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菌恶唑、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和500 g/L异菌脲悬浮剂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2.
油菜和茄子是兰溪市粮油和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本文采用了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SC)与常规药剂(腐霉利WP、多菌灵WP、啶酰菌胺WG、嘧霉胺SC)在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对比试验,油菜菌核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和50%腐霉利WP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其中,50%啶酰菌胺WG处理的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在85%以上。大棚茄子灰霉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2种杀菌剂,防效为86.67%。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研究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6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以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药剂。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啶酰菌胺(用量750g/hm2)、50%咯菌腈(用量75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9.16%、87.95%和77.20%、85.84%;40%嘧霉胺(用量1 550g/hm2)、60%乙霉威.多菌灵(用量1 80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15%、66.71%和70.48%、62.65%;50%腐霉利(用量1 500g/hm2)、70%甲基硫菌灵(用量2 58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Boscalid)、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和己唑醇(Hexacon-azole)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井冈霉素和己唑醇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1.0692、96.2859和0.0240μg/mL;50%啶酰菌胺WDG 600倍液在第2次药后14 d对田间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63.53%,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 WP 1500倍液和5%己唑醇SC 6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对福建省三明市烟草灰霉病菌更具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毒力表现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悬浮剂>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对烟草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1.04%、89.39%和88.06%。[结论]推荐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用于生产上对烟草灰霉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经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EC50值分别为0.2055μg/ml和0.3509μg/ml;在200~400 g/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3次后,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5.58%~89.79%和83.87%~89.14%,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的防效。苗期在2 g/L使用剂量下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嘧菌酯及氟吗啉等6种杀菌剂对茄子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100 g/L氰霜唑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随着药量的增加,抑制率增长并不显著,但其EC50不是很高;40%百菌清悬浮剂和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两种药剂对茄子绵疫病菌的防效较低,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8.
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活体接菌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Boscalid)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室内毒力和对草莓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9803μg/mL,对草莓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200倍液药后60 d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达91.84%。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辣椒疫霉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游动孢子释放抑制法和室内盆栽,对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双炔酰菌胺、银法利、普力克、安博和阿米西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6 mg·L-1;银法利次之,其EC50值为1.41 mg·L-1 .银法利对辣椒疫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11.73 mg·L-1;双炔酰菌胺次之,EC50值为30.78 mg·L-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 000倍液的5种杀菌剂中,687.5 g·L-1银法利悬浮剂对辣椒疫霉病的盆栽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76.92%;其次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50%安博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均为69.23%.  相似文献   

11.
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应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以及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6.25~400.00 mg/L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效果为81.66%~100.00%,治疗效果为19.82%~78.88%;由于啶酰菌胺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较差,对施药叶片的上位和下位叶的保护效果均较低,施药后啶酰菌胺持效期为20 d左右。田间试验表明:啶酰胺施药量为150~350 g/hm2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68.89%~86.84%之间,显著优于多菌灵(750 g/hm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中药细辛的乙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抑菌作用和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在室内抑菌作用试验中,分别测试了细辛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细辛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正相关。细辛提取物稀释100~600倍均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与浓度没有正相关关系。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细辛提取物50倍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防治效果达到77.62%,与化学药剂处理达到同一显著水平,其治疗防治效果也达到了52.18%。  相似文献   

13.
7种杀真菌剂对蒜薹灰霉菌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7种常用杀真菌剂对蒜薹采后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保鲜克和施美清的4个浓度处理都能完全抑制蒜薹灰霉菌的生长,抑菌率均达到100%;施美特、山推007、盖克、醚菌酯、霜疫力克的抑菌率都高于95%,但灰霉菌对它们的反应灵敏度均不高,且对醚菌酯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几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较好的病毒抑制剂,用8%宁南霉素1600倍液、20%盐酸吗啉呱600倍液、0.5%氨基酸寡糖素600倍液、20%吗胍.乙酸铜700倍液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吗胍.乙酸铜7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山东济南、泰安、聊城、潍坊、莱芜、淄博6个蔬菜产区采集感叶霉病的番茄叶片,经分离纯化后,培养得到126株番茄叶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对3株代表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地区的126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基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价咯菌腈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结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30和0.80 μg·mL-1,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值均>100 μg·mL-1。不同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群体间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潍坊地区叶霉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43 μg·mL-1;淄博地区叶霉菌株敏感性相对较低,平均EC50值为0.79 μg·mL-1。泰安、济南、聊城、莱芜地区的叶霉菌株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0.75、0.71、0.58 μg·mL-1。咯菌腈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6-1.69 μg·mL-1,平均值为0.64 μg·mL-1,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2016-2017年田间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在60.75 g a.i./hm2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21%-75.02%和61.94%-70.6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0 g a.i./hm2、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与氟吡菌酰胺150 g a.i./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咯菌腈有效成分为40.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和治疗防治效果。2017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0.25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孢子萌发基本无抑制作用,山东省6个蔬菜产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相对比较敏感。该药剂在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浓度40%嘧霉胺sE进行黄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灰霉病发病初期,1hm^2用40%嘧霉胺SE(有限成分)469—562.5g对水750Kg,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3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为80%以上,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戊唑醇防治几种果树病害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苹果轮纹病施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对大棚栽培的桃褐腐病施用25%戊唑醇水乳剂2000倍液,对葡萄白腐病施用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其防治效果优于目前生产上常用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张雪辉  唐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1973-1975
[目的]探讨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的抑制效果,为利用该菌开发新的生物农药应用于番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水浸片法测定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生长及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通过田间调查法测定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平皿中抑菌圈的平均直径为32.0 mm,对病菌孢子萌发的平均抑制率为97.4%,盆栽防治效果无论接种前施药还是接种后施药的相对防效均在60.0%以上.[结论]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