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IMMYT玉米自交系在广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目前利用CIMMYT和广西玉米自交系杂交已成功选育出许多适合广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了解CIMMYT和广西玉米自交系间的杂种优势关系,本研究以20份CIMMYT自交系和169份广西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5份中国骨干自交系和4份广西骨干自交系作为参照系,利用10K玉米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开展遗传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划分参试材料的杂种优势群。研究结果表明,189份玉米自交系绝大多数杂合率均小于10%,纯合度较高。CIMMYT自交系相互间遗传相似性较高,与广西玉米自交系间遗传相似度较低。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将189份自交系分为PB群、SPT群、‘桂单162-0810’母本群、‘桂单162’父本群、‘桂单0810’父本群和其他类群,其中大部分CIMMYT玉米自交系属于SPT群,大部分广西玉米自交系属于‘桂单162-0810’母本群、‘桂单0810’父本群和其他类群。可见,CIMMYT与广西玉米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大多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两类自交系进行杂交能够较大概率获得优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分析甘肃省部分骨干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划分群体结构。利用全自动DNA分析仪荧光SSR-PCR技术和66 对核心SSR引物研究了148 份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分别使用模型结构聚类和遗传距离聚类法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在148 份自交系中,66 对SSR标记共检出279 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8 个,平均4.2273 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和标记指数(MI)的平均值分别为0.4879 和2.1808。模型结构聚类将148 份自交系分为SS 群和NSS群;遗传距离聚类分为5 个类群,根据常规测验种自交系可将5 个类群归并为SS 群和NSS群。2 种聚类方法所得结果与材料的系谱信息基本一致。甘肃省部分玉米自交系在育种实践中正在向2 个相对独立的优势类群转化,2 个类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82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关系的研究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法对8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5个表型性状计算它们的欧式遗传距离,其平均遗传距离为50.57,变异范围为9.05~146.23,说明供试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丰富,以遗传距离38.06为界,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其聚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较差;利用筛选出来的63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的SSR引物,在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等位基因变异601个,每对引物检测到4~24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5个,每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幅为0.4546~0.9169,平均为0.7529,遗传相似系数为0.5441~0.9334,平均为0.6673,以遗传相似系数0.6735为界,将82份自交系分为七大类,属于五大常见类群的自交系占84.1%,其中Reid群占32.9%,PB群占23.2%,Lancaster群占13.4%,塘四平头群占7.3%,旅大红骨群占7.3%,其他2个类群分别占11.0%和4.9%,其聚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育种准确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为材料,利用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划分优良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选用的110对SSR引物对30份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46条带,表明该30份自交系在分子标记水平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PIC变异范围在0.1115~0.91之间,平均为0.652,大部分集中在0.5~0.8之间。根据SSR分析结果计算30个自交系之间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类是P类群,有P007、齐319、丹599、沈137、178、P138和87-1共7个自交系;第二类是以黄早四等为代表的唐四平头群,共6个系,有K12、Q1261、黄野四-3、黄早四、冀35和昌7-2;第三类是Reid群,有478、B73、K14、黄C和沈5003共5个自交系;第四类是以自330等为代表的自330群,共有4个自交系,包括中综3、中综31、自330和丹340;第五类是E28群,包括E28以及二环系—郑22;第六类是Lancaster群,包括Mo17、荻唐黄17和齐205共3个自交系;此...  相似文献   

5.
张开武  彭忠华 《种子》2017,(3):59-6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用均匀覆盖玉米基因组的32对带型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研究了33份巴西、印度玉米材料新选的自交系和6份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2对引物总共检测到147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基因位点变化范围为3~8个,平均为4.59个;每个SSR标记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幅度为0.546 4~0.862 4,平均为0.732 6;39份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幅度为0.156 2~0.843 7,平均值为0.517 7.按UPGMA聚类方法,39份自交系可以划分为6大类型,与已知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初步划分了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的解析,对自交系类群划分和杂交组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用玉米基因组的112个SSR标记对我国9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分析,并评价了遗传距离聚类和模型聚类方法在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模型聚类方法更适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研究。解析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发现,各类群中均有大量自交系含有其他类群的遗传成分。根据模型聚类结果,97个自交系被划分为PB、Reid、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4个类群。Reid群与旅大红骨群的遗传关系最近,与塘四平头群遗传关系最远。为了实现杂种优势模式的简化,4个类群可被简化为3大种质类群[A(旅大红骨群与Reid群)、B(PB群)、C(塘四平头群)],或2大种质类群[A(旅大红骨群、Reid群、PB群)、B(塘四平头群)]。研究结果为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及杂种优势模式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部分审定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特殊,血缘关系有些混杂,系谱关系已不太清楚,种质资源匮乏问题尤为突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黑龙江省近年来审定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79对SSR核心引物目录中,选出43对引物对18份玉米自交系和5个标准测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数4.3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8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份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推广品种的亲本自交系仍然集中在兰卡斯特群和瑞德群两大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利用29对SSR标记对87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308~0.915,平均为0.57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3,平均为0.66。通过聚类分析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方法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9、66、10和2份材料。此外,利用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24、25、19和19份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供试群体中大部分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较单一。本研究为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筛选出的31对SRAP引物,对33份玉米自交系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23、Structure2.3.3等软件完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剖析,为自交系合理利用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31对SRAP引物共检测出196个等位变异,平均6.32个;多态性比率40.00%~70.59%,平均为53.08%;基因多样性为0.2156~0.8854,平均为0.5495;PIC为0.1809~0.8976,平均为0.5507。结构分析表明,K=4时,△K值最大,即这些自交系可以划分成4个类群,依次为Reid、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与PB群,新选自交系也相应地被划分到这四大类群里,没有独立成群。4个类群中,塘四平头群与旅大红骨群的遗传关系最近,与Reid群遗传关系最远。