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水稻赤霉素20-氧化酶2(OsGA20ox2)基因的过量表达对水稻株高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RT-PCR扩增OsGA20ox2基因并构建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pS12Q,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水稻,获得了高秆转基因植株.获得T0代的85株中,对其叶片基因组DNA进行Hyg基因扩增,发现其中2株为转基因植株且表现为高秆.分析其T2代表型,高秆植株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9.41% (P<0.05);穗颈长增加15.62% (P<0.05);倒1节间长度增加8.46%(P<0.05);穗长增加7.98%(P<0.05);穗粒数增加6.8%(P<0.05);分蘖数增加了12.5% (P<0.05);百粒重增加2.6%(P<0.05);开花提前10天.这些性状导致高秆植株的产量增加,生育周期缩短.RT-PCR结果显示OsGA20ox2基因在高秆植株茎中的表达高于对照,促进了水稻茎的延伸.结果表明OsGA20ox2基因的过量表达影响了水稻的株高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材料,构建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超表达载体pBI121-GmPAP14与pCAMBIA3301-GmPAP14,通过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技术将2个载体分别转入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并分析了GmPAP14在转基因植株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利用PCR和DNA测序分析可检测到转化植株中的目的条带,其中,转入p BI121-GmPAP14载体的保豆3号阳性植株有6株;转入pCAMBIA3301-GmPAP14载体的中豆32有9株,冀豆12有11株,农大豆2号20株。进一步将上述T0植株自交,目前已获得T_1转基因后代;经实时定量PCR检测,部分株系的GmPAP14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说明GmPAP14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并能够在转录水平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给大豆品种耐阴性鉴定和耐阴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不同行比间作对黔豆08014、黔豆7号和天隆1号大豆品种鼓粒期产量、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行比为2∶4、2∶2和2∶1模式下,随遮阴胁迫加剧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豆荚鲜重和单株产量呈递减趋势,且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但百粒鲜重变化不显著。主要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茎粗、单株叶片数和每片叶片厚度、单株叶片鲜重和单株鲜重呈下降趋势,其中,茎粗、每片叶片厚度、单株叶片鲜重和单株鲜重间作遮阴处理与净作间差异显著,有效分枝数和单株叶片数差异不显著;随间作遮阴程度增强,黔豆08014的株高先增加后降低,黔豆7号和天隆1号的株高呈递增趋势;遮阴降低了生物量和比叶重,从而降低大豆干物质的积累量且差异显著,库源比差异不显著。3个大豆品种中,黔豆08014的耐阴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大豆矮秆新品种黑河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新选育的品种,为研究其良种良法大垄密高产高效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模式,特设置保苗45万、55万、65万株·hm~(-2)三个密度,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大面积验证及示范展示,测定了各物候期大豆株高、结荚高度、单位面积植株鲜重、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倒伏程度、大豆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结荚高度、单位面积植株鲜重、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随密度增加,倒伏程度加重,保苗65万株·hm~(-2)时产生严重倒伏,导致减产;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呈现减少趋势,但单株粒数×密度×百粒重呈增加趋势;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大垄窄行密植有增产的趋势,高密度比低密度增产效果好,以保苗55万株·hm~(-2)为最好。黑河51在红色边疆农场保苗株数55万株·hm~(-2)大面积验证与示范展示,大垄窄行密植和生产上主推的60cm垄距30万株·hm~(-2)保苗株数垄三栽培模式对照,产量分别为2 922.16和2 430.31kg·hm~(-2),增产491.85kg·hm~(-2),增产幅度为20.24%,增收1 385.21元·hm~(-2)。  相似文献   

5.
硼、钼肥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硼钼肥对大豆的生长、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施用硼钼肥能显著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提高大豆的株高。与对照相比,施用硼钼肥处理的分枝数、单株荚数、植株干重、产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低钾胁迫下不同耐钾性大豆品系生育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耐低钾大豆品系T40和不耐低钾大豆品系GD8521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低钾和施钾2个处理,研究低钾下2个不同低钾耐性大豆品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T40的开花期延长,株高几乎没有变化,茎粗减小了11.40%,主茎节数增加了16.12%,分枝数减少了14.38%,分枝期茎秆干重降低了32.71%,结荚期植株干重降低了8.75%,结荚期叶片干重降低了5.56%,结荚期茎秆干重降低了2.65%,成熟期植株干重降低了3.74%,单株粒重降低了9.85%,茎秆和荚皮的干重增加了0.68%,单株荚数增加了9.13%,单株粒数减少了1.93%;而GD8521开花期缩短,株高降低4.94%,茎粗减小了27.5%,主茎节数增加了21.84%,分枝数减少了47.63%,分枝期茎秆干重降低了40.81%,结荚期植株干重降低了35.37%,结荚期叶片干重降低了26.53%,结荚期茎秆干重降低了37.89%,成熟期植株干重降低了38.58%,单株粒重降低了40.99%,茎秆和荚皮的干重降低了36.71%,单株荚数减少了23.55%,单株粒数减少了26.01%。低钾胁迫下,耐低钾品系T40的生长发育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拌种对大豆株高、植株干重和结荚高度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小,但增加了大豆根瘤菌数、根瘤干重、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各处理大豆单株产量和亩产差异显著。根瘤菌拌种比不拌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拌种后在苗期追施一定量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效果更显著,但氮肥施用过多使大豆营养生长过剩反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根腐病发生情况、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磷钾制剂可提高大豆苗期株高、根长、地下鲜重和干重,增加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和株粒数,对于提高产量效果佳;其次为克百威种衣剂。  相似文献   

9.
对2003-2014年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分析,发现区试参试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不大,平均增加2.14%,每年递增不到0.2%,但最高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18%,每年递增1.5%。为了给今后陕西省大豆高产育种提供指导,对12年来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的高产品种的产量和9个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与对照对比,发现多节、多荚、多粒和高粒重性状的选择是大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发现,大豆高产品种产量仅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时可以选择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以沣油68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T1:2.25 kg/hm2,T2:3.00 kg/hm2,T3:3.75 kg/hm2,T4:4.50kg/hm2)对洞庭湖平原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部分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油菜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播种量大的处理全生育期比播种量少的缩短1~2 d;各处理油菜植株的株高、开盘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出叶数、绿叶数和根颈粗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T1处理均为最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期各处理油菜植株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T1>T2>T3>T4;各处理油菜植株的茎干重和叶干重、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T1处理油菜植株的株高、主花序长、二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果数、单株总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产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油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为T2>T4>T3>T1,T2处理油菜产量分别比T1、T3、T4处理增产12.9%、8.2%、7.2%;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