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筛选微生物制剂菌株,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以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为指示菌,进行了颉颃微生物筛选,并用形态学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鉴定,对优良颉颃菌进行了凝集试验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到10株对2种病原菌具有较高颉颃作用的细菌;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9株为芽孢杆菌属,1株为节杆菌属;菌株CN101、HN96、SY38和SE88不产生溶血素,浓度为1×109cfu/m L以下时,对刺参幼苗安全;4株菌在20小时时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凝集率分别在73.50%和70.40%以上,自凝集能力均在76.25%以上。对灿烂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1.5~20.0 mm之间,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0.0~17.0 mm之间。说明CN101、HN96、SY38和SE88对2种病原菌均具有高颉颃性和凝集性,并对刺参安全,可用于开发微生物制剂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1前景刺参为海参的1种,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木盾首目,刺参科。刺参科主要经济种类有绿刺参、花刺参、刺参。而目前价格最高的是产于黄渤海的刺参和南海的梅花参,特别是刺参,其经济价值可称为参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4±1.5)℃,盐度27.9‰,pH 8.1,用乙草胺、灭草松和百草枯三种杀草剂对仿刺参幼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对仿刺参在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量(LC50)分别为11.190 9、5.744 8、4.689 7和3.828 3 mg/L;灭草松对仿刺参在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13.205 9、10.472 3、8.800 3和6.490 8 mg/L;百草枯对仿刺参在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0.386 3、0.222 7、0.164 2和0.128 4 mg/L;乙草胺、灭草松和百草枯对仿刺参幼参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45、1.98和0.02 mg/L。3种杀草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百草枯乙草胺灭草松。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5种不同海参人工配合饲料对刺参进行长达60 d的养殖后生长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刺参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蚯蚓粉,可明显提高刺参的增重率(P≤0.05)及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在饵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复方中草药可大幅提高刺参的成活率及各种免疫活性。因此,蚯蚓粉和复方中草药可作为一种很好的刺参饲料的配料;而紫贻贝、扇贝及海带作为原材料廉价易得,不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添加混合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更符合海参生长需要,提高海参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g/L、酵母提取物5.0 g/L、蛋白胨2.5 g/L;最适接种密度为4.70×105 CFU/mL。在鼠尾藻粉中分别添加0、1.0×105(M5)、1.0×107(M7)、1.0×109(M9)CFU/g该菌株,进行30 d的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刺参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刺参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M9除外)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该菌株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刺参养殖上的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姜森颢  梁峻  孙欣 《饲料工业》2012,33(16):13-17
研究旨在明确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生化成分的组成与含量,以及作为饲料原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生化成分的测定采用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文献记录的方法;饲养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添加0%、1%、2.5%、5%、10%和15%的紫蛇尾干粉对试验刺参进行投喂,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一重复设置30头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7±0.20)g的刺参幼参,试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紫蛇尾(鲜品)的水分含量为44.06%,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糖(干品)含量依次为:74.47%、19.46%、1.57%和3.61%;在紫蛇尾体内检出的16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组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1.00%;检出并标定主要脂肪酸8种,饱和脂肪酸(SFA)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EPA相对含量最高;紫蛇尾含有的12种无机元素中,Ca含量较高,Mg次之,As含量最低。饲养试验结束时,A组(对照组0%)试验刺参的体重(Wt)显著小于D(5%)、E(10%)和F(15%)组(P<0.05),各处理组之间存活率(SR)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紫蛇尾营养成分丰富,可作为刺参养殖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7.
