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可以说,在生产、生活领域都需要应用大量的电力能源,要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关键。现如今,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效缓解了供电压力,使电力工程日趋完善、科学,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低碳电力系统政策制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同时协调好技术因素、制度因素等,适应电力市场模式、结构、规则。此外,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还要考虑低碳发电政策能够保持长久性。低碳电力市场设计基本问题规则的设计问题。在电力系统并网设计时,需要考虑并网增加容量是否满足系统要求,特别是清洁能源供电是否稳定。一般条件下,电网运行机构要  相似文献   

3.
人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源资源类型即电力能源,要保证电力运行安全、稳定,就要有效应用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对电力系统运行具有安全保障作用。但是电气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或超负荷工作也容易发生多种不同的故障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电气继电器保护的故障问题及其维护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的供应显得格外重要,我国的相关部门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还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足够的电力,为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电力基础。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进行加强,还要加强电力系统的变电设备维护,以此来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就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的发展来看,还有很多潜在的因素导致我国的电力系统不稳定,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制定出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减少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作为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特别是新时期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亟需大量稳定、安全电能的供应,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刻不容缓。文章从新时期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常见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期望可以确保我国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力营销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不断完善电力系统,采取合理的手段减少线损问题的发生,进而充分保障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有效减少能源资源浪费,而且促进整个电网运作的优化.本文对农电营销管理和线损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线损问题,希望对电力营销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电力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电力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在运行中也常面临许多安全问题。做好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性保障工作,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电力资源作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能源,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人们的正常供电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在电力系统中安装新型的电子传感器,不仅可以提升供电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还可以利用自动监测功能,为系统的控制提供更加精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继电保护作为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为电力传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条件。就我国目前电力系统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各类电力事故频繁发生,给供电企业和用户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深入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因素及其完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已成为摆在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电从发现至今,应用愈来愈广泛,现阶段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于电的依赖越来越大,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电,办公的电脑和日常的照明都离不开电力,任何行业的发展,现今也是离不开电力资源,电力工程的发展与建设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的建设给予更高的关注与重视。电力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不断合理与科学化,可以使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安全供电更加稳定为社会大众提供电量,本文就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现状及应用研究,先总结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以为电力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能够保障电力企业获得有效的效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电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电源数据统计规划;电力电量平衡;电气计算;接入系统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评估比;加强系统故障预报资料库的构建,最终实现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电力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这为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确保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检修工作。在电力设备检修中高压电气试验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也可以使电气设备的运行更加高效。但由于在进行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所以应加强对高压电气试验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对安全管理在高压电气试验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在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要从思想上、现场、安全以及技术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高压电气试验的顺利开展,希望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1当前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分析1.1电力计量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与信息化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全面发展应用,为实行电力计量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网络技术应用基础上,能够将电力系统中各类变电站以及电力用户客户端进行有效连接。还能促进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电力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统计工作便捷性不断提升。此外,还能有效降低计量人员自身工作压  相似文献   

13.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电力企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同时,设备维护力度也是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由此可知,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是保证电网安全输送电能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确保电力变电站电能分配与输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加大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力度,通过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情况加以监控,进而有利于降低电力系统运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能源的稳定供应,变电检修工作变得非常重要,检修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变电设备运行情况,对一些运行故障能够及时的解决才能够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的效率。本文针对变电检修技术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检修办法,希望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电能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而“电蓄能”技术对电能保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来安县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及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相关文件要求,通过在双创产业园利用电蓄能的技术优势,实现削峰填谷,保障园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能源增值、服务增值,在满足客户多元用能需求的同时,培育公司基业长青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电力资源在我国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其影响这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还关系着全社会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做好电力检修和维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文章主要从电力线路中最长出现的故障入手分析,分析了在电力线路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维护技术问题,积极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郭晓敏 《南方农机》2019,(5):137-13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也有了很大提升。就传统的电网管理而言,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极大地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如今的电力系统运行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就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运用电力资源以及电力系统的阶段中,要将系统中的电力电气设备检修充分的重视起来,并在最大限度上进一步的确保电力系统的长期化运行。但是对于电气设备的检修而言,其会牵扯到诸多专业化的技术,以及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则需要专业化的人士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就是电力资源,电力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电力自动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本文在分析了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电力电子电路方面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能让故障诊断技术得到全面的优化。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技术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电子电路方面的应用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