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域的生态问题与恢复重建的基本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地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分析,在总结了多年来该地区生态治理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北干旱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建立长期无灌溉近自然植被体系的可行性,并且使西北干旱地区受损生态环境系统逐步达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途径;通过封育、科学补播及生态绿化等方式促进和实现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调控和恢复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5):168-170
湿地公园自身的景观结构变化影响了系统景观的生态过程,公园系统内和系统以外流域不良的景观结构制约了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如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对本地物种的多样性生长产生抵触作用,并能消灭本地物种的生长能力,因此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已有研究,主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生态评价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及其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成为全球化的重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也深受影响,其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受到影响.该文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生态设施景观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调控方法,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分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空间破碎化、景观粒度、人工影响与景观不稳定性、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格局和景观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快速城市化地区基础生态设施表现出高度破碎化、高度人工化和生态不稳定性、低生态服务功能、低景观连通度等特征,并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和城市化区域呈梯度差异分布.而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特征、区域管理政策、交通系统和历史文化因素是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设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分析,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压力与承载力评估、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估量,以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为基础的多尺度综合调控机制.运用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原理,综合研究城市化条件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布局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优化调整机制,为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景观生态学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九敏  刘玉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37-13838
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系统论述了河岸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功能、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内涵及河岸生态修复的内容。笔者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修复问题的思路,有利于河岸生态恢复实现生态、环境、景观和经济等综合功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边疆特殊干旱地区的石河子市为例,从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石河子市生态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石河子市生态城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市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对于该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为出发点,对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现存问题及目前所受到的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从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明确城市绿地发展战略及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为该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为基础,论述了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基本格局,并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需要考虑的5种生态关系,即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讨论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了一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调查因子及其分类表.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与GIS的妈祖圣地湄洲岛景观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3年和2005年遥感资料,对妈祖圣地湄洲岛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2005年湄洲岛建设用地景观面积上升,耕地景观面积下降,林地与草地组成的生态防护景观面积不升反降;总的景观斑块数目和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目都有较大增加,整体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连通性降低;整体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上升,自然景观受威胁程度和城镇化侵蚀程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控制人工景观、扩大生态防护景观、构建景观基质、开展景观整治、美化景观视觉性、优化自然植被斑块、加强生态廊道建设等优化措施;提高湄洲岛生态网络的紧密性、联系性和景观的优美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林业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林业技术推广是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关键。因此,干旱地区的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干旱地区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陆地干旱地区新疆自然生态主要为草原生态和荒漠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以水利为主体的人工绿洲生态建造速度快于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干旱区新疆过去那种只注重工程经济效益忽略自然环境水利发展观面临挑战,本文基于生态水利理念,结合干旱区新疆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就注重水利生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水利与河流共生系统、把握生态水利系统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我国的生态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景观生态越来越受人关注,于是提出了生态环境主义这一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学和生态学作为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为蓝本来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是开展景观评价、对景观进行规划与管理的应用性学科。其重点是探讨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的系统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景观与文化的协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人类社会日益面临着人口巨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生态问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共同的问题.本文以郭兴庄村为切入点,运用了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浅析了其景观生态问题,并对其发展做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流溪河森林公园景观分类与制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景观分类和制图,可以反映森林景观的特点,揭示森林景观要素的耦合关系,为景观的规划、管理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广州市数字化林相图并参考土地利用图等有关专题图件资料,通过景观组成要素分析,拟定了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分类系统,研究区被分为16种景观要素类型;并利用GIS与数字制图手段编制了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类型图,为该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规划、管理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因而城市绿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城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起着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防灾功能、降低城市噪声等作用,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选择寒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以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讨论植物在绿地景观系统生态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使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风貌.在传统农业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看作是一个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对农业景观的建设水平和呈现层次提出涵盖生产、生活、生态及旅游等方面的要求.农业景观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其空间表现非均质性,存在功能与内容的变化,以及功能内容随季节的变化.因此,农业景观系统可划分为时间、空间和功能3个基础维度,进而以功能维度为核心,以空间维度为载体,以时间维度为延伸,通过3个维度的复合和叠加,层层递进,实现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型的基本构建.江苏省南京市桦墅村的规划实践证明,这种多维复合的方法是美丽乡村规划中农业景观系统构建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靖港古镇滨水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从驳岸的生态设计、水体的生态处理、生物群落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靖港古镇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建议,旨在提高靖港古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生态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城市景观质量往往因为植物生长、施工技术、养护使用等原因造成景观质量持续性差,交付使用后的维护负担与安全隐患凸显.通过城市景观质量问题的分析,阐明城市园林景观组成主要体现在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生态系统结构、关键构建技术等方面;并对促进城市园林景观质量持续的生态工程途径、生态优化模式构建和工程保障支撑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田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04-1060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由城市化带来的城乡素观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突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景观格局混乱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新旧景观不协调造成乡土特色消失,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生态问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的解决应注重景观生态规划、调整布局,以整体性原则协调区域综合发展,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开展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景观生态优化应着重于合理规划景观结构比例,建立合理的景现格局,并有效地建设城市绿地,调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