效应是负值。  相似文献   

4.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主要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7—1999年在宁夏引黄灌区研究了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主要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5—9月各月出叶速度与月平均温度的关系可用一无二次方程来表示:Y=9.4986 0.0624t—0.0104t^2(R=0.9987^**);主茎的叶序与分蘖之间存在数量上的同伸关系“三0,四l,五2,六4,七7,八12”。花后26—27d,小穗干重最大,其含水量为41.15%,种子不易落粒,为多年生黑麦草种子适宜收获期。  相似文献   

5.
敖成红  刘方  罗洋 《草业科学》2013,30(8):1212-1216
以黔西北土法炼锌废渣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宜在该基质上生长的草本植物。结果表明,各草种出苗时间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pratense)(3 d)<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多年生黑麦草(L.perenne)(4 d)<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5 d)<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7 d)<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15 d);多年生黑麦草的出苗率最高(83.3%),其次是一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60%),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和狗牙根的出苗率最低(30%左右);一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的株高和分蘖数均优于红三叶、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和狗牙根,适合在土法炼锌废渣基质上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羊茅(Festuca rubra)不同混播比例组合对草坪综合质量的影响, 以期为北方地区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混播建植草坪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 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混播建植草坪, 在多年生黑麦草比例为20%不变的情况下, 建坪初期, 草地早熟禾比例越小或紫羊茅比例越大, 则草坪密度越大, 质地越优, 草坪颜色越绿, 地下植物量越小, 地上植物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各种草坪质量评价指标, 3种冷季性草坪草混播最佳比例为, 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1:2:7。  相似文献   

7.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剑  邵生荣 《草业科学》1999,16(5):51-54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量和播利量及其组合对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处理间以N·P·K比例为80:30:30的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结实性能的种子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因此,在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中采用低播种量较好,对种子生产性能而言,施肥量效应与播种量效应间彼此独立。  相似文献   

8.
草坪草在冬季的时候常常面临着干旱和低温的双重胁迫,严重影响着春季返青时草坪草的质量。为了探讨多年生黑麦草的干旱-低温胁迫交叉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Accent)”为植物材料,设置3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30%(重度胁迫)、60%(中度胁迫)、100%(良好浇水)。处理5 d后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15 d。低温胁迫使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电解质渗漏、脯氨酸、可溶性总糖、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经过中度干旱处理后的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减小,但脯氨酸、可溶性糖、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对干旱-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适当地进行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多年生黑麦草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干旱处理会造成过度伤害,致使植株更快死亡。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在春季返青期施用多效唑(paelobuturazal,pp333)对其营养生长和结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有效地抑制多年生黑麦草的植株高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减少种子败育,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分蘖,缩短叶片长度,改变生长格局;穗长和千粒重降低,落粒率降低10%,种子产量提高13.9%.  相似文献   

10.
pp333对多年生黑麦草营养生长及结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L.)在春季返青期施用多效唑(paclobuturazal,pp333)对其营养生长和结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有效地抑制多年生黑麦草的植株高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减少种子败育,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分蘖,缩短叶片长度,改变生长格局;穗长和千粒重降低,落粒率降低10%,种子产量提高13 9%。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在金沙江流域-云南昭通地区彝良县海拔2 000 m的半山区进行了退耕还草试验,选用9种牧草进行引种,并进行了不同草种组合的混播处理.2003年对产草量、株高、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9种禾本科牧草均能安全越冬,且各性状表现较好,均可作为半山区退耕还草的选用品种,尤其是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无芒雀麦Brome inermis(多福)的长势和产量优异,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羊茅F. robra.牧草品种混播组合试验的结果表明: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多年生黑麦草的组合适应性较好,白三叶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产量较好.退耕还草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当地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下,还起到稳定保水、保肥、防风、固土生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延缓剂和修剪对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生长延缓剂和修剪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的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的各个阶段,留茬6cm处理叶片含水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延缓剂处理下的叶片含水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可显著增强多年生黑麦草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形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对产自甘肃环县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阳坡、沟谷阶地和塬地4种地形的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坡种子产量最低,分别为1.86g/株和311.74kg/hm^2,阳坡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6.41g/株,塬地单位种子产量最高,为650.65kg/hm^2,质量最低种子也产自阴坡,其发芽率只有23%,硬实率却高达66%,地形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4种地形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完全一致,即除千粒重外,种子产量与其他各因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单株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多花黑麦草幼穗分化进程对种子生产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幼穗分化进程对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幼穗分化的天数与每穗种子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播种愈早,幼穗分化天数愈多,种子产量愈高。南京地区留种的多花草麦草的最佳播期为8月20日至9月10日。二棱期是多花黑麦草通过春化阶段的形态标志,也是幼穗能否分化完全的转折点。单棱至护颖分化期是影响种子粒数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以燕麦品种陇燕二号种子为供体,用80%乙醇,丙酮和自来水3种溶剂浸提燕麦种子化感物质,通过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3种草种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燕麦化感物质易溶于80%乙醇,3种草种对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敏感性顺序依次为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80%乙醇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化感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当浓度为1.250g/L时,多年生黑麦草发芽率(GR)最大,为94.17%。  相似文献   

16.
探讨以不同体积比(0%,20%,40%,60%,80%,100%)混合的蚓粪与供试土壤基质对黑麦草绅士(Lolium perenne ‘Esquire’)和匍匐剪股颖帕特 (Agrostis stoloniferal ‘Puter’) 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蚓粪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草坪草建值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黑麦草20%处理组的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同时平均萌发时间最短,相比于对照提前了近1 d,且差异显著(P<0.05),但初期生长的叶片数和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匍匐剪股颖在20%处理下的平均萌发时间最短,生长初期60%处理下的叶片数显著多于对照,达到了3.01 片·株-1,且地上生物量最大,平均每株比对照高出0.42 mg.故在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初期生长过程中,蚓粪最适宜的添加体积比为20%,而匍匐剪股颖在种子萌发期的适宜蚓粪添加比为20%,而在初期生长中的添加比为60%.表明针对不同的草坪草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应选择适宜的蚓粪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4种披碱草属野生种质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供试材料中,披碱草的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其单株鲜重最高,单株分蘖数最大,茎叶比较小,具有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对寒旱环境适应性强。垂穗披碱草的单株鲜重、单株分蘖数两个指标表现次之,黑紫披碱草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9.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冬季放牧和春季火烧对新麦草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前一年冬季放牧和春季火烧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Fisch.) Nevski)植株生长与种子增产效应,旨在提出新麦草种子高产的田间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前一年冬季放牧和春季火烧处理均可明显促进新麦草种子田的生育进程,返青分别较对照提前23 d和19 d,以冬季放牧更为显著;两种处理可提高地上生物量、单位面积的平均分蘖数和分蘖株的大小,而且收获期基部功能叶的叶面积有所增加,均以冬季放牧最高,表明冬季放牧能够促进新麦草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两种处理均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从而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以冬季放牧最高,实际种子产量可达2303.9 kg/hm2,较春季火烧(1384.8 kg/hm2)和对照(928.4 kg/hm2)增产66%和148%;冬季放牧既可提高新麦草种子产量,又可充分利用种子田的饲草贮存,可作为重要的种子增产手段加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