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感到盆景艺术在创风格立流派方面,各有所说,各有所爱。这种内在的流派之争,是否有利于盆景艺术的发展?是以创风格为主,还是以立流派为主?仅谈些个人看法。盆景原本无派,只是近百年才分化而立。犹如戏曲唱腔中的流派出现一样,经传入子弟的宣传与第三者的张罗所致。然戏曲唱腔流派的产生基础,是以个人的表演风格为楷模,并受此约束与发展的。想来盆景中流派的产生也是这样。原本是以个人的表现风格为楷模,并受此约束与发展。只因传入多了,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盆景界,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盆景不好,盆景不应有流派等等。对此,笔者实难苟同!现就盆景流派等问题,阐述我的观点,请盆景界同仁评判。第一,中国传统盆景问题。中国传统盆景,尽管有一些地方风格和流派,但缺乏论述这些地方风格和流派的理论著作。近几年有些盆景工作者编写的一些地方风格和流派的著作,也不  相似文献   

3.
盆景是起源干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发展至今已经超出了几个主要流派、几个盆景大省的范围。能够反映中国盆景的历史渊源、地方风格,以及传承与发展诸方面的情况的,作为国内一个主要流派的苏州盆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是中国盆景历史与现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开展盆景艺术风格、流派的讨论,重点应放在分析流派产生与形成的背景、条件,流派在盆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对盆景创作的影响方面,不应当以流派论盆景作品的优劣。更不应站在地方流派本位主义的立场上,各执己见,对流派作夸大宣传,甚至纠缠在风格和流派的表面形式上。对流派的评价要掌握分寸,恰如其分。一个地方产生和形成流派,表明那个地方盆景创作的繁荣,作些介绍,以利交流,当然是好事。但是流派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讲流派,离不开时代背景地域及人文因素。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因此,流派应是那些在艺术风格上有共同倾向或  相似文献   

5.
陆文龙同志发表在《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第12期上的《也谈盆景的风格与流派》一文,关于先创各自风格再立流派的见解是正确的。但对流派的理解,值得商榷。按陆同志意见,只要数量“多”,加上“千遍一律”的“程式”或“形式”,就形成了流派。事实上,流派绝不仅仅是某一位“个人”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征,被子弟们千篇一律地重复而成。模仿不是艺术,更谈不上风格,千人一面怎能称流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盆景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仅仅“五大流派”已再不能说明整个中国盆景的发展现状。浙江、湖北、福建、安徽等地盆景的构思和造型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我国盆景事业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富有蓬勃的活力。也可说目前我国盆景正处在新风格、新流派诞生的前夜。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笔者认为,搞好盆景艺术的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诸因素的影响,盆景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区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领风骚的多种流派及风格。  相似文献   

9.
彭春生同志关于举办《中国地方风格盆景展览》的倡议,对于促进我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要使这次展览办得具有学术性,能对我国盆景艺术理论的提高有所裨益,最好先展开关于风格与流派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盆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发展至今已经超出了几个主要流派、几个盆景大省的范围。能够反映中国盆景的历史渊源、地方风格,以及传承与发展诸方面的情况的,作为国内一个主要流派的苏州盆景具有一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占地8公顷,草房结构,分盆景史料、中国各流派盆景实物、元明清历代盆景盆与几架、现代盆景风格及有关盆景的诗书画等八大类陈列。还展出了绿园在国际国内获奖的奖牌、奖状、照片数十件。绿园盆景在创新方面卓有成效。苑中,对绿园从创业、发展、壮大之历史足迹都有真实  相似文献   

12.
说到如皋盆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如皋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宋代,必十明清。经过数百年来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如派盆景,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各大流派中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3.
庄文其先生在去年12期上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盆景界同仁需于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承认风格流派多样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纵观古今中外的各门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与相互竞争,是普遍现象,也是该门艺术兴旺的标志,并且藉以推进自身的进步。西方绘画史是如此,中国绘画史也是如此。就是当今中国盆景不也存在公认的苏派、扬派、海派、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不要轻易称派。我们也深感这是一种需要十分慎重的事。我在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3期《谈盆景艺术风格》一文中说过:盆景界流派的提法,有其利,也有其弊。可以推动各地盆景事业的发展是其利,容易造成门户之见是其弊。事物总有正反两面。既然流派的弊病不足以阻止流派的继续流动和发展,看来我们浙江也就不能不随大势所趋而加入这一没有被冻结的洪流。岂但如此,我们还深感海内不少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盆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通过历代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艰辛创作实践,在全国已形成各具风格流派的盆景艺术体系,成为园艺科学中造型技术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高级的艺术瑰宝。如今,盆景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2004,(8):50-50
不久前,"中国商标服务网"网站上公布了广东省潮州市盆景协会副会长陈歆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为他的盆景向工商部门注册上了名为《石敢当》的商标(见附图)。这在盆景界里可是件新鲜事。在当今繁华的市场上,在千姿百态的商品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可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商标,唯独没有看到出售的盆景上标示注册商标。陈歆田的行为,可说是盆景商品化以来,为使盆景生产进一步纳入经济轨道,更好地开拓销售市场而采取的一项开创性举措。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为盆景注册商标,是促进盆景流通、发展盆景事业的一项战略措施。我国是世界盆景艺术的始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艺术积淀深厚,流派纷呈,风格  相似文献   

17.
由审美实践创造了盆景艺术从盆景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中,逐步认识了花早树木的自然之美,并把它作为审美对象,以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要求。这已有悠久的历史了。自魏晋以来,文坛上的山水诗、山水画以至山水园林,都有着高度的发展。在园林艺术发展中,派生出直接以自然树石为创作素材的些子景,纳山野景观于居室之内,即现在的盆景。又进一步以树木为主构成了树桩盆景,成为带普遍性的群众审美对象。而岭南盆景,在南方气候环境中,形成别开生面的地方风格,于晚近自成流派。仅这些事实,历史地说明树桩盆景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古典美学始终紧密联系,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习惯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所以鉴赏盆景艺术,必须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盆景发展的一个新动向:不管是哪个省、市、地区,大家都在努力创自己的流派、风格,这可以说是我国盆景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达到什么程度、什么水平方可称得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去年第二期载钱安同志关于《我国现代盆景的风格流派》一文,认为我国现代盆景可分为北派和岭南派两大主要流派。从地域、选材、手法和整体造型等方面分析,我以为我国现代桩景风格流派已不再是北派与岭南派的两军对峙局面,而已形成了以成都、杨州和南通等地为代表的北派,以厦门和广州等地为代表的岭南派与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中国盆景渊源流长,流派众多,技法不一,象形盆景只是其中的一种技法。象形盆景有其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经济的进步,人们崇向自然美和自然形的盆景。本文只就一盆象形榕树盆景的改形来探讨技艺,绝没有对象形盆景的贬褒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