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2.
黄亮永 《四川蚕业》2006,34(1):58-58
邛崃市大同乡干塘村,全村总人口1444人,480户。2005年全村出外打工人数达150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在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邛崃市大同丝绸有限人走上栽桑养蚕道路。全村发展桑园60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1924·2张,平均单产超过40kg/张,2005年全村养蚕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3.
徐韩村位于建德市大同西南部,离320国道约1 km,交通便利,全村315户,1 158人,水田64 hm2,旱地42 hm2.目前,徐韩村建有集中连片桑园基地90.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5.5%;2004年共饲养蚕种2 710张,产茧128 t,产值229万元,参加养蚕人均净收入2 659元,户均养蚕收入7 979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0%以上.徐韩村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蚕桑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现将该村的一些成功经验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4.
村组一则     
<正> 乐山市观榜乡中桥村,地处丘陵,全村有农户176户,784人。有耕地1290亩,现有投产“四边桑”16万余株,1984年全村养蚕537张,生产蚕茧36599斤,蚕农收入茧款59470元。这个村的养蚕、产茧、蚕茧产值均占全乡的40%以上。全村176户中订162户养蚕,养蚕户占总农户的93.1%,户平养蚕3.3张,户平产茧225斤,户平蚕茧收入367元。这个村蚕桑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西北的朱家兜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栽桑养蚕是一项传统产业.全村1 86个农户中有144个养蚕户.全村有耕地86.1hm2.其中水田44.6hm2,桑地25.5hm2.蚕农户均桑地0.18hm2,1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从1997年开始,朱家兜村大搞蚕桑园区建设,经过4年的大面积改桑,已逐步建成了23.4hm2集中成片、沟渠配套的现代蚕业示范同区。2001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又新建了15.3hm2品种桑苗基地.已初步完成了向蚕桑专业村的转型。2001年全村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6.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体制以来,我县的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上以零星分散为主的个体经营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断分化、组合,其趋势表现为养蚕户数减少,户养蚕规模逐渐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稳步上升,全县蚕茧生产得到了发展。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时,全县总养蚕户数为49451户,户均占有桑园面积0.07hm2,年养蚕种平均为1.43张。到1997年全县总养蚕户下降到40398户,户有桑园和年养蚕种增加到0.088hm2与3.27张,其中全县养蚕户减少了18.31%,而户有桑园和年养蚕种分别增加了26.92%和128.67%。户养蚕规…  相似文献   

7.
<正> 射阳县特佣乡王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蚕桑专业村。全村468个农户中有396户养蚕,桑园面积800亩,1987年全村栽桑养蚕收入59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46.3%,一、三、五组农户收入的90%来自栽桑养蚕。栽桑养蚕不但壮大了村级经济,还有力促进了全村各业的综合发展。一、选准路子抓发展。王村在1981年人平收入只有52元,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8.
梁在鸿 《广西蚕业》2002,39(4):52-53
了解广西横县蚕业的人们都会知道 ,横县是目前广西东部地区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县 ,慕名而来的客人们来到横县 ,又少不了要到该县最大的桑蚕专业村旺庄村参观。70年代 ,旺庄村是云表镇有名的水田偏少的贫困村 ,而今是云表镇最富裕的桑蚕专业村。2 0 0 1年全村种桑面积 380 0亩 ,比 2 0 0 0年 32 0 0亩增加 6 0 0亩 ,桑园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59.6 7% ;全村 90 1户农户中 ,除了五保户之类的孤寡老人外 ,家家户户种桑养蚕 ,养蚕总户数达86 9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 94.45% ;人均有桑面积接近 1亩。 2 0 0 1年全村一共养蚕 2 780 0张 ,产鲜茧 1 0 3…  相似文献   

9.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浴阳镇江口村,地处环江河岸,土地平坦、水源较好、绿洲连片。这个村于1983年在村民韦富前的带动下,全村有14户种桑,(1公顷多),养蚕种50张,产茧1125公斤。到1992年发展到170户,种桑18.6公顷,养蚕860张,产茧20.6吨,全村户均养蚕收入超千元,种桑养蚕已成为该村经济收入最大的生产项目。仅11年,现在河边已是桑园连片,郁郁葱葱,坡脚蚕房成排,美丽的蚕乡,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相似文献   

10.
<正> 如东县饮泉乡青墩村党支部书记高炳圣,在抓好本村全面工作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后,他主动承包副业场桑园1.5亩,经过精心管桑养蚕,四年来茧款收入4400元。他自己富了不忘记带领大家一起富。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在全村范围内宣传栽桑养蚕是农村致富的途径。并把自己所懂的技术传授给新蚕户。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全村先后发展60多个养蚕新户。全村茧款收入由原来的900多元,上升到现  相似文献   

