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吲哚美辛缓释胶襄,并考察了其释药机理及影响释药因素。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是影响微丸质量的主要因素,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与聚丙烯酸树脂Ⅱ号的比例及包衣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吲哚美辛缓释胶襄制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12h平稳释药。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树枝状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物释放行为的体外评价机制,研究采用实验室自制的4代树枝状大分子引发剂PEG-G4-(OH)32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系列树枝状三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共聚物-紫杉醇载药微球。研究结果显示,以树枝状嵌段共聚物为壁材的载药微球形貌规整,表面平滑,粒径范围为1.92~2.54μm,载药量为15.7%~20.6%;在0~3d的时间里载药微球释药明显,在随后的3~15d的时间里基本呈现线性的零级释放效果。该研究首次采用树枝化聚己内酯的嵌段共聚物制备载药微球,与以线性聚己内酯为壁材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药物缓释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唐晶磊  黄训端  张部昌  房列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595-11596,11630
[目的]为了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温度、pH、促凝剂、盐分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黏度随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黏度降低;黏度几乎不受酸碱的影响;结冷胶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相容性良好,具有黏度行为协同效应;随着盐分质量分数的增加,黏度逐步降低,趋于稳定。[结论]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的应用性能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质量分数、温度和盐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在10~80 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72%.由于该疫苗的抗原包丰率高,缓释性能好,且重现性好,简单易行,为日后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中加入含量约为30%的兽药恩诺沙星,于家兔体内、体外观察其降解和释药特性.结果发现,第10周时体外药物释放率约为80%,110 d时体外材料降解率约为48%;体内第6周时材料开始破碎,第10周时破碎完全.因此,PLA-PTMC是一种降解性、释药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良好的外科用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44(1):107-113
为筛选适用于冷藏羊肉保鲜的可食性薄膜中纤维素的种类,将可食性纤维素薄膜应用于冷藏羊肉的保鲜中,比较了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4种可食性纤维素薄膜与日常使用的市售聚乙烯(PE)保鲜膜的机械性能、氧气透过率、透光率等指标;探究了5种薄膜保鲜冷藏羊肉的pH值、TVB-N、滴水损失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CMC胶液粘度适中;CMC、PE薄膜感官评价较好,透光率较高;CMC薄膜水溶性、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阻气性优于其他几种薄膜。应用于冷藏羊肉中,PE薄膜效果较差,肉样发生酸败,CMC、HPMC效果较好,有效延缓了pH值、TVB-N和滴水损失的升高,保鲜期为11 d,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7.
通过羟乙基纤维素(HEC)与六甲基二硅胺烷的反应,对水溶性物质HEC三甲基硅化改性,以改善其脂溶性。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用热质量分析(TGA)、示差扫描量热(DSC)对改性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应用霉菌法进行了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HEC经硅化改性后,脂溶性得到改善;热分解温度显著提高,热稳定性得到增强;通过观测产物经过霉菌不同时间降解后的表面形貌,证明羟乙基纤维素三甲基硅醚具有生物降解性。图8表4参11  相似文献   

8.
以烟酸为模型药物,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烟酸魔芋胶骨架片,对其释药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粒度烟酸、不同粒度和含量的魔芋胶制备骨架片,测定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不同转速下的释放度,结果表明,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是魔芋胶用量、烟酸粒度,魔芋胶粒度对烟酸魔芋骨架片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烟酸粒度的减小和魔芋胶用量的增加,释药速率减慢;药物释放以在0.1 mol/L盐酸溶液中最快,在pH值6.8的PBS中次之,在蒸馏水中释放最慢;药物释放随搅拌转速升高而加快.烟酸魔芋胶骨架片的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骨架片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紫胶树脂成膜后的物化性能,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紫胶树脂进行物理共混制备复合膜,分别以ω(HPMC)为0%、10%、20%、30%、40%、50%进行共混,并对复合膜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胶树脂与HPMC可以通过水相物理共混法进行共混成膜,HPMC的加入可以提高紫胶树脂膜的致密程度;ω(HPMC)为40%时,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熔融温度及所需热量最高,即作为耐热材料使用时,该配比条件下的抗熔融流变性最佳;ω(HPMC)为40%时,复合膜的亲水性最佳;复合膜的水溶性及吸湿性均随着HPM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羟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乳液接枝共聚反应成功合成羟丙基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HPC-g-PBM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HPC-g-PBMA的溶解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合成接枝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C-g-PBMA的结构及表观形貌较HPC发生了改变,热塑性能得到增强并具有良好的抗强酸、抗强碱和抗有机溶剂侵蚀性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图9表7参18  相似文献   

11.
