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血液发生产生机体所需的各种血细胞。对脊椎动物造血过程的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是一群多能干细胞,其能够分化产生包括红系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髓系的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以及淋系的T、B淋巴细胞等多种血细胞。在造血干细胞形成T细胞的过程中,T淋巴前体细胞迁移进入胸腺非常关键,但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另外何种机制决定造血干细胞特异分化成T细胞前体而非其它血细胞也尚不明确。而阐述清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位于造血系统的顶端, 是造血系统中唯一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 可以分化为各种功能的血细胞, 维持血液系统的建立和动态平衡, 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这些重要特性, 使得基于造血干细胞在治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以造血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遗传病的首选方法, 如造血干细胞治疗犬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犬遗传性贫血、犬淋巴瘤、犬白细胞减少症、犬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但由于白细胞抗原匹配的供体稀缺、可获得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等原因, 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 如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造血干细胞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对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和体外分离培养、治病机制进行系统的描述, 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症、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今后将造血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HSC)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为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自噬是进化上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其中胞质成分(包括细胞器和大分子)被隔离成双膜结构并递送到内体和溶酶体,自噬的有效启动和完成对于细胞健康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干细胞失去了再生血液的能力,会促进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对于维持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调节其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就近年来自噬与造血干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复方生血灵的促生血机制及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方生血灵具有促进小鼠骨髓细胞DNA,RNA合成,促进骨髓造血机能和抗辐射作用对贫血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 凡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分化细胞以及分化细胞本身不能分裂的组织都存在有干细胞(stem cell),比如,存在于造血系统中的干细胞能分化成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表皮的基底细胞能分化出上皮细胞;精原细胞能分化出精细胞;嗅上皮基底细胞能分化出嗅神经细胞.干细胞的职能不是去执行已分化细胞的功能,而是去产生具有分化功能的细胞.干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只能形成一种分化类型的干细胞称做单能(unipotent)干细胞;一种是能够形成一种以上分化类型的干细胞叫多能(pluripotent)干细胞。干细胞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自我更新和体外扩增的能力及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已经被广泛认识.在研究中还发现它具有免疫原性弱,不诱导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还具有"免疫豁免"特性,可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文章对其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莎 《家畜生态》2008,(2):98-101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人体造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以及造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人体造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以及造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未明原因使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机体免疫缺陷与紊乱而导致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属于临床综合征,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包括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发现,部分大脑成熟干细胞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这一发现与以往的有关研究成果相悖。此前的研究表明,成熟干细胞(也叫专能干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其它特性的细胞。鼠脑干细胞有能力发育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脑细胞。实验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克研究所和日本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从实验鼠大脑中取出的干细胞和人类血管内皮细胞一起培养。结果发现,大约6%的鼠脑干细胞长成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样子。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脑干细胞能和其他组织结合在一起,但不能分化成具有其它特性的细胞。在美日…  相似文献   

12.
肠道干细胞是小肠上皮程序性更新的源泉,其为肠上皮功能细胞的产生提供动力,进而实现肠道的屏障功能、吸收功能、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同时肠道损伤后修复,即上皮再生过程,也是源于肠道干细胞的驱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肠道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关键控制开关之一,能调节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程,维持肠道上皮细胞的有序结构和肠道内稳态。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在肠上皮更新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以及畜禽肠道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肥大细胞(MC)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靶细胞,也是与IgE有关的免疫调节细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肥大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它分布在人和动物的各个组织器官、脏器黏膜和结缔组织中.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肥大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MC与肿瘤发生、神经系统功能、生殖系统的周期变化以及寄生虫的排除、高原低氧、血...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KLF5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表明,KLF5在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维持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促进作用(Theranostics, 2016; 6(4):533-544);另外也有研究显示KLF5在胚胎干细胞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KLF5在正常干细胞以及乳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还没有研究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课题组  相似文献   

15.
肥大细胞(MC)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能分泌4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因子.肥大细胞在发情周期以及胚泡着床、胎盘发育和正常分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肥大细胞在子宫及输卵管中的分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等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联合应用两种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疾病的有效性,试验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单克隆纯化,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及生物学性状检测,然后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附加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Babl/c裸鼠肝硬化。结果表明:成功纯化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获得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40 ng/mL、间充质干细胞5×106个、造血干细胞5×106个组作用于Babl/c裸鼠肝硬化模型,Babl/c裸鼠肝功能显著改善,丙氨酸转氨酶由198 U/L下降至8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由398.7 U/L下降至288.6 U/L。说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实现单克隆纯化,小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无血清培养并大量克隆,干细胞对肝硬化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为多种功能性细胞,其分类根据细胞发育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SC)和成体干细胞(ASC);根据发育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如TSC)、多能干细胞(PSCs)和单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后,具有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再生潜能,对神经、血液、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等多个系统的重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正在成为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战略必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特效生茸宝是由多种中西药组成的复方药物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鹿茸生长的作用。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将特效生茸宝按3个剂量(1/5LD50、1/10LD50、1/30LD50)给予实验动物,测定其对造血功能、血清凝集素效价、血清溶血素含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和定向干细胞(CFU-C)明显高于对照组,高、中剂量均能提高血清凝集素效价并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各剂量均能提高血清中溶血素含量。因此认为,该制剂对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增益素对鸡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益素,在人医上称为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是从α-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α-甘露聚糖肽类物质,在低浓度下即可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小鼠上研究证明,多抗甲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代谢,促进造血干细胞生长,增强网状内皮系  相似文献   

20.
在肠道干细胞生态位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主要是其配体与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后,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下游信号通路,将有丝分裂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到细胞核内,刺激干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肠上皮更新和损伤后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腔中某些营养素也可通过EGF信号的不同支路参与调控干细胞生态位稳态,以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本文就肠道中EGF信号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系统综述了该信号及其所介导的功能性氨基酸在干细胞驱动的隐窝-绒毛轴更新和再生中的作用,以期为肠道的靶向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