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 ,是香蕉毁灭性病害 ,也是广东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 1 998年我站抽取样本 ,经华南农业大学真菌研究室鉴定为香蕉镰刀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 .cubenseSnyder&Hansed)。该菌因小种不同而危害不同的蕉 ,主要寄主有香蕉、粉蕉、西贡蕉、香芽蕉等。1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情况香蕉是岭南四大佳果之一 ,在水果种植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投入少、产出高 ,成为深受我市果农欢迎的高效益产业之一。自 1 998年以来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开始零星发病危害我市的香蕉 ,近两年有进一步蔓延扩展之势 ,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香蕉的主产区,香蕉黄叶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时有发生,蕉农对这些病害非常头疼.现给广大蕉农介绍这几种病害的防除经验,供参考.1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名香蕉黄叶病、巴拿马病)1.1病原症状此病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为镰刀菌属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主要侵害香蕉维管束,使叶片变黄、凋萎、倒垂,严重时全株枯死,干枯的叶片倒垂在枯干上.纵剖假茎,维管束呈褐色条纹,横剖呈褐色斑点或斑块.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该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故该病又称巴拿马病。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香蕉被枯萎病感染后,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引起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它有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出现最晚,但其危害性最大。本文就近年来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学防治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威胁。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振中 《植物检疫》2006,20(3):198-200,F0004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的检测与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严进  吴品珊 《植物检疫》2007,21(5):301-303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发生与蔓延对我国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加强检疫和监控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该菌的分离培养检测、PCR及营养体亲和性(VCG)等检测方法。与传统分离鉴定相比较,PCR与VCG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香蕉种苗质量的检测水平。此外,本文还从多个方面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番茄枯萎病致病镰刀菌种类鉴定及优势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镰刀菌(Fusarium spp.)是真菌的一个重要属,分布极为广泛,是多种重要植物的病原菌。其中,由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植物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真菌病害。病菌从植物根部侵入,扩展进入维管束,造成植株枯死,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国内外已报道的被严重为害的作物有棉花、甘蔗、香蕉、番茄、黄瓜、哈密瓜、西瓜、大  相似文献   

9.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G.Winter)Honey)是核果类褐腐病的重要病原,偶尔也危害仁果。该菌一般发生在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在欧洲被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欧洲2001年在法国首次发现该菌,继而在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  相似文献   

10.
香蕉—水稻轮作联合添加有机物料防控香蕉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 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难以防控的难题, 采用水稻轮作同时添加有机物料(椰糠、稻秆和桉树皮)的方法, 研究了其对香蕉枯萎病高发病蕉园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OC)和其他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 轮作水稻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中FOC的数量, 从而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其中轮作水稻处理比未淹水未种植水稻处理FOC的数量下降了71.5%, 下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81.7%; 与未种植水稻但淹水的处理相比FOC数量下降了47.8%, 下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71.2%; 种植水稻同时添加水稻秸秆能够显著增强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和对下茬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 相比未添加物料轮作水稻处理, 尖孢镰刀菌数量下降了36.2%, 下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50.0%。同时, 水稻轮作同时添加有机物料处理及其下茬香蕉的种植, 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水稻种植期间不同处理的可培养真菌与放线菌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 而在种植香蕉后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在水稻种植与香蕉种植期间随着时间的增加未呈现出规律性。结论:水稻轮作联合稻秆的添加能有效降低土壤中FOC的数量和下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商鸿生 《植物检疫》2006,20(4):249-252
苹果黑星病菌是新公布的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描述了该病在国内的发生历史及病原菌鉴定特征.提出了产地检疫、果品检疫、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检验方法,并提出了该菌的检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芦笋枯萎病     
章桂明 《植物检疫》1993,7(3):200-202
芦笋枯萎病是芦笋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它常和芦笋冠腐病 Fusariumminiliforme 一起造成芦笋严重衰产、老芦笋园无法更新。该病的发现很可能始于1921年,当时 Cook 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现了一种称之为“Dwarf Asparagus”的新病害,经实验证明是由一种待鉴定的镰刀菌引起,1941年 Cohen 和 Heald 对为害华盛顿芦笋的枯萎病菌进行了鉴定。之后到  相似文献   

