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根据高等级公路边坡的土体特性,将边坡分成硬质材料覆盖坡面、松软基质坡面、紧实基质坡面三种类型,按照不同类型边坡的土壤组成结构、坡角大小及物种选择的理论依据和生物护坡工程实践,提出了各类型的边坡应采取的绿化施工手段及物种选择与组合搭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香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香港几种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现有生态恢复方法中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植物生长基质问题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问题是能否在陡峭的石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最终使坡面与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部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的实践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中国西部道路基础建设,是国家西部开发工程投资的重点,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总结我国西南部高速公路堑边坡类型、特点及生态治理模式,应用喷混植生新技术绿化治理石质坡面,并作出规模示范。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与布局的立体性出发,提出以草为主,乔灌草结合,恢复破坏边坡自然生态植被,以促进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提高边坡绿化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两周年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泰  包玉  李毅 《草业学报》2012,21(2):34-42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初期植被特征与基质养分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定位研究法,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2年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和土壤养分因子(有机质和速效态养分元素)等每月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特征总体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建植后第1年物种主要以初播物种为主,物种数相对较少,第2年,随着当地植物的入侵,物种数大量增加。边坡植被一年存在2个枯黄期,分别出现在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存活部分盖度在冬春季平均盖度最低,到5月随气温回升而突增,8、9月下降,10月又上升,到11月覆盖度最高。群落高度第2年同比第1年均高,表现出较旺盛的长势。2)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植被建植后2年内波动下降,均低于建植初水平;1、2号坡速效钾质量分数在波动变化后有所下降,3号坡在波动变化后略有上升;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第1年波动变化后大幅度增加,第2年前3个月明显下降,之后基本持平,第2年末比第1年末有所下降。3)在植被建植初期的2个月内,不同坡向和坡度的边坡之间在群落物种组成和盖度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之后随着边坡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公路边坡侵蚀及坡面生态工程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公路边坡陡峭 ,土壤贫瘠 ,小气候复杂 ,造成护坡困难 ,随着人们对植被与坡面侵蚀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植被的坡面保护作用的认识加强 ,以植物为主体、附以土木工程的坡面生态工程逐渐发展起来 ,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公路坡面生态工程的实施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植物材料选择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现状及发展,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顺序,以我国的自然区划为单元,列举出适合七大地区的高等级绿化材料物种。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现状及发展,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顺序,以我国的自然区划为单元,列举出适合七大地区的高等级绿化材料物种.  相似文献   

8.
红砂岩依据其发育及风化程度、岩质硬度可划分一、二、三、四类红砂岩,衡大高速公路路堑边坡70%为红砂岩,其中大多为二、三类红砂岩(多为半风化红砂岩)。通过近2年的施工实践认为:对于坡比小于1∶1的二、三类半风化红砂岩、网纹层土壤边坡宜采用改良喷播技术(局部改良基质、改善土壤保水功能),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植被成坪速度快,更有效的阻止植被过早退化以形成持久的群落。而对于坡比大于1∶1的二、三类红砂岩以及风化程度轻的四类红砂岩边坡宜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技术,便于机械化操作,以确保边坡和植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小流域内,以水平阶整地方式栽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坡位柠条林下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确定微地形及土壤环境变化对草本分布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草本地上生物量及含水量均表现为水平阶内 > 阶间坡面,不同坡位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组成的相异性为上坡位(75.2%) > 中坡位(60.0%) > 下坡位(50.7%)。pRDA排序表明:土壤含水量、微生境和坡位解释了35.8%的坡面草本群落变异,是影响草本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长芒草(Stipa bungeana)的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束伞亚菊(Ajania parviflora)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地上生物量与草本物种丰富度、长芒草等草本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茵陈蒿等草本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下坡位草本地上生物量的降低促进了长芒草等地带性草本的恢复。综上所述,水平阶整地提高了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降低了草本的物种丰富度,这在中、上坡位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迎水面大部分无护砌,岸坡淘刷严重,坡面排水系统不完善。溢洪道边坡较陡,局部塌滑。输水洞工作桥墩断裂、错动,基础淘空,洞身裂缝漏水,出口边墙底部悬空。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所选取的恢复植物对其所需的中量、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影响和改善边坡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高速公路典型护坡物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壤深度紫穗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主要中量和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及其根际对元素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铁和铜以...