11.
费洪标 《蚕桑通报》2004,35(2):52-53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地处桐乡中部,栽桑、养蚕历来是石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原有专业桑园面积1213 hm2,年饲养蚕种达到4.54万张,有养蚕农户1.4万户,随着石门镇的扩大,城镇、道路、水利建设等征用土地318 hm2.其中桑园面积达到158 hm2,桑园面积锐减,蚕种饲养量期期下降,加以蚕茧比较效益低,桑园失管,有叶不养蚕,养蚕农户仅余不足8千户,为稳定蚕桑生产,我们采取了两条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彩明 《中国蚕业》2006,27(3):61-6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浙各地蚕桑主产区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种桑养蚕大户,户种桑面积少则1 ̄2hm2,多则5 ̄10hm2,从而改变了“户种一亩桑,人养一张种”的传统养蚕方式,在规模化蚕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暨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种桑养蚕十分普及,1993年养蚕农户3.8万个,饲养普通蚕种8.41万张,生产蚕茧2835t,位居浙江省蚕茧产量第9位。随着工业、家庭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位居27位,成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县市。这对传统的蚕桑生产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初,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课题>在铜梁县开始实施,大庙镇石院村2社被定为实施示范社.全社36户、125人,其中在家务农的31户、104人.有耕地6.47hm2,其中田3.3hm2、土3.1hm2.在课题实施前的2000年,全社有桑树32 000余株,其中小桑园1.3hm2、18 000余株,年养蚕120张、产茧3 500 kg、收入42 360元,单张产29.2kg、收入353元.从2001年开始大育苗、大栽桑,大力引进蚕桑新品种,积极推广养蚕新技术,到2003年发展到全社养蚕223.6张、产茧7 678kg、收入92 136元,单张产茧34.3kg、收入412.06元.全社户平养蚕7.2张、收入2 972.1元.课题实施3年来,增加养蚕103.6张、增产蚕茧4 086kg、增加收入49 776元,分别增长86.3%、115.8%、117.5%.单张产茧增加5.1kg、增收59.06元,分别增长17.5%和16.7%.全社实现年667m2桑养蚕3.1张、养蚕直接收入1 279.66元.现将该社实施蚕业课题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合水镇高塘村是我县蚕桑生产重点村之一。全村有15个自然村,522户,2694人,耕地面积2514亩,其中早地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933亩。该村于一九七七年开始种桑养蚕,到一九八七年,全村有470户养蚕,养蚕户占农户总数百分之九十一,桑地面积480亩,蚕桑收入二十九万元,占农业总庆入  相似文献   

15.
河元区田心乡回龙围村,有21户122人,原有总耕地面积105亩。该村是在八○年冬开始开展蚕桑生产,八一年开始养蚕,新桑平均亩产值只有300元,初步尝到了甜头。八二年冬开始全村有18户种桑养蚕,三年来,成为我县稳产稳收的蚕桑村。全村84年仅蚕桑收入占总收入六成以上。84年蚕桑收入比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效益稳定蚕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桥镇是临安市首个蚕桑生产基地大镇,养蚕、产茧均占全市的近30%.由于近两年多来蚕茧形势受围内外市场经济的影响,起伏波动较大,导致经营户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蚕农对培桑养蚕的积极性,据统计,毁挖桑约67 hm2,荒芜200 hm2,现有桑园缺乏管理,青、壮年弃桑外出,2008年全镇发展、改造老桑园33.3 hm2,2007和2006年分别是82.5和88.8hm2,是前6年平均的6成,为最少的一年.2009年春期发种3000余张,比2008年同期减5802张,比2007年同期减6800张,同比减193.4%和226.6%,养蚕户2000余户,比2008年减少1800余户,部分农户有桑也不养蚕.笔者通过调查,认为蚕农反响最大的也是影响、制约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射阳县特庸镇王村是一个已形成规模的蚕桑专业村,该村共有464户1468人,耕地178hm2,其中桑园97hm2、年育嫁接苗40hm2、年种实生桑苗20hm2,大多数农户季养蚕种达7张以上,蚕室、蚕具和劳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在该地明显突出.90年代起该村80%的村民都是利用室外砖池育和简易大棚育,但由于温湿度难以控制和调节,产量一直低于室内养蚕.为此,我们于1998年春在该村王登兵等户原简易大棚地蚕育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成了篷布大棚和聚乙稀网蚕台的室外配套养蚕新方法,并迅速在该地得到推广和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胡四康 《四川蚕业》2006,34(2):59-59
雨城区合江镇魏家村所辖四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00亩(1亩≈667m^2)、农户278户920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魏家村委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发展蚕桑生产。2002年在区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栽桑500余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40%;养蚕农户160户,占总农户的57%;当年养蚕300张、蚕茧收入12万元,蚕农户平均收入750元,人平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19.
兰溪市梅江镇种桑养蚕,历史较久.现有桑园面积1233.3 hm2,年饲养蚕种2.8万张,年产鲜茧近1000 t,有6700户养蚕农户,占2.2万个农户的三分之一,78个行政村都有养蚕农户,蚕桑产业与很多的养蚕农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涟水县南集乡长浦村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和小康示范村 ,该村蚕农具有多年的养蚕历史 ,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接受能力强。全村共有桑园 45hm2 ,年养蚕数量在 1 80 0张以上。 1 996年笔者在该村进行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小区试验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 ,1 9 97年又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养蚕效益和社会效益皆十分理想。 1 997年 ,全村共养蚕 1 860张 ,其中1 530张在室外进行了大棚饲养 ,平均张单产达 36.5kg,最高张单产达 42 .7kg。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1 塑料大棚的构置大棚要选择在地势较高 ,通风日照条件好的地方 ,以座北朝南为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