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民法院受理一起相邻梯田纠纷案。何某因改造自家梯田,导致位于上方的梯田大面积塌方,最终"吃"了一场官司。据了解,范某向余某承包的梯田与何某梯田相邻,范某梯田位于何某梯田的上方。自2015年起,范某在该梯田中栽种火龙果,经济收入不错。然而好景不长,范某原本平静安稳的生活被挖掘机的轰隆声震起了波澜。  相似文献   

2.
刘懿平 《甘肃农业》2013,(22):30-31
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水利部命名的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就是要紧紧依托百万亩优质梯田资源,继续弘扬“庄浪精神”,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梯田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庄浪县是全国首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在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之后,庄浪县积极推进梯田综合开发,由梯田产业大县向经济产业大县转变。在分析对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元阳县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利用梯田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采取“企业+技术+农户”方式,努力提高粮食品质.促进粮食从普通型向高档型转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耕种梯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降雨量下黄土高原坡地和梯田土壤水分的运移及分布情况。[方法]以黄土高原陕西乾县为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梯田与坡地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结果]梯田和坡地土壤含水量空间垂直变化分为4个层次:1土壤水分速变层(10~40 cm)。该层梯田土壤含水量大,坡地土壤含水量小。该层受水文气象、耕作措施、冠层覆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变化较大。2土壤水分缓变层(40~80 cm)。该层土壤水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小,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该层梯田土壤含水量大,坡地土壤含水量小。3土壤水分过渡层(80~100 cm)。该层坡地土壤水分变化缓慢,而梯田土壤水分变化迅速,即开始由大向小快速突变。4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100 cm以下)。该层梯田土壤含水量小,坡地土壤含水量大。[结论]初步掌握了黄土高原乾县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东南稻作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黔东南梯田及农耕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从黔东南梯田(腰带梯田、鱼鳞梯田和石砌梯田)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各类梯田的工程特点和生态价值,并讨论了如何挖掘和保护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00-102
梯田既是一种农耕方式,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景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梯田文化及其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涉及梯田的起源与发展、梯田文化及其开发价值、以及梯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尤其是对当今全国各地的古老梯田遗存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湖南娄底紫鹊界梯田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梯田形成、梯田水资源利用和梯田发展3个方面对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进行了比较,发现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都是人工创造的湿地,其可持续发展±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随着与外界交流增多,它们的可持续性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河哈尼梯田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保护梯田科学合理利用自然的方式和梯田文化景观是一个重大的综合性课题。该文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总结了发展农村能源对保护红河哈尼梯田起到的促进作用,得出了发展农村能源有利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江那诺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田区面临着缺水现象严重、梯田面积逐年减少、保护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实现元江那诺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发展模式:扩大梯田保护区的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为稻作农业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森林生态系统;统筹规划,发展哈尼梯田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建立补偿机制,实现梯田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和完善哈尼梯田的保护法规,并加大哈尼梯田的研究力度,为哈尼梯田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地与文献调查表明,联合梯田的发展与历史上人口迁徙密切相关;稻作制度随时间推移由早期的一熟制向多熟制发展,随海拔高度增加由低海拔的三熟制向高海拔的一至二熟制转变;稻作模式由单季稻向丰富多样的复种轮作、间作以及立体种养转变。联合梯田目前保留了稻薯复种轮作、瓜稻复种轮作、烟稻复种轮作、稻草复种轮作、稻菜复种轮作、稻豆间作、再生稻栽培、稻鱼共作、稻鸭共作等9种典型稻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践经验,结合宁夏具体情况,分析研究了新修梯田的作用、梯田的分类、梯田类型的选用、梯田规划和设计及梯田修筑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海生  金连根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45-145,155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梯田群.但目前云和梯田湿地还存在着生态系统脆弱、相关利益群体不协调和梯田湿地旅游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途径:大力发展梯田生态旅游;建设梯田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实行梯田稻田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山地区实际情况,以土坎水平梯田为例,介绍了梯田建设工程中梯田断面设计与排水沟断面设计,具体阐述其参数的选取与数值计算,并对梯田建设工程提出建议,以期为黄山地区梯田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伊富高梯田不仅是菲律宾的重要遗产,也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生态、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恢复力是一个生态系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保持其内部结构、功能稳定的基本能力,恢复力的高低代表了系统当前是否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并能够一定程度上决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通过对伊富高梯田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浑都安梯田的恢复力进行评估,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浑都安梯田整体恢复力中等,社会恢复力较高,其中在文化资本、人力资本、住房水平等指标具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在收入水平、物质资本及获得信贷能力3个指标表现相对较弱,针对于此,可通过增加农户收入的多样性、在梯田周围建造市场及提高农户理财意识等措施来进行改善;浑都安梯田的自然恢复力相对较低,其中在森林覆盖及保护区域两项指标拥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在生物多样性、害虫与疾病、灌溉状况等其余指标均表现为中等偏下水平,针对于此,可通过向农户提供传统品种种子、采用生物方法防治梯田内作物常见虫害及疾病、对梯田内部传统灌溉设施进行修缮等措施来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6.
谐波分析理论在梯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谐波分析与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梯田土壤水分及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梯田土壤含水量平均比坡耕地高出15.7%;梯田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因而,梯田增墒保水、抗旱能力强.就梯田的切土部位和填土部位来说,切土部位的含水量平均高出填土部位的25.8%,梯田的切土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能聚集并保持更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17.
稻作梯田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和山地。它的产生与土壤的淋滤——粘化和酸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梯田都分布在碳酸盐已被强烈分解和淋洗、物理风(?)彻底、pH<7.0,一般在6.0以下的土壤。这种土壤如作旱地,农事操作费工,作物生长不良。渍水耕作,则可大大减少土壤酸度,使某些营养物质向有效态含量转化,改善农业劳动强度,增加农业收成。稻作梯田,是一种爽水型水稻土,土体构型好,水热条件适宜,农业耕作容易均匀一致,水稻的生长发育、抽穗和成熟较坝槽田均匀整齐、产量稳定。稻作梯田有机质分解快,常表现出养分收支不平衡,肥力渐减,产量较低的现象,应当随时补充有机质,予以培肥。另外,山地梯田的串灌串排,养分易流失;丘陵梯田水源欠缺以及冬季利用率低等,也是值得注意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源  李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252-254
对甘肃省梯田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出梯田建设的3个历史阶段和梯田建设的成效。梯田在甘肃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梯田建设进入改造升级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实现路径。最后对目前较为典型的梯田产业联动模式进行梳理概括,并提出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梯田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近十年显著增加。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梯田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及居民的感知、梯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梯田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等方面。今后梯田旅游应继续强化理论探索、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梯田人地关系、梯田旅游者特征与行为偏好以及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梯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