13.
值得关注的大豆新病害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吴品珊  严进 《植物检疫》2003,17(4):226-228
大豆病害在世界上报道有上百种 ,其中大豆疫病菌、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危害大豆的有害生物是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但近年国外大豆病害的发生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一些新兴的、重要的病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防止这些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口大豆传入我国 ,避免对国外大豆上病害的了解停留在大豆疫病菌等有害生物上 ,现着重介绍几个近年在国外发生普遍、经济影响大、中国没有分布、随大豆传入风险高的新的危险性真菌病害 ,从而对大豆真菌病害有新的认识。1 大豆突死综合症一种镰刀菌引起的大豆突死综合症 (英…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EB33的生防机理,检测了该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利用基质协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该菌株脂肽类化合物的种类,评价了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FOC4)形态、镰刀菌酸合成的影响,以及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潜力分析。结果显示,BEB33基因组中编码有surfactin、fengycin、iturin和bacillomycin D 4种脂肽类物质合成酶基因。使用M9培养基发酵能产生surfactin、fengycin和bacillomycin D 3种脂肽类物质;脂肽类粗提物可导致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细胞膨大,细胞膜穿孔,镰刀菌酸产量降低70%;并发现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不同处理中,枯萎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7.67%、23.22%和36.56%,病情指数分别降低38.09、28.56和35.87。本文所获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该菌株进行香蕉枯萎病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本试验对从海南省东方、八所、黄流、三亚和广东省湛江、徐闻、海安等香蕉种植地采集的根际土样进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得到放线菌菌株139个。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8个。进一步试验表明,其中4个菌株不仅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的菌丝生长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另外14个不同专化型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分别将这8株放线菌发酵上清液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混合12h后,有6株放线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8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株放线菌对香蕉枯萎病防效达86%以上,极显著地高于恶霉灵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巴拿马进口香蕉上分离获得的尖孢镰刀菌,编号为 NP1800,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进行“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米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用该菌作试验菌种,在他们试验的9种尖孢镰刀菌中,NP1800是对玉米幼苗致病性最强的菌株。尖孢镰刀菌是广寄主专化型的。我们认为该菌除为害香蕉之外,还有可能为害其他农作物。因此我们进行了尖孢镰刀菌对玉米苗期的侵染试验。获得了以下4方面的数据:(1)不同玉米品种注射接种的发病情况(2)尖孢镰刀菌对不同玉米品种发病回收统计(3)注射接  相似文献   

17.
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世界香蕉产业,而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剂。开发快速诊断技术以加强检疫,控制其传播速度,同时加快选育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该病的根本策略。然而,无论是研发快速诊断的分子技术还是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都需要深入了解病原菌的群体结构及其基因多样性背景。香蕉枯萎病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异与进化,已分化出4个生理小种,23个营养亲合群和多个基因多样性类群。本文从香蕉枯萎病的起源及其病原菌培养性状、生理小种、致病性、营养亲合群及基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林雄毅 《植物检疫》2004,18(5):317-318
美蕉又称粉蕉,是芭蕉科芭蕉属丝蕉类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稳产、果实酸甜可口等优点,是闽南内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主要发展的作物之一,我县现有面积达1000hm2,美蕉巴拿马病,又称镰刀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菌存在着多个生理小种,危害美蕉隶属于第1生理小种(race 1),是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近几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忽视检疫防治工作,造成该病发生蔓延,极大地制约着美蕉产业的发展,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破坏香蕉维管束的全株性土传病害。本研究旨在探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遗传多样性。以30株采自我国广西的香蕉枯萎病菌,16株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我国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为对象,采用伤根灌淋法测定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力,然后用筛选到的ISSR引物对46个香蕉枯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3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和1个茄腐镰刀菌)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广西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1)8株,致病力强、中、弱类型比例分别为62.5%、12.5%和25%;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22株,致病力强、中、弱类型比例分别为18.18%、63.64%和18.18%。14条ISSR引物扩增出237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61个,多态性比例为67.93%,遗传相似系数0.76~0.96。聚类分析显示,以遗传距离0.80为阈值时菌株被分为8个类群,所占比例分别为4%、10%、60%、16%、4%、2%、2%、2%。第三类群全部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第一、二、四和五类群总量的70.59%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第八类群为香蕉枯萎病菌3号生理小种。结果表明,在香蕉枯萎病菌与寄主协同进化中,广西的FOC1和FOC4出现明显致病力分化。1号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样性比4号生理小种丰富。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与海南、广东的FOC4遗传相似性较高。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类型与遗传多样性相关。致病力变异与遗传多样性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对香蕉枯萎病菌种群扩张机制探讨、遗传动态分析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MaxEnt预测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在美洲地区引起橡胶树严重的落叶病害,是亚太地区国家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在MaxEnt预测全球范围内气候条件适宜该菌存活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寄主分布推测该菌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显示,在54个天然橡胶种植国家或地区中,除了该菌目前分布国家或地区、几内亚比绍和马里,其余33个国家或地区气候适宜值大于10的区域为该菌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加强这些区域的调查监测对保护当地橡胶种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