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已喷施烯效唑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90 000株/hm2高密度种植,探究不同时期喷施Opera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群体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高密条件下喷施Opera药剂,有利于增加夏玉米植株茎粗,提高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强叶片持绿性,延缓衰老;增加灌浆中后期子粒体积和干重,促进子粒灌浆。不同时期喷施Opera后夏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且产量提升6.78%~13.94%。喷施Opera可缓解密植对夏玉米生育后期产生的负效应,防止叶片早衰,增加植株生物量及子粒产量,且两个喷施时期表现为13叶期喷施作用效果大于8叶期喷施。  相似文献   

3.
叶丛期喷施烯效唑和亚精胺对甜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叶片喷施烯效唑(Uniconazole, UN)和亚精胺(Spermidine, SP)对叶丛期甜菜生长、根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利用化控技术提高该地区的甜菜产糖量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品种‘Beta796’为试验材料,设置CK(清水对照)、UN1(15 mg/L烯效唑)、UN2(30 mg/L烯效唑)、UN3(45mg/L烯效唑)、SP(100 mg/L亚精胺)、UN+SP(30 mg/L烯效唑,100mg/L亚精胺)共6个处理,研究在叶丛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和亚精胺对甜菜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含糖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0 mg/L烯效唑可增加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增加了0.58 mg/g;较CK降低了叶丛高度4.28%;较CK增加了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分别增加了200.9 g/株和0.36;根产量和产糖量较CK分别增加了19.86%和19.17%。烯效唑与亚精胺组合与单一物质相比,并没有显著促进甜菜的生长和增加甜菜的产糖量。  相似文献   

4.
化学调控对夏大豆株型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夏大豆播前用200~1000mg/L钼酸铵溶液拌种,始花后7d每升水加20~100mg烯效唑和100mg亚硫酸氢钠喷施叶片。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降低株高,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增加茎粗和根瘤数,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籽粒产量。其中以500mg/L钼酸铵拌种溶液和每升水加50mg烯效唑和100mg亚硫酸氢钠喷施叶片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8.7%。  相似文献   

5.
蔗糖基聚合物对玉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浓度为2%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在玉米各个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其对玉米叶片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基聚合物能明显提高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同时降低叶片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减少呼吸消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对雾培马铃薯脱毒小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雾培马铃薯植株叶片喷施烯效唑研究表明:5 ̄20mg·L-1的烯效唑可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扩大叶面积,增加根系和匍匐茎长度,同时,降低植株地上鲜重和整株鲜重。说明烯效唑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可促进叶片光合产物更多向植株的地下部分输送,有利于小薯膨大和产量的提高。叶片喷施5 ̄15mg·L-1烯效唑均可提高马铃薯小薯产量,其中以5mg·L-1增产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壮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苗  杨文钰 《玉米科学》2003,11(4):074-075
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光合生理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苗期叶片的PEP羧化酶活性增强,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加,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提高,浓度间以40 mg//kg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扬  刘亚亮  周奕含  张治安 《玉米科学》2012,20(4):86-89,94
以玉米和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50 g/hm2和300 g/hm2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子粒产量增加不显著;喷施450~750 g/hm2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比对照产量提高8.3%~12.0%,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增加;还能显著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喷施600 g/hm2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均能促进植株的碳氮代谢,提高了R5期前大豆叶和茎中的总糖及全氮含量,降低了R7期叶茎中的总糖含量,显著提高了R3~R7期叶茎中总糖含量的减少量;叶面喷施烯效唑提高了R2和R3期的碳氮比,却显著降低了R5期后的碳氮比;烯效唑提高R3~R7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在低(0 kg·hm-2)、中(32.4 kg·hm-2)、高氮水平(64.8 kg·hm-2)下,分别以喷施60,30和90 mg·kg-1烯效唑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综合碳氮代谢及产量的表现,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以施32.4 kg·hm-2纯氮,于V5期喷施30 mg·kg-1烯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和喷施时期(T0,播种时;T1,5 d秧龄;T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3类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的盆栽试验表明,土壤酸胁迫对各类自交系形态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地上部干重、功能叶干重和穗位叶面积等性状受影响较大。玉米自交系的耐酸性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自交系间各性状差异显著。酸胁迫下耐酸自交系Z01和Z03能较好生长,酸敏感自交系总体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以3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大喇叭口期通过田间涝害模拟筛选试验,测定叶绿素(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量、绿叶数等9个指标以及各指标耐淹系数,对自交系耐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叶绿素(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量、绿叶数、抽雄期、吐丝期、株高受到严重影响,对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最大,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株高、绿叶数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田间鉴定玉米自交系耐淹性的有效指标。采用综合耐淹性状作为评价参数,经聚类分析表明,先玉335选育二环系、 X1141/昌7-2、中农大678选育二环系等8个自交系属耐淹型自交系,京157/京52B、京157/MO17、京157/PHNB2等12个自交系属敏感型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大喇叭口期对渍水条件下的36个玉米自交系玉米进行50%遮荫和不遮荫处理,研究遮荫胁迫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自交系的耐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渍水条件下的玉米自交系遮荫后雌雄间隔期延长,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6个自交系的雄穗主轴长度显著降低,大部分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数无显著变化,株高、穗位高变化不一致。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呈极显著相关。以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11个耐阴性强且具有一定耐涝性的自交系LH01、LH04、LH14、LH17、LH21、LH23、LH24、LH27、LH28、LH32、LH33,可作为豫中南阴雨寡照地区的基础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苗期耐盐性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苗情、株高及干重变化率为分级指标,用浓度为250 mmol/L的NaCl溶液对9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069、F564/711、oh45/O2和黑玉米等8个自交系为高耐,黄早四、Mo17和ZP291自交系敏感或高敏感;以株高变化率、干重变化率和苗情的分级结果较为一致,其中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敏感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20.8%、51.0%、22.9%、4.2%和1.0%。  相似文献   

