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马铃薯种植范围广,肥药使用量较大的特点,雷力公司应用海藻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褐藻双寡糖和壳寡糖等产品组成雷力马铃薯肥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开展马铃薯化学肥料替代及减施技术小区试验,研究肥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处理小区农药施用量减少30%的条件下,雷力集成技术指导种植的小区植株染病率降低3.86%,产量增加3.96%。在施肥量降低17%,农药施用量减少30%的条件下,雷力集成技术指导种植的小区植株染病率降低15.3%,产量增加3.12%。  相似文献   

2.
化肥与农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马铃薯种植范围广、肥药使用量较大的特点,雷力公司应用海藻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褐藻双寡糖和壳寡糖等产品组成雷力马铃薯肥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开展马铃薯化学肥料替代及减施技术小区试验,研究肥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用肥用药对照相比,在施肥量相同、农药施用量减少30%的条件下,采用雷力集成技术种植的马铃薯植株染病率降低3.8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96%;在施肥量降低17%、农药施用量减少30%的条件下,采用雷力集成技术种植的马铃薯植株染病率降低15.30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12%。  相似文献   

3.
以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通过种植水稻、红薯和小白菜,施用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分析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探讨复合型螯合药肥对降低农产品Cd和Pb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螯合药肥施用量在耕层土重的0.5%以上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和Pb的移动性,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率分别达到49.2%-66.2%和79.9%-93.6%,且可使稻米、红薯干和小白菜等农产品中Cd含量降低至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值以内,其降低幅度分别为69.5%-79.7%、42.9%-47.6%和80.5%-83.7%;但对稻米和小白菜中Pb含量无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该药肥对土壤pH值和稻谷、红薯及小白菜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供试钠基、钾基和钙基3种复合型螯合药肥可推荐用作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红花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P、K施用量对红花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N、P、K 3种肥料,B因素为0、8、16、32、48 g/m25个肥料浓度,共1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红花的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N肥促进红花株高和最长叶的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1%、39%;N肥能够提高红花产量,比CK增加151%。P肥对红花最长叶的面积有一定影响,比CK增加12%;在施P的情况下共收获红花鲜重76.5 g,比CK减少17%。K肥能够提高红花的花蕾数、分枝数和叶数,分别比CK增加15%、50%、8%;K肥能增加红花产量45%。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分别施用N、P、K均可提高红花产量,N肥最佳施用量是440~460kg/hm2,P肥最佳施用量是175~190 kg/hm2,K肥最佳施用量是140~16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红花高产高效栽培和减少肥料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直播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水稻旱直播氮肥运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旱直播栽培模式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氮肥施用量及追施次数的增加,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显著增加;基肥利用率为45.46%,分蘖肥利用率为62.53%,穗肥和粒肥利用率分别为40.49%和39.61%。  相似文献   

6.
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在生育期内叶面喷施大量水溶肥显著提高了小白菜产量,产量提高了9.30%。通过对小白菜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表明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并没有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小白菜体内Vc含量则提高了10.19%,说明叶面喷施大量水溶肥是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进安龙县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工作,确定安龙县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使用量与使用方法,明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目标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为推广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试验表明:按目标产量800kg/667m2设计氮磷钾施用量,在磷钾施用量不变、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8∶2的情况下,减少氮肥(30%)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5∶5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两种城市污泥的小白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太谷、农大两种污泥肥料在菜园土壤中的适宜施用量,通过单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了太谷、农大2种不同城市污泥对小白菜产量、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污泥能增加小白菜产量,2种污泥的适宜施用范围不同,太谷污泥的适宜施用量为20 g·kg-1土,农大污泥的适宜施用量为120 g·kg-1土。施用污泥增加了小白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太谷污泥小白菜N、P、K含量的增幅依次为NKP,农大污泥小白菜N、P、K含量的增幅依次为PKN。随着太谷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Cu、Zn、As、Hg 4种重金属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随着农大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Cu、Zn含量呈增加趋势,As、Hg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小白菜重金属铜、锌、汞含量均是地上部低于地下部,而砷含量则为地上部高于地下部。在本试验的2种污泥不同施用量下,小白菜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蔬菜质量控制标准(GB 2762—2005)。  相似文献   

