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丘陵区光热资源较丰富,旱地农作物两熟有余、三熟不足,实行多熟间套种植增加复种指数是确保四川省丘陵区粮食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并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提高了玉米产量,比"麦/玉/苕"传统种植模式玉米增产9.07%,三季作物全年产值增加4 715.25元/hm2,增幅为18.83%。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产与发展不仅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同时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面对世界资源危机﹑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飙升的现状,结合我国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基本国情,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推动水稻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以空育131、龙粳20、垦鉴稻6号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区域日益突出的人口与粮食矛盾问题,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红三角"经济圈耕地所受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2000—2010年耕地压力呈上升趋势,2003年和2008年出现2个明显峰值,韶关市、赣州市和郴州市3地变化略有差异。这是由于受农业内部调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而导致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区域耕地压力上升的另一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因此,为遏制其恶性发展,确保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1)控制人口增长;(2)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提高粮食种植的收益和农户种粮积极性;(3)改善农田条件,减少自然灾害对耕地的破坏;(4)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产;(5)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增加耕地数量。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焦点多集中在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方面,而忽视了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多熟制种植制度是该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性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对国家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研究表明:1979-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粮食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比、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下降7.0、7.2个百分点,通过对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产量变异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认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强化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粮食信息预警系统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中国粮食2007年以来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理论及实际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粮食增长潜力的因素很多,预测到我国粮食增产有较大潜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等提高粮食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6.
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对粮食增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利用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将颍东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颍东区的各等地的地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东区一、二等地面积为16876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1.04%,该类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地力水平较高;三至五等地地力水平较差且面积较大,共24248.2 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8.96%。研究得出,三至五等地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同时,颍东区生产实践表明,一、二等地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土地流转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颍东区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伴随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耕地地力消耗严重,肥力下降,尤其是有机肥肥源紧缺,积制困难,耕地年均有机质投人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下降严重。据贵阳市150户农户施肥情况定点抽样调查结果表明,667m3有机肥投人量自1980年1542kg降到1997年1034kg。农业部1995年提出“沃土计划”,要求各地以大于5%的递增速度增加耕地有机肥投入量,到2000年达到年投人有机肥2000kg/667m2以上,尽快使耕地提高一个地力等级,以保证农业持续增长。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优质有机肥源,绿肥种植能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特征及其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文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288-294
为全面了解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情况、保护及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基于2003—2012 年统计资料,从区域对比、时间变化、空间差异、潜力测算方面对云南省耕地复种指数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宏观评价耕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结果表明:从外部看,云南省复种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低于同属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广西省和贵州省;从内部看,各州市的复种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利用总体趋向于集约化利用,但集约化利用程度非常低,其中,中部地区的复种指数较高,北部地区的复种指数参差不齐,南部地区的复种指数最低,是全省弃耕撂荒现象最为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复种指数可挖掘潜力最大的地区,应将其作为改革耕作制度、实施农田水利改造工程、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一)广东冬春季自然气候条件的优势。广东人多耕地少,1987年全省人口5832万,耕地面积仅3854万亩,人均耕地约0.66亩。粮食总产1700万吨,口粮可基本自给,但饲料粮缺口大,年输入粮食300万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复种指数,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途径。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大田农作物生产,以双季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关中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科学估算,为国家或区域合理制定粮食增产及粮食安全措施提供依据。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计算了陕西关中耕地生产潜力、耕地利用强度与耕地增产潜力,分析了其空间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关中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为30.09 t/hm2,利用生产潜力为18.74 t/hm2,可实现生产潜力为9.57 t/hm2,实际单产为7.34 t/hm2,理论利用强度为0.623,可实现利用强度为0.511,实际利用强度为0.767。理论增产潜力为11.35 t/hm2,可实现增产潜力为9.17 t/hm2,实际增产潜力为2.23 t/hm2。区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渭河平原区的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及实际单产都大于秦岭山区以及渭北旱塬区;理论利用强度总体相差不大,咸阳地区总体较高。可实现利用强度相差较大,铜川地区总体较高,西安地区总体较小。关中地区大部分县(区)实际利用强度较大,西安地区最大,渭滨、金台、武功、大荔等16个县(区)实际利用强度有待提高的空间比较大;理论增产潜力、可实现增产潜力以及实际增产潜力都以渭河平原各县(区)较大。未来关中地区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在渭河平原各县(区)。  相似文献   

11.
冉祥春 《种子科技》2011,29(3):41-43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日渐缩减,如何引导农民在有限的耕地上挖掘更大的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夏津蔬菜局就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帮助夏津农民增收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畴县近17年(1990 ~ 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分析西畴石漠化地区影响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质量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69.85%,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20.29%,说明耕地质量因素是西畴石漠化地区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而耕地质量的提高则主要得益于西畴土地整理模式的实施。在西畴石漠化地区后备耕地资源极为缺乏,以及因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耕地减少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土地整理,切实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良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才能提高耕地产出水平,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3.