白燕  王维新 《饲料工业》2012,33(20):28-32
为探求更有效、更便捷地测定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方法,以刺参肠道组织10倍重量的磷酸缓冲液通过匀浆获得粗酶液。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刺参肠道内蛋白酶活力,使用3 ml粗酶液,酪氨酸的回归方程为y=0.000 4+15.028 9x,决定系数R2=0.995 5;采用淀粉-碘法测定淀粉酶活力,使用粗酶液0.3 ml;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测定刺参脂肪酶活性,使用粗酶液5 ml;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刺参纤维素酶活力,葡萄糖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5 8+0.059x,决定系数R2=0.998 0,使用粗酶液2 ml。由于刺参所摄食的饲料组成不同,其饲料中的组成成分对这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活性污泥饲料对刺参养殖水质和刺参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刺参体壁营养组分和肠道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以体质量(0.97±0.09)g的幼刺参为试验对象,在水温(14±1)℃养殖槽内饲养60 d,研究在刺参商品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活性污泥对刺参养殖水质和不同养殖阶段对饲料的消化率、体壁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添加污泥组24 h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含量较高外,投喂海参商品饲料和添加活性污泥饲料的上述指标均较低,溶解氧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大。投喂活性污泥和商品饲料的刺参对饲料的吸收率及其对蛋白质、脂肪、总糖的表观吸收率相比污泥组较高,在活性污泥组中以投喂20%和30%的活性污泥效果最佳。刺参体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总糖)含量与刺参对饲料相应的营养组分的吸收率大体上呈正相关系。投喂商品饲料和投喂20%、30%活性污泥的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比活力较污泥组高,各组消化酶比活力在前后两个周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饲料中添加适量活性污泥不会对养殖刺参水质造成危害影响,同时活性污泥饲料易于刺参消化吸收,能够改善刺参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草粉的适宜添加比例,研究了苜蓿草粉的添加水平依次为0(对照),5%(A1),10%(A2),15%(A3)和20%(A4) 的5种饲料对刺参幼参(3.16±0.66) g生长、体成分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刺参特定生长率(SGR)的最大值(0.73%)和饵料系数(FCR)的最小值都出现在A2组。A2组刺参的粗蛋白含量最高(52.10%),显著高于A1与A4组(P<0.05)。A4组刺参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值最高(142.28 U/mL),显著高于A0、A1与A2组(P<0.05);A3组刺参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值最高(136.58 U/mL),显著高于A0组(P<0.05); A3组刺参的溶菌酶(LZM)含量最高(1.92 μg/mL),显著高于A0、A1与A2组(P<0.05)。结果表明,当苜蓿草粉的添加比例为10%左右时,实验刺参的养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与海参养殖相关的多项实践,如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进行人工增殖的活动、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刺参大水体高密度人工育苗、开拓多种养殖模式和养殖技  相似文献   

11.
刺参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海珍品,其营养价值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刺参的基本营养价值,刺参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养殖品种、养殖时间、生长季节、养殖方式对刺参营养价值的影响,不同地域刺参的营养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菊芋全粉对刺参生长性能及灿烂弧菌刺激下体液中免疫因子活力变化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4.7±0.1)g的刺参3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喂食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菊芋全粉5、15g/kg,试验期为42d,分为养殖试验期(0~28d)和感染试验期(29~42d)。试验结果表明:(1)养殖试验期,相较于对照组,菊芋全粉处理组刺参的日增重无显著变化(P>0.05),但试验Ⅰ组(5g/kg)刺参的饲料利用率降低0.75%,试验Ⅱ组(15g/kg)刺参的饲料利用率提高了21.05%(P<0.05);(2)感染试验期,灿烂弧感刺激后,15g/kg菊芋全粉可显著改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免疫应答变化(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5g/kg菊芋全粉可显著增强刺激前期刺参的溶菌酶(LYZ)活力(P<0.05)。综上,灿烂弧菌刺激下,15g/kg菊芋全粉可显著增强刺参免疫因子活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技术分析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8.00±2.00) 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投喂海泥、鼠尾藻粉按照1∶1的质量比配制的饵料,试验组饵料中以鼠尾藻粉质量的2%添加党参,连续投喂28 d。结果表明:应用免疫增强剂党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 P<0.05),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而且能够显著增加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异养菌的数量(P<0.05);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细菌优质序列比例显著增加( P<0.05),试验组达97.57%,对照组仅为80.22%;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多样性系数范围在14.91%~15.47%、15.47%~16.21%、14.91%~16.21%;丰度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丰度提高,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 Firmiaites)丰度降低;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97。由此可见,免疫增强剂党参可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肠道异养菌数量和优势菌群丰度,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其活菌数为1.0×10^9CFU/mL,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按0(对照组)、10、20、30和40mL/kg的添加量添加,配制5种试验饲料,经混合放置9~12h后,投喂初始体重为(15.36±0.19)g的仿刺参30d。试验用仿刺参饲养在25L的塑料箱中,每箱中放置仿刺参10头,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箱仿刺参。