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各国都加强了对汽车的技术改造,电动汽车运用而生。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主要动力,其电压可达600V,安全电压的直流电压不超过60V,交流电压不超过25V,电动汽车对车载高压电安全有较高的要求。文章对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电动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汽车工业正从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转型,48V轻混汽车可以实现高效的节能减排,满足中国国Ⅵ油耗排放法规需要,而且整车改动量小、成本增加相对较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在传统车的基础之上设计了48V轻混动力系统。首先,分析了12V/48V双电压电气系统架构,对48V轻混动力系统的布置构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P2布置。对48V轻混汽车P2结构的节能原理进行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精神,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通知明确,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  相似文献   

4.
为使我校研制的警务电动汽车、旅游观光车等车型多样化,在微型电动汽车基础上,设计某型号中型电动汽车车架结构。首先在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建立中型电动汽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其次对电动汽车车架进行预应力模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利用ANSYS Workbench的DOE优化模块确定角钢型号,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结果不仅改善了车架动态性能,而且将其质量减轻,在保证中型电动汽车结构稳定基础上,实现了车架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零排放、噪声低、环保等优点而得到大力推广的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对电动汽车加速、爬坡等动力性能要求,以及整车参数和经济性等要求,对电动汽车传动参数的进行了选择、匹配,通过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对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其参数匹配均能满足初始设计要求,验证了匹配和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的电机传动系统是电动汽车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其参数与匹配质量会对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带来极大的影响。以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为切入点,对传动系统参数选择方式以及匹配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优化探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电动汽车所运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文章通过对电动汽车机械自助变速器的控制研究,提出用于电动汽车的机械自助变速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机械式自助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并通过建立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模型,对电动汽车自助变速器进行研究和优化,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提高电动汽车换档的舒适性,通过优化换档过程来实现对机械自助变速器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型纯电动汽车的动力匹配及仿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动力电机、电池和传动系统传动比对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的影响,以某款电动汽车动力性要求对动力总成进行匹配。利用AVLCruise搭建整车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仿真。以续驶里程为目标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提高了整车续驶里程,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并网导致负荷峰值增加、电压偏差等问题,本文根据区域采样负荷数据,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时刻、充电时长以及充电量等因素进行可靠分析,确定数据特征关系。并基于充电特征分析结果建立了以用户充电需求、经济成本以及充电负荷峰谷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和负荷预测模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不同功率的优化配置方案进行求解。通过算法仿真运算和测试,验证了算法和模型的优化效果,证明了电动汽车特征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本方案提出的功率优化配置,可实现充电需求、经济成本、充电峰谷差的协调优化,保证电网和电动汽车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参数的区间优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减速比传统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间优化方法。优化的目的是在满足电动汽车基本动力性能的前提下,求优化变量的最大可行区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最优值。区间优化方法便于产品的系列化,可以解决传动系齿轮配齿问题。以XL2000型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参数的优化设计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汽车行业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纯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使用中零排放等特点受到了全球的注视关注。因此,研究和确认纯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中零部件参数设置优化算法十分关键。文章总结了纯电动汽车变速器可以用到的优化算法。文章主要综合讲述模拟退火法、混合智能算法、进化遗传法、Simulink软件优化算法在纯电动汽车变速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某纯电动卡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要求的动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参数进行了较为合理、简洁的选择与匹配。利用设计出来的动力参数在仿真软件CRUISE上建立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传动系以及车身的整车动力性模型,并用CRUISE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针对动力性能要求和续驶里程要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传动系传动比,并对得到的优化结果予以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法和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保证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稳定输出与安全行驶。该文分析了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构成要素,以一个高压电池组为控制对象,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部分及软件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结束后通过电池管系统测试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对优化方法进行检验,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纯电动汽车性能的设计指标,对农用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电池组及传动比等动力系统参数进行了合理匹配与优化设计.采用区间优化方法对减速器速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满足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以设计变量的最大可行区间代替其传统的确定性最优值,解决了传动系统齿轮的配齿问题.由优化设计结果,使用ADVISOR软件对整车动力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动汽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正在逐步代替燃油、燃气汽车等交通工具,但电动汽车的电量持续时间短限制了其发展,因此解决汽车电量持续时间成为了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设计针对电动汽车能源利用率低,电量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对电动汽车进行了优化处理,主要内容是把电动车制动产生的摩擦力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供蓄电池继续利用,并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元件,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而且不容易损害蓄电池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采用轮毂电机作为驱动装置,其簧下质量增加、垂向载荷增加等因素使汽车轮毂的强度和刚度都受到影响。因此,提出了对设计的轮毂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及优化。通过参数化设计轮毂结构,运用UG软件的NX Nastran模块对轮毂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选定模型材料及属性,创建网格单元,选定最大迭代次数,结合轮毂受力情况对模型施加约束及载荷,并以满足电动汽车轮毂强度条件下轻量化为优化目标,选定变量,得出优化分析结果,完成轮毂结构优化。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轮毂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减小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簧下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某款电动汽车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整车二氧化碳热泵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判别二氧化碳的泄漏量。搭建了基于CANape的整车数据采集系统,对整车在环境模拟舱中进行预处理。基于Coolpack制冷仿真计算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获得二氧化碳泄露量。结果表明,通过搭建整车二氧化碳热泵空调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利用专业的计算软件,能精确计算出整车热泵空调二氧化碳泄漏量,该款电动汽车在正常使用情况夏每月CO2泄漏量稳定在2 g左右,符合某款电动汽车的内部开发设计标准。该项研究为空调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电动汽车车联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平台的电动汽车智能终端系统。该系统由嵌入式单片机、监控平台、智能手机客户端组成,单片机从CAN总线获取车况数据、GPS获取定位信息,通过4G模块实现终端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从监控平台获取数据,实时监控车辆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电池检测系统、SOC估计系统及数据分析这三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进行了探究。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具有数据监测、热管理及安全预警等方面的功能。在优化了SOC估计方法后,过去应用该方法难以精准测量库伦效率的问题被有效解决,为之后保障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汽车工业正从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转型,48V轻混汽车可以实现高效的节能减排,满足中国国Ⅵ油耗排放法规需要,而且整车改动量小、成本增加相对较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在传统车的基础之上设计了48V"轻混动力系统。首先,分析了12V/48V双电压电气系统架构,对48V轻混动力系统的布置构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