15.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荫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遮荫的方法,研究了27个玉米自交系耐荫性差异。结果表明,遮荫使所有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茎粗变细,株高降低,干物质积累下降,生物产量降低。不同自交系对遮荫的反应不同。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对其耐荫性进行了评定,将其分为耐荫性强、耐荫性中等、耐荫性弱3个级别。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1995年对105份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盐性鉴定.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受盐害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变慢;黄叶指数增多,干物重下降;根变粗,变短;侧根和根毛减少;节根条数增多;冠/根比值增大;叶细胞透性增大.在105份材料中,抗盐性强的玉米材料有15份,中抗的78份,不抗的12份.  相似文献   

17.
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A群、陕B群在多环境、少施肥和少灌溉条件下选育的33份玉米自交系和4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大田控水试验,调查玉米自交系的穗位叶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和茎秆强度等生理指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抗旱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穗位叶SPAD、茎秆强度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第2性状筛选指标。以子粒产量作为第1性状指标,可将37份玉米自交系划分4种类型,高产抗旱型12份,低产不抗旱型13份,低产抗旱型7份和5份高产不抗旱型。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指标,将37份玉米自交系可分成3种类型,其中,抗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2份,抗旱性中等的玉米自交系15份,抗旱性较差的材料20份。综合分析,2013KB-47、2013KB-37、KA225、KB081、L123098-2和KA105共6份玉米自交系具有穗位叶SPAD高、茎秆强度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和子粒产量高、抗旱指数高和抗旱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78份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试材,在温室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模拟,测定株高、茎粗、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等6项形态指标,估算各性状指标的耐旱系数,作为评价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参试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组测定的形态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变异幅度有明显差异。根鲜重耐旱系数、地上干重耐旱系数作为综合指标对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评价的贡献率优于其他指标。聚类分析将参试玉米自交系划分出5个耐旱等级,郑58、S121、W9813、6F576为极强耐旱,丹598、8723、中128、骨马4404等18份玉米自交系为强耐旱,HCL645、四-4112、C8605-2、龙抗11等25份玉米自交系为中度耐旱。  相似文献   

19.
以2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播种后21 d进行5 d的高温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胚根长、地下部分干重、根冠比和SPAD值共10个性状的耐热系数,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6%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技术综合耐热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1份自交系按耐热性强弱划分高耐热型、中耐热型、弱耐热型和热敏感型4类,筛选出2份高耐热型自交系KW4M029和DM08。总干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苗期简单、直观的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以88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对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鉴定,以产量抗旱指数(DI)、耐旱系数隶属度(SV)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散粉吐丝间隔期(ASI),对85份正常结实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度偏重干旱条件下,85份自交系在干旱处理区较正常供水区的平均株高降低,果穗变短、变细,空秆增多,秃尖增加,双穗率、百粒重降低,散粉吐丝间隔期(ASI)延长,产量平均下降42.9%。强耐旱自交系有6份,较耐旱自交系有16份,中等耐旱自交系有20份,弱耐旱自交系有29份,不耐旱自交系有14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