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仲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杜仲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18%。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叶醇(19.61%)、3四-氢呋喃甲醇(57.02%)、植醇(6.37%)。[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杜仲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芹叶铁线莲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芹叶铁线莲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芹叶铁线莲地上部分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54%。其中,含量在3.00%以上的组分有苯甲醛(18.20%)、苯乙醇(3.63%)、4-乙烯基-2-甲氧基酚(4.77%)、石竹烯(11.63%)和大=牛儿烯D(7.55%)。[结论]为芹叶铁线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胡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胡桃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02%。其中挥发油中含量在3.00%以上组分有叶醇(8.62%)、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84%)、反-(+)-橙花叔醇(45.14%),金合欢醇(5.54%)。[结论]为胡桃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0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大活茎中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其中的88个组分,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酯、酸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或近于5%。大活茎含有根部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含有一些根部所不含有的化学成分,且含量较高。通过对大活挥发油的分析,为大活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牧荆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1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78%。其中烯烃类物质有13种,醇类物质有15种,酮类物质有1种,氧化物类物质2种。本研究结果可为牧荆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31-34
本文研究了河北产北柴胡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北柴胡药材中的挥发油,利用GSMS(气象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及其相似度。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23.85%)、2,4-癸二烯醛(7.02%)、炔醇(9.55%)、顺,顺-9,12-十八碳二烯-1-醇(5.63%)等。河北产北柴胡中挥发油成分较多,但相对含量不高,为北柴胡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从测定数据中共分离出76个峰,确认了73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主要包括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类、杂环类等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姜黄烯(28.46%)、-法呢烯(9.08%)、-倍半水芹烯(5.66%)、-没药烯(5.70%)等。实验结果为山药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铜陵产地的生姜挥发油进行研究,为铜陵生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铜陵生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共鉴定出铜陵生姜的12种主要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67.356%,其中5种成分首次在生姜中发现。另外,姜烯含量最高,达到16.730%。[结论]研究表明,铜陵生姜在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与其他产区的生姜有所不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提取紫玉兰花朵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中的组分,探讨其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萃取法提取紫玉兰花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MTT法初步研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从紫玉兰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2%,主要为烯烃类(17种,16.9%)、烷烃类(8种,18.43%)、酯类(6种,3.46%)、酚醇类(6种,4.18%)、醛酮类(4种,1.9%)、杂环类(1种,9.26%)醚类(1种,1.09%)及其他类别(3种,3.76%),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加尔加拉文(二苯基四氢呋喃衍生物),相对含量达9.26%,其次是烷烃类的二十六烷、二十四烷以及正二十三烷,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05%、4.57%和3.28%,余下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2.5%。活性检测表明挥发油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  相似文献   

11.
枇杷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倍半水芹烯(4.14%)、异桉叶油(5.07%)、环己酮(5.25%)、顺-3-己烯-1-醇(5.30%)、香叶烯D(5.3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7.95%)、水杨酸甲酯(11.72%)等。[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技术简单易行,操作简便,为枇杷叶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汉防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将汉防己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87%,主要成分为:2,2-二羟基-苯并呋喃(3.96%)、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01%)、环己酮(13.07%)和2-甲氧基-4-乙基-苯酚(19.58%)。[结论]该研究为汉防己叶挥发油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与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杰  金岩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50-154
采用GC-MS分析法,研究了超声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化学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82.59%;在水蒸气提取法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1.58%。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均为α-石竹烯。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仅有11种相同组分,且各组分的含量有很大差异。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提取法对佩兰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超声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佩兰挥发油部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海南民族习用2种香药两用藤类降真香的原植物品种,保护和开发海南降真香资源。[方法]采用实地调研、采访观察山区植物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收集标本,用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以及植物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海南降真香原植物品种。[结果]海南大叶降真香和海南小叶降真香的藤本植物形态、香药材性状特征及DNA条形码特征分别与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i Prain和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相吻合。[结论]海南民族习用2种藤类降真香分别来源于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i和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富含树脂的木材。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野生藿香花中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野生藿香花中提取挥发油.先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初步确定,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藿香花中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51个组分,占全油的92.88%.对藿香花挥发油进行初步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藿香花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闵勇  张薇  姚立华  刘卫  王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98-3300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tre)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种属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省4个不同产地(元阳小新乡、上新城乡,蒙自冷泉镇,文山州马关大篾厂乡)草果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从4种草果叶中共分离鉴定了61个化合物。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1醇-的含量最高超过20%。其次,桉叶油醇和棕榈酸含量均超过10%。[结论]草果叶挥发油中组成丰富,可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GC/MS/DS联用技术,分析了白玫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的的44化合物中,鉴定了41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64%。白玫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笨乙醇,含量高达86.53%,其次是丁香酚(4.75%)和香叶醇(2.45%)。  相似文献   

18.
蜜柚果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蜜柚果皮中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蜜柚果皮挥发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63种组分,占出峰物质总量的60%,主要为烯类、醇类、萜类、醛类、脂肪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北京丁香叶中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6%。[结论]含量在3%以上组分有:苯甲醛(8.03%)、β-蒎烯(4.53%)、苯甲醇(22.92%)、苯乙醇(4.03%)、3-烯丙基-2-甲氧基酚(4.17%)。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北及河南6个产地白术进行性状特征、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分对比分析,为不同产地白术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性状鉴定法比较6个不同产地白术药材性状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其挥发油含量;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各产地白术药材在形状、大小及表面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挥发油含量为0.58%~1.22%,由高到低分别为湖南(1.22%)>浙江(1.20%)>安徽(1.02%)>湖北(0.94%)>河南(0.86%)>河北(0.58%);6个产区白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个组分,共有成分14个,相对百分含量之和大于90%,油中主含苍术酮(>60%)、(E,E)-1,5-dimethyl-8-(1-methylethylidene)-1,5-Cyclodecadiene、3,7(11)-蛇床二烯、β-芹子烯、β-石竹烯等。[结论]各产区白术在性状特征、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产地与白术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