张荣达 《耕作与栽培》1993,(6):64-64,40
1 毕节地区夏粮生产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八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区的夏粮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播种面积从1985年的13万公顷发展到1992年的22.03万公顷,年均增长7.8%;总产量从1985年14.8万吨上升到1992年的近33万吨,年均增长12.2%。夏粮生产的发展在三个方面促进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一是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粮食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了“夏秋并重”的粮食生产格局;二是耕地的复种指数提高,促进了农业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缓解了粮烟争地的矛盾促进了烤烟生产。烤烟种植面积扩大,用地质量提高,产量增加,品质改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13,(11):36-36
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2013年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组装了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按照相应的技术模式图操作,农民种田更轻松省力。据测算,示范区域产量将超过现有大田产量的20%。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河南省粮作区粮食生产的现状,指出了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粮食价格偏低、生产成本较高,规模小,耕地逐步减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农资市场混乱,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粮食收储质量差等。提出了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保护耕地是稳定粮食生产的保证;依靠科技创新、保护环境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农业领域的有关法律、政策宣传、监督管理、政策倾斜是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粮食安全的河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阐述河南省的耕地压力状况和粮食供给情况,依据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12年河南省耕地、人口、粮食产量等的动态变化,计算了耕地压力指数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最后应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2013-2022年的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的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却逐渐增加,从而耕地压力指数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递减趋势。通过预测,2013-2022年河南省的耕地压力指数持续缓慢减小。可见,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能够减轻耕地压力,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旱地多元多熟高产模式,是从旱地麦玉薯三熟生产方式发展的,是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扩大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把现有的土地资源迅速转变为产业资源,我们于1998年在海拔600m区域的恩阳、清江等6个乡镇进...  相似文献   

18.
种植制度演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种植制度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进行农作制度的分类和比较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状况,研究方向上各有测重;人少地多农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侧重于经济效益及其资源和环境保护;而人多地少属于生存型农业的亚非国家,则侧重于增产潜力,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农业资源,二是如何生产足够的粮食,我国在种植制度方面的研究,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主要是以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围绕以间套复种为主要内容的多熟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为研究重点,50-70年代以扩大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提高粮食总产;80年代以提高单产,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提高粮食总产,并逐步向高功能(高产量)高效益种植模式发展;90年代从高产高效种植实践与理论探讨,逐步走向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植制度的研究与演变又呈现出新趋势;首先,可持续农业是种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次,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再次,持续高效是种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旱地种植在重庆市的地位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年均温17~19℃。≥10℃积温为6000~6800℃.年总降水量1100~1300毫米,日照124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处于国内寡日照的地区之一。劳力充足,人均耕地少。1986年底止有耕地1076万亩,农业人均有地为1.01亩,全市人均0.77亩。在总耕地中旱地385万亩,占总耕地的35.8%,历来重视旱地种植.1986年旱地产粮达228.5万吨,亩平593公斤,而产量却占总产的41.5%,产值达(粮食、经作及间套蔬菜)10.2亿元,占总产值的50%以上. 重庆市旱地种植制度是逐渐发展的,到80年代初基本上普及了麦/玉/薯三熟制。最近几年发展普及粮经间套中厢分带轮作制。到1986年面积达65万亩,占适种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择了产量潜力高但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显著不同的少穗大穗型核生2号、多穗小穗型烟农15及中间类型的泰876161品系,进行了品种-空背宽度-边际效应相关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l)在间套行较窄的情况下,选择多穗小穗型品种有利于发挥边行增产作用,在间套行较宽的情况下,选择中穗或大穗型品种则更有利于发挥边行小麦的增产效果;(2)边行小麦增产,大穗型核生2号以增加穗数为主要特征,小穗型烟农15以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为主要特征,中间型的泰876161则是相对的穗数、粒数与粒重协调增加;(3)随空背宽度加宽,边行增产幅度提高,大穗型核生2号是增穗为主,穗粒数比重不变,粒重比重下降;小穗型烟农15是穗粒数比重提高,穗数比重持平,粒重比重下降,中间型泰87616正则是穗数、粒数比重协调增加,粒重比重下降;(4)边2行小麦的增产作用与品种和边1行的增产幅度相关,40cm空背下,少穗大穗型核生2号边2行增产幅度最高,其次是中间型泰876161,多穗小重型烟在15几乎无增产效果,空背加宽,边1行增产幅度提高,使边2行的增产幅度下降,甚至减产,100cm空背下,大穗型核生2号边2行较内行稍有增产,而小穗型烟农15和中间型泰876161则边2行出现减产,以边1行增产幅度最大的泰87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