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组成因坡位、坡向以及年份而异;坡向、坡位均显著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P<0.05),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 218~5 492粒·m-2,总体呈现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坡位和坡向均对物种均匀性系数无显著影响;年份对土壤种子库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寒区公路不同坡度护坡土壤性状和群落特征及功能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248公路高寒草原区红原县机场段的4个坡度(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护坡,进行土壤颗粒组成和理化指标、植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功能群草种重要值等指标测定,研究坡度对物种种类、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功能群重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增加使土壤砂粒比例增大而粘粒和粉粒比例降低(P<0.05),含水量与有机质及有效N、P、K含量下降(P<0.05),使土壤易退化与沙化。坡度显著影响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种类、高度、比例及功能群植物的重要值(P<0.05),坡度越大群落密度、投影盖度和基盖度越低。故生态护坡建设应注意坡度对土壤沙化、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草地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半干旱区黄土高原草地在封育和放牧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种子库组成、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均匀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主要结论:1)封育提高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类和密度,使优良禾草和多年生植物增加。2)种子库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土层的加深,种子在数量上递减的速度较快。3)坡向和坡位对土壤种子库有较大影响,种子库密度变化趋势是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4)从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和均匀性3个方面比较分析封育和放牧样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得出封育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都高于放牧地,Pielou均匀性指数低于放牧地。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典型断面固定样地草本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了微地形尺度典型断面草本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生物学特征指标在不同坡向的大小顺序基本为:阴坡>阳坡和半阴半阳坡,在不同坡位的大小顺序基本为:坡下部>坡中、上部,这与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在阴坡含量较高并且在坡底富集的现象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各养分指标与群落生物学特征之间有关系,相比较而言土壤含水量与群落各生物学特征指标相关性更好,说明土壤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草本植物在工程边坡生态恢复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高原地区工程边坡植被恢复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地的草本植物是高原地区理想的土质边坡生态恢复植物,在低海拔温暖地区广泛使用的多年生黑麦草等草坪植物不适应高原寒冷气候。既用混播当地采集的野生植物种建植群落的方法对工程边坡的植被恢复效果最佳,植被覆盖度可达到83.16%;栽植马蔺和冰草的方法,植被覆盖度分别为80.43%、55.47%。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松山地区优势乡土灌木溲疏(Deutzia scabra)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系挖掘法、原位拉拔力测定法和Win-RHIZO根系扫描法,对岩石边坡和土石边坡条件下两种植物的根系形态及拉拔力进行研究,为探讨不同坡质条件下植物根系适生策略和固土护坡性能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岩石边坡下溲疏的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比根长均显著大于土石边坡(P<0.05),岩石边坡下胡枝子的根长密度和比根长均显著小于土石边坡(P<0.05),根重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坡质条件下,溲疏基根数量差异显著(P<0.05),土石边坡无基根,岩石边坡下,胡枝子基根直径显著大于土石边坡(P<0.05),但基根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3)相较于地上部,坡质对根系生物量影响更大,岩石边坡下,两种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大于土石边坡(P<0.05);4)坡质对植物根系的拉拔力最大值影响较大,溲疏、胡枝子分别在岩石边坡、土石边坡表现出较强的固土护坡能力。综上所述,坡质对溲疏和胡枝子根系形态结构和力学特性作用明显,根系通过改变空间造型和分布策略适应复杂的地下环境,使自身的生长效率及护坡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徐长林 《草业学报》2016,25(4):26-35
坡向是重要地形因子之一,通过影响光照、温度及土壤养分等进而影响群落植物种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坡向高寒草甸草地的植被构成和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坡向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草地群落优势种和亚优势种构成,阳坡以禾本科的赖草、西北针茅和洽草等为主,阴坡以莎草科的矮嵩草和线叶嵩草及豆科的阴山扁宿豆等为主;2)草层高度、植物物种数和α多样性指数为阴坡>阳坡,β多样性指数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3) 阳坡和阴坡草地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为主,分别占草地群落总物种数的71.0%和89.0%,1/2年生及地上芽植物为阳坡>阴坡,地面芽植物为阴坡>阳坡,地下芽植物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4) 草地群落生物量构成,阳坡为禾本科(78.3%)>莎草科(8.3%)>菊科(6.4%)>其他科(7%),阴坡为莎草科(54.3%)>豆科(16.4%)和禾本科(14.8%)>蓼科(5.3%)和菊科(4.6%)>其他科(4.0%);除菊科外,所有各科植物生物量在坡向之间均差异显著,地上总生物量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5) 0~20 cm土壤N含量为阴坡>阳坡,10~20 cm土壤P、K、Cu、Zn含量为阳坡>阴坡;6) 0~30 cm土温为阳坡>阴坡,0~40 cm土壤含水量阴坡>阳坡。总之,坡向对高寒草甸草地群落植物种构成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6种植物在逆境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旻霞  马建祖 《草业科学》2010,27(4):134-138
以甘南亚高山草甸植物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不同环境梯度条件下的6种植物: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境(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变化,6种植被叶片内脯氨酸含量随着从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环境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植物品种的不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有差异,进一步可以认为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可作为衡量植物抗逆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