对雪菊花黄酮分散片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以崩解时间、片剂表面形态或软材制备情况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考察不同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对雪菊花黄酮分散片的影响,确定最佳处方。结果表明,最佳处方工艺为25%雪菊花提取物,64%微晶纤维素(MCC),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5%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1%硬脂酸镁,其崩解时间为(63±5)s。采用此工艺所制备的雪菊花黄酮分散片溶出度高,分散均匀性好,质量可控,满足速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将具有生物安全性的三赞胶引至农业领域中,在三赞胶中添加三偏磷酸钠,优化三赞胶性能,并对三赞胶进行流变学、物性及微观表征分析,以此为基础配合乙基纤维素,制备一种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双层包膜缓释肥,并以静水浸提法和土壤淋溶法验证肥料的缓释特性。确定在三赞胶中添加三偏磷酸钠的比例为10∶1,该添加比例的三赞胶溶液粘度提高7.5%,并且所制备的薄膜拉伸强度降低32.6%,断裂伸长率提高110.8%,分析表明三偏磷酸钠与三赞胶之间可能形成交联结构。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包膜肥的初期浸提释放率为10.9%,并且与未包膜相比,双层包膜肥的土壤模拟淋溶释放率分别降低45.72%(N)、72.40%(P)和76.97%(K)。结果表明,这种双层包膜肥可以有效降低肥料的营养释放速度,为肥料提供保护与缓释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乙基纤维素包膜肥的生产成本及环境影响。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双层包膜缓释肥的成功制备,为缓释肥的生产提供新材料,表明三赞胶在农业领域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袁超  金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64-10866
以复合物稳定常数为指标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与不同客体形成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HPCD的取代度和取代基分布由甲基化分析测定。选取苯甲酸乙酯、甲基红和酚酞分别作为大小和构型不同的客体模型与HPCD作用,结合HPCD的结构特性,总结出了HPCD对不同客体的包埋规律。对于“较小”分子,HPCD的包埋能力远高于母体β-环糊精,羟丙基的“增溶”效应特别明显;对于“中等”分子,HPCD的包埋能力高于母体β-环糊精,低取代度时,羟丙基以“增溶”效应为主;对于“较大”分子,空间位阻是主导效应,HPED包埋能力低于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绿化9号’桃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绿化9号’桃果实中共鉴定出9类6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22%,主要是挥发性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E)-2-己烯醛、4,4′-(1-甲基乙基)二苯酚、δ-十二内酯、邻苯二甲酸-1-丁基-2-(8-甲基)壬基酯、γ-癸内酯、(Z)-乙酸-3-己烯醇酯、乙酸己酯、β-紫罗兰酮等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占芳香物质总量的83.71%,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2-甲基环戊酯、丁二酸-二(2-甲基)乙酯等在桃果实中首次报道的物质,可能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特有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绿化9号’桃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绿化9号’桃果实中共鉴定出9类6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22%,主要是挥发性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E)-2-己烯醛、4,4-′(1-甲基乙基)二苯酚、δ-十二内酯、邻苯二甲酸-1-丁基-2-(8-甲基)壬基酯、γ-癸内酯、(Z)-乙酸-3-己烯醇酯、乙酸己酯、β-紫罗兰酮等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占芳香物质总量的83.71%,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2-甲基环戊酯、丁二酸-二(2-甲基)乙酯等在桃果实中首次报道的物质,可能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特有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2,2-二羟甲基丙酸 (DMPA)、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MBFA-12))的引入,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含氟水性聚氨酯(WPU-F)。研究了MBFA-12含量对WPU-F涂膜的乳液粒径、粘度、耐水性能、硬度、附着力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单体MBFA-12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能。当氟单体含量为40%时,涂膜的接触角从未改性的60.5°提高到113.0°,吸水率也从未改性的60.20%降低至1.54%。但由于在反应过程中MBFA-12本身容易自聚产生一些低聚物,对WPU涂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小华  陈圆  陈晓兰  王妲妲  陶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57-14459,14467
[目的]研究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的体外释药和鸡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甲砜霉素(TAP)原料药为对照药,采用小杯法测定TAP-HP-β-CD包合物的累积体外溶出度;将10只三黄鸡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服TAP-HP-β-CD包合物和甲砜霉素粉后,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0.08、0.25、0.50、1.00、1.50、2.00、3.00、4.00、6.00、8.00、10.00和12.00h鸡翅静脉采血2ml,取其血浆加入内标氟甲砜霉素,以乙腈提取溶剂,用RP-HPLC内标法检测其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物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TAP-HP-β-CD包合物的体外释药速度快,TAP包合物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相对生物利用度高。[结论]该研究为TAP新剂型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以2,6-二甲基吡啶和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锂试剂分别与光学活性的樟脑、薄荷酮和3-甲酰基蒎烷反应合成了4个新的手性吡啶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在苯甲醛和二乙基锌加成反应中的不对称诱导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架片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药物释放特性。[方法]以甲硝唑为模型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魔芋葡甘聚糖(KGM)-甲硝唑骨架片,以释放度为指标,研究了骨架材料含量、KGM粒度、释放介质pH值、离子强度以及不同转速对KGM-甲硝唑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辅料片在蒸馏水中的溶胀度最大,在pH值为6.8的PBS中次之,在0.1 mol/L HCl中最小。KGM粒度对释药的影响不大。在10%-20%的范围内,骨架材料含量越高,缓释效果越好。骨架材料含量为20%时,12 h后药物的累积释放率为85%。在0.1 mol/L HCl中,2 h后KGM-甲硝唑骨架片中的药物几乎全部释放。药物释放速度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转速大时,药物释放快,转速越小,药物控释越好。[结论]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较好的缓、控释特性,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药物制剂辅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