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10、20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中添加30、40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出现个体吐脏现象,吐脏率分别为13.33%、26.67%,微生态制剂的有益效果明显减弱。2)仿刺参消化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峰值分别出现在添加量为20、20、30mL/kg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4个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而溶菌酶(LZM)活性则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添加量为30mL/kg时达到最高。由试验结果可知,当饲料中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不超过30mL/kg时,可有效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消化,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廖明玲  杨欢  任同军 《中国饲料》2013,(14):31-32,37
本文主要综述了刺参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以期为刺参养殖和饲料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在商品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活性酵母制剂,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4.0±0.1)g的刺参6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头刺参。6周的养殖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0头刺参,每头刺参通过体壁注射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菌悬液0.1 m L(菌悬液浓度为1.5×109CFU/m L),观察记录灿烂弧菌攻毒14 d内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能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P0.05),刺参特定生长率在添加量为0.200%时最高。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后,刺参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050%~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200%~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可降低攻毒14 d后刺参的累计死亡率,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200%时,累计死亡率最低。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可促进刺参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综合分析刺参的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及实际生产情况,刺参饲料中活性酵母制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200%~0.400%。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苔和大叶藻对刺参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20头平均质量为0.35 g的刺参,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头刺参。以青苔、大叶藻和海带为主要藻类蛋白质源,分别制成3种不同配合饲料饲喂刺参,海带组为对照组,青苔组及大叶藻组为试验组。试验期8周。通过评估刺参的生长性能、体壁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评价青苔和大叶藻对刺参健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苔组和大叶藻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9.15%和24.13%,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0.39%和15.58%,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青苔组和大叶藻组刺参脏壁比、肠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壁水分含量显著高与对照组(P0.05);大叶藻组体壁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青苔组和对照组(P0.05);青苔组和大叶藻组刺参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苔组体腔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叶藻组(P0.05),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和大叶藻组,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叶藻组体腔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青苔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苔和大叶藻作为饲料原料应用于刺参饲料中是可行的;以生长性能指标为基础,结合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刺参生长效果为青苔组大叶藻组海带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刺参保健价值认识的深入,刺参消费市场开始启动。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刺参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从而直接刺激了刺参养殖,使蓬莱市的刺参增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养殖浪潮之后兴起的又1个新的支柱品种,其发展速度之快、经济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9.
刺参不同部位中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刺参不同部位(体肇、肠和卵)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参属于高蛋白质食品,且肠和卵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体壁;富含人体所必需的铜、铁、锰、锌等元素,这些元素更易在肠中富集;δ-维生素E在刺参中含量丰富,以肠中最高;体壁中酸性粘多糖含量较高,为5.03%;氨基酸组成全面,鲜昧氨基酸的含量丰富,体壁中羟脯氨酸含量很高,为4.20%,是动物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鉴定出23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尤其C20:5 n3(EPA)在肠中高达16.06%.因此.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动物营养学报,2010,22(1):212-220][中文全文见<动物营养学报>网站(www.china.JAN.com)中文版2010年22卷1期]  相似文献   

20.
《山东饲料》2009,(8):32-32
你吃过白色的刺参吗?今后将有机会一饱口福。记者14日从中围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白刺参苗种人工繁育项目近日获得突破性进展,经人工刺激繁殖,40头刺参顺利产下了1.5万头纯白色的“参宝宝”。据查证,白色刺参苗种人工繁育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