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调查红枣食心虫发生特点发现,红枣食心虫主要是1~2代发生,且在6月上旬时为越冬成虫始发期,而发娥高峰期则其中在7月的中旬和8月的下旬,一般情况下成虫都是昼伏夜出较多,而活动性最强的时间段则集中在01:00—03:00时,枣内出现的幼虫会有11~23d的生活,平均为17.7d。如果在果内有第1代幼虫蛀入,则会发生很多枣落下的情况,而在枣内有第2代幼虫蛀入时,则会发生枣核硬化的情况,而这个时候的虫枣也就不会再发生脱落的事情。采用药效试验结果发现,在对红枣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进行控制上,采用白疆菌对土壤处理的方式将会起到显著的作用,且对树上喷洒农药灭扫利及红枣食心虫的卵孵化等则有着非常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1.大豆食心虫 1.1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在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一9月初人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  相似文献   

3.
<正>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幼虫蛀食幼嫩豆粒,形成兔嘴,破瓣,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发生特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中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习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至9月初入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大豆食心虫成虫在下午4-5时最活跃,进入盛蛾期雌  相似文献   

4.
1.大豆食心虫 1.1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在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9月初入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  相似文献   

5.
梨实蜂是梨树栽培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膜翅目叶蜂科,果民俗称花钻子、白钻眼。梨实蜂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梨树发芽时化蛹。成虫羽化时间与当地气候有密切关系,在驻马店梨树盛花初期是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的第2 d即开始产卵,卵期5~7 d后幼虫开始孵化,稍大时蛀入幼果中为害。梨实蜂是以幼虫蛀食花蕾和幼果,造成梨树严重落花、落果,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一、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南和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僵果、玉米秸秆内等处结茧越冬。在黄河流域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片背面或树冠内膛的叶片上,以双果、三果或贴叶果着卵较多。卵散产。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孵化后,在果实上爬行很短时间即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果外或果内吐丝结茧化蛹,个别幼虫爬到树皮裂缝处化蛹。第一代成虫发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仍产卵于桃果上。7月下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蛀果危害。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一、危害症状1.桃小食心虫。成虫为灰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苹果、李子、杏等,每年发生1~2代。第1代成虫一般于6月中下旬羽化,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幼果为害。8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2.李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是黑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李子、苹果、梨等,每年发生2代,以茧在土中越冬。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在果实上产卵,约1周便孵化为幼虫,而后钻人果内为害,被害果变红易  相似文献   

9.
桑磊  孙兴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62-163
樟三角尺蛾在上海1a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24021.23mm^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7d、3~4d。幼虫期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除虫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及1%阿维菌素,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1、特征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2、习性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1、识别与生活习性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相似文献   

13.
<正>枣瘿蚊又叫枣蛆、枣卷叶蛆,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幼虫危害枣树嫩叶,受害嫩叶从两侧叶缘向内卷成筒状,叶色变为紫红色,质地变脆、变硬,最后变黑枯萎。花蕾被害后不能开放,花萼膨大,直至枯黄脱落。为害幼果时,幼虫蛀食于果心内,不久变黄脱落。1.发生规律。枣瘿蚊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树下土壤表层结茧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冬枣  相似文献   

14.
<正>柿蒂虫又叫柿子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柿果为害,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对柿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1柿蒂虫的生活习性柿蒂虫在黎城县1年发生2代,1头柿蒂虫幼虫可蛀食4~6个柿果,老熟后在树干和老皮裂缝内、树干附近土中越冬。其成虫喜欢昼伏夜出,多在果梗与果蒂相连处产卵。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2005,(5):24-24
棉、麻为、害豆类作物:玉米、高梁、谷子为害症状: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幼虫为害棉花蛀入嫩茎,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铃引起落铃、腐烂及僵瓣。发病特点:玉米螟发生世代,随纬度变化而异。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1~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玉米螟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各地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广西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湖…  相似文献   

16.
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红枣桃小食心虫在陕西延川1 a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1 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应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枣树近2.0 m高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和0:00~4:00时间段,其中在0:00~2: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测报和防治红枣桃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1.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一、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