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口服及肌肉注射方式给予雏鸭不同剂量的多黏菌素B,测定了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口服各组及肌肉注射低剂量组雏鸭于给药后2d血浆中SOD活性明显升高,血浆中MDA含量于给药后4d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肌肉注射后、高剂量组雏鸭血浆中SOD活性于给药后2d极显著降低,MDA含量于给药后2d显著或极显著升高;随后给药各组雏鸭SOD活性均极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毒力的鸭肝炎病毒株人工感染雏鸭,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于感染后1、3、5、7d剖杀雏鸭,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浆和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研究了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1d,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3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试验结束;肝组织NO含量在感染后1d便显著升高。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感染后1d便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的MDA却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灸病毒后产生的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毒力的鸭肝炎病毒株人工感染雏鸭,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于感染后1、3、5、7 d剖杀雏鸭,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浆和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研究了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1 d,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3 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试验结束;肝组织NO含量在感染后1 d便显著升高.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感染后1 d便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的MDA却高于或显著高于时照组.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产生的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黏菌素对雏鸡不同组织中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口服给药方式给雏鸡喂服不同剂量多黏菌素B,测定了不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低剂量组雏鸡;肝脏和心脏在给药后第8天,肾脏在第4天,脾脏和大脑在第12天SOD活性显著升高;肝脏,脾脏和心脏于第8天,肾脏于第4天,大脑于第12天MDA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雏鸡;肝脏,肾脏和心脏中SOD活性在给药后第1天极显著升高,脾脏和大脑在给药后第4天,胰腺和十二指肠于第12天SOD活性显著升高;肝脏于给药后第1天MDA含量显著降低,脾脏,肾脏和心脏于给药后第4天及胰腺和十二指肠子第12天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后随之下降而MDA含量下降后则随之升高,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肝毒性,肾毒性,脾毒性,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5.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测定雏鸭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研究SOD和MDA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中毒株和强毒株鸭肝炎病毒后 3d ,血浆中SOD的活性 (中毒株组为 (6 3.72± 8.88)和强毒株组为 (75 .90± 8.41)显著低于对照组 (94.79± 6 .5 9) (P <0 .0 5 ) ;而强毒株组血浆MDA含量 (13.6 2± 2 .0 8)则在感染后 1d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7.6 9± 0 .2 6 ) (P <0 .0 5 ) ,中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 (14.90± 1.6 5 )在感染后 3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7.70± 0 .6 6 ) (P <0 .0 1) ,而弱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感染“白点病”番鸭抗氧化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于感染后第1、3、5、7、10和14d测定了雏番鸭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雏番鸭感染“白点病”病毒后血浆中MDA的含量、SOD和GSH-Px活性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攻毒组雏番鸭在攻毒后第3d MDA含量开始升高,第5和第10d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组雏番鸭SOD活性在攻毒后第3d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随后在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范围内波动;GSH-Px的活性在攻毒后第7d开始下降,攻毒后第10d攻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自由基可能在雏番鸭“白点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肠炎沙门氏杆菌感染雏鸭,研究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同时,探讨药物治疗对感染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测定了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雏鸭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于感染12h、36h极显著升高(P〈0.01),而60h后则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于36h、60h升高(P〈0.05或P〈0.01)。而MDA含量则于12h增加(P〈0.05),随后降低但不显著(P〉0.05),说明肝脏抗氧化功能于感染后发生异常变化,同时,用西药氟苯尼考或中草药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杆茵的雏鸭进行饮水给药治疗,均能一定程度上增强肝脏的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肝脏中各种抗氧化酶参与了抵御肠炎沙门氏杆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对感染雏鸭血液、肝、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在感染后第24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中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中SOD活性第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第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提示:自由基参与了新型鸭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7日龄仙湖3号雏鸭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发病后于饮水中加入中草药煎液。分别于攻毒后15、39、63、87h颈静脉采血,取血清,后捕杀,取肺脏制成肺组织匀浆液,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攻毒后未进行治疗组鸭体内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抗生素治疗组鸭只体内的SOD活性比中草药治疗组显著降低,说明药物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也影响了机体内自由基的活动。而中草药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对雏鸭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毒力鸭肝炎病毒对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复制病理模型 ,研究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将 16 0只刚出壳的北京鸭 ,经 1周适应性饲养后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弱毒株组、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在攻毒组的每只雏鸭背部分别肌肉注射 0 .3m L弱毒株、中毒株和强毒株的稀释液。攻毒后 1、3、5、7d剖杀雏鸭 ,采集其肝组织 ,测定鸭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表明 ,中毒组和强毒组的 CAT含量在攻毒后 1d便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但弱毒株组在攻毒后的 5 d才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d,雏鸭肝组织中 SOD含量开始下降 ,3d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 5 d,各攻毒组雏鸭肝组织中的 GSH-Px的含量亦显著降低。这些抗氧化酶含量的降低 ,说明感染鸭肝炎病毒后雏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自由基参与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