从系谱的亲缘关系分析,大部分已知自交系其SRAP聚类结果与系谱追踪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7个玉米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21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6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S37、黄早四、丹598和478四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21个新选系和6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31个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20~0.808,以相似系数0.655为阈值,可将31个自交系划分为5个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7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21个新选系有6个划入热带种质,2个划入Lancaster群,3个划入四平头群,1个划入Reid群,9个划入其他类群;在各类群组配中,热带种质群分别与Reid群、Lancaster群和旅大红骨群组配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部份群体选系聚类出现交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划分玉米种质材料间亲缘远近关系,对玉米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新疆自有和引进的205份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差异,为今后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用于玉米自交系选育,并为将来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64对SSR分子标记用于对20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利用Structure2.32对所研究群体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因此依据△K的变化,玉米自交系材料群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群。NTSYS-pc2.1软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0.55相似系数水平上205份玉米自交系资源材料可聚为两大群。从美国引进的玉米NSS大部分都分类到第1群中,而美国引进的SS自交系大部分分到第2群中。德国引进的自交系材料中父本均划分到第2大群,母本绝大部分划分到第1大群。在50份DH系玉米材料,8份在第1群中,32份在第2群中。以上结果表明在杂种优势群划分上,Structure软件分析的结构分群与NTSYS-pc2.1软件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赵宁娟 《中国种业》2013,(11):44-46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对87份玉米自交系种子的盐溶蛋白进行电泳,将多态性条带作了聚类分析。研究表明,材料间蛋白谱带差异明显,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87个玉米自交系总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群:Reid/非Reid,其中Reid群中又可分为两个亚群。各类群代表自交系的聚类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相符,而自选材料的类群划分,为今后进行群间杂交组配,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23个优良自交系为待测种,4个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组配92个杂交组合,在云南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根据产量配合力效应进行杂种优势群分析;利用117对SSR引物检测上述27个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配合力与分子标记划分类群的优缺点,为今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配合力和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23个优良自交系为待测种,4个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组配92个杂交组合,在云南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根据产量配合力效应进行杂种优势群分析;利用117对SSR引物检测上述27个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配合力与分子标记划分类群的优缺点,为今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标记对126份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划分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2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类群的划分.从2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0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7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7个等位基因,平均4个.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44 ~0.835,平均0.682.126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6~0.978.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126份供试自交系可以划分为A、B两大类群,共6个亚群.  相似文献   

16.
基于SNP标记技术的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39份不同基因型的糯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1 059个SNP标记在39份自交系中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5~0.38,平均含量为0.3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03~0.50,平均值为0.29;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05~0.5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39份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Kinship)系数为0.00~0.91,京6与京糯6之间亲缘关系最近。通过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将39份自交系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系谱来源不清晰的糯玉米自交系均被划分至不同类群中,明确了其亲缘关系。因此,SNP标记适用于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可为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可明确自交系系谱及所属的杂种优势群,为玉米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指导。选用了分别位于10对染色体上的30对引物对35份玉米自交系(部分为改良自交系)进行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通过银染检测,在35份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99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4-19个,平均9.97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869-0.108,平均为0.593。利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法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类,并将改良自交系归入相应优势群。该划分结果与根据地理来源、种质系谱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利用SSR进行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是准确可靠的。分子标记辅助的自交系改良将成为玉米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110份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更好地利用和改良玉米自交系,以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丹340、黄早4、Mo17、K12)与106份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28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4.46个,变异为2~1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85,变化范围为0.75~0.94。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1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19.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新选育自交系遗传背景,确定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是组配杂交组合,选育新的杂交种的关键措施。此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对稳定的SSR引物共检测出4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SSR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31~0.76,平均为0.57,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46个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每一类群内所包含的自交系与系谱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快捷、准确鉴定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提高玉米优势组合选配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4.0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77~0.792之间,平均为0.599。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66—0.9247,平均为0.705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1类又分为6个亚类,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而且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分类是合理的;同时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本研究还筛选出14对不仅带型稳定、重复性好,而且PIC值较高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认为选用大约50对以上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就可获得较可靠的划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