9.
施用沼液对小白菜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2015年,在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梅垛村研究了沼液对小白菜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沼液施用量,小白菜的产量和干物重也随之增加,超过适宜值则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和砷含量基本随沼液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各因素,沼液施用量为1 500 m L时,小白菜产量最高,砷的含量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温室番茄基质栽培肥药减施技术具有节水、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特点.该文从选择优良品种、培育无病壮苗以提升番茄自身的抗病性,实施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运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调控番茄生长的适宜环境以及应用新型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番茄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温室番茄基质栽培肥药减施关键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旱直播深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和N肥施用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N肥施用量(纯N150.0(CK)、187.5、225.0、262.5 kg/hm2)和不同直播深度(2.0(CK)、4.0、6.0 cm)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实收产量先增加后减少,N肥施用量为225.0 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每穗实粒数最多,实收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千粒重、实收产量均降低,播种深度为2.0 cm(CK)的处理分别比播种深度为4.0、6.0 cm的处理增产20.77%和257.10%。[结论]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为2.0 cm,最适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在云南省保山市进行了小麦栽培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作用顺序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密度>氮肥施用期>钾肥施用量。磷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在试验范围内产量随着磷肥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在山区通过增施磷肥来增加产量是一项高产、低耗的措施,但同时还必须配合增施尿素和适当增加密度,以发挥其更大的增产作用。优化措施方案筛选结果表明,要获得高产,其氮肥施用期以分蘖肥50%+拔节肥50%和分蘖肥50%+种肥50%的施肥方式为最好。产量250~270 kg/667 m2的组合优化方案为:密度14.54万~15.84万株/667 m2,施尿素37.31~39.91 kg/667 m2、普钙43.27~49.77 kg/667 m2、硫酸钾9.93~12.10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分蘖肥50%+拔节肥50%。产量在230~250 kg/667 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12.15万~13.05万株/667 m2,施尿素37.81~39.62 kg/667 m2、普钙41.36~45.87 kg/667 m2、硫酸钾8.27~9.77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产量210~230 kg/667 m2的措施优化组合为:密度11.39万~12.16万株/667 m2,施尿素35.87~37.41 kg/667 m2、普钙36.32~40.15 kg/667 m2、硫酸钾8.74~10.02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或种肥30%+分蘖肥20%+拔节肥5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更好地应用于大面积生产,选取氮肥施用量、移栽密度及氮肥运筹3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施用量337.5 kg/hm~2、移栽密度120 000株/hm~2、氮肥运筹比(基肥∶苗肥∶薹肥)5∶2∶3为苏油8号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为3 784.50 kg/hm~2。(2)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氮肥施用量,其次是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3)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每角粒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质量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苏油8号要取得高产,其主攻目标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栽培措施对苏油8号芥酸、硫苷含量影响不大,氮肥施用量和移栽密度增加则含油率逐渐减少;单位面积产油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移栽密度增加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创两优965在湘北再生稻区种植的最佳肥料施用量,笔者于2020年在临湘市聂市镇进行了创两优965不同肥料施用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创两优965作中稻再生稻种植,头季复合肥施肥量及追肥N肥的增加对创两优965有增产作用,即施复合肥水平一定时,随着N素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同样在N素水平一定时,随着复合肥施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创两优965一般栽培,肥料在每公顷施51%复合肥600~650 kg,施用85-90 kg纯N最经济实惠;在种植者可以承受的经济条件下,创两优965的高产栽培,肥料在每公顷施51%复合肥750 kg,施用纯N7105 kg产量最高,达44.7 kg/40 m2。再生季在头季生产的基础上,施用60%的K肥150 kg不变,施N肥 210~250 kg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超绿复混肥对小白菜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混肥能提高小白菜的株高和产量.施用超绿复混肥与施用等养分单质肥相比,小白菜产量提高4.24%,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1417.5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节肥增效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倒伏、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水稻品种“吉农大138”为材料进行2年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模式农民传统(T1)、增密减氮(T2)、改良农民传统(T3)、有机肥替代化肥(T4)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和改良农民传统比农民传统的2年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1.42%和3.31%;穗数分别提高19.75%和14.75%,千粒重分别提高8.72%和4.99%,每平方米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增密减氮比农民传统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9.01%;且水稻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SPAD值均比农民传统模式更优化。增密减氮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干物质量、光合势和增加水稻产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是一种较好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品种桂花17为材料,在普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三合一配方肥不同施用量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三合一配方肥作基肥施用效果极好,增产幅度最高达292.6%;花生三合一配方肥施用量与花生荚果产量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花生三合一配方肥最高施用量为670.8 kg/hm2,最高产量为3960kg/hm2,不低于习惯施肥产量(3005 kg/hm2)的最低施肥量为290.5 kg/hm2(理论值),三要素有效养分施用量比习惯施肥少得多.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镁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小区试验方法,开展以镁肥施用量为差异因素的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比较不同镁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镁肥对玉米产量提升有效果显著,处理2亩产增加4.95%,处理3亩产增加5.05%,考虑施肥成本,亩施13.35kg镁肥效果最优,经济效益可达799.9元/hm2。  相似文献   

19.
生姜是生长期较长且需肥量较高的作物,长期以来,人们在生姜栽培上多注重氮、磷、钾肥的投入,而在生姜生产上关于硅肥施用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当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宜量的硅肥,可以促进生姜的生长,提高生姜的产量。设施模式下增产率为26.7%;地膜小拱棚模式下增产率为23.6%。当施硅量超过90.0 kg/亩时,2种种植模式下生姜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设施种植模式下产量下降10.8%,地膜小拱棚种植模式下产量下降8.9%。由此可见,施用过量的硅肥反而不利于生姜产量的提高,平度地区高产田硅肥施用量每亩应控制在9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对上海青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项指标均随着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极为显著。从保证产量、减少成本和降低硝酸盐污染综合考虑,尿素施用量控制在30~33.7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