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建设历程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安定区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坚持不懈兴修水平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发展集雨节灌、提高旱作农业水平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定西市安定区大力推进以梯田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加快全区梯田进程,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旱作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模式,包括兴修梯田、地膜覆盖、种草养畜、改善生态、循环利用等内容,评价了旱作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安定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安定区东河源项目新修梯田1 333.33hm2,配套田间道路118 km,截排水沟1.95 km、谷坊99道,营造水保林160hm2,地埂种草25hm2。该项目建设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文章分析了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引洮工程对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实际,提出了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家川县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县,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张家川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布局,实行梁、峁、沟、坡兼治,田、林、路、渠配套,切实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治理与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形成"修梯田—抓科技—调结构"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范红萍 《甘肃农业》2009,(10):78-78,81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定西市就开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曾涌现出了安定区的大坪、通渭县的杏树湾、临洮县的羊嘶川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983年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区)被列入国家“三西”建设进行重点治理以来,定西市进一步加快了梯田建设进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重新确立了梯田建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基础地位,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使全市梯田建设形成了以县域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合理配套、  相似文献   

8.
陇西县是甘肃省贫困县之一,水平梯田是当地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近年来,人工梯田建设严重滑坡,陇西县及时探索和开展机修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主要经验和作法,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鹏 《甘肃农业》2022,(2):77-80
近年来,安定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本文以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两证一标"追溯管理、"三品一标"认证为例,浅析利用标准化基地建设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的做法,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积极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创新实施“五挂钩”建设机制,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阐述了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源  李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252-254
对甘肃省梯田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出梯田建设的3个历史阶段和梯田建设的成效。梯田在甘肃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梯田建设进入改造升级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实现路径。最后对目前较为典型的梯田产业联动模式进行梳理概括,并提出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小燕 《甘肃农业》2009,(11):29-30
梯田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梯田建设在秦安县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才兴起的。水平梯田不仅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且已成为渭北梁峁沟壑区发展粮食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对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保证粮食逐年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秦安县过去是一个十年九旱、连年吃回销粮最有名的穷地方,因此大搞梯田建设,发展早作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愚公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刘鹏 《甘肃农业》2016,(18):45-47
清水县以产业化富民为主线,紧紧围绕"修梯田、兴水利、建路网、铺全膜、栽果树、调结构、促增收"的思路,把梯田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通过梯田这个平台,农业产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山地梯田挑起了清水农业发展的大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保障工程。  相似文献   

14.
在水土保持方面,梯田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加快了梯田的建设速度。本文以张家川县为例,对当前梯田建设成效与做法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梯田产业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县乡公路、乡村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梯田产业道路的发展对促进农产品流通,方便农业生产,促进果园主导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实现山水田林果路村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梯田产业道路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甘肃针对陇中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大面积农村梯田建设.但是由于当地严酷的自然条件,好多人选择了外出务工或异地搬迁等,导致大面积梯田地出现了搁荒现象.针对目前现状,作者就提升实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生产条件上缩小城乡差距,有力地推动早地农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进行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天祝县是甘肃省梯田建设工程2012—2016年47个重点建设县之一,通过2012—2013年的建设施工,对该项目的机修梯田施工设计进行探讨,以提高机修梯田的工作效率。通过坡改梯的建设,解决了旱作农业区水土流失问题,使耕地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徐鸿耀 《甘肃农业》2012,(12):39-40
近年来,甘肃针对陇中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大面积农村梯田建设。但是由于当地严酷的自然条件,好多人选择了外出务工或异地搬迁等,导致大面积梯田地出现了搁荒现象。针对目前现状,作者就提升实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生产条件上缩小城乡差距,有力地推动旱地农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进行调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瑞  杨芸 《甘肃农业》2004,(4):15-16
毛泽东的农业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在农业发展中 ,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新世纪安定区如何发扬毛泽东的农业思想 ,发展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小康目标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举措,在安定区已显示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从发展现状看,当前.安定区农产品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多数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