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高屋建瓴,从战略、全局、政治的高度,为水土流失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宏伟目标.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认真贯彻落实批示和陕北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进一步提高了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再认识.我们局在总结多年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甘肃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相信通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甘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1 基本情况甘肃位于祖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境内地形复杂,山地、高原、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总土地面积45.4万km~2,总人口2500多万.甘肃气候干燥,干旱少雨,全省80%以上地区属半干  相似文献   

2.
<正>1997年6月下旬,姜春云副总理带领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我省榆林、延安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8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在调查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8月底,国务院又在陕北召开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会,交流了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这是对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水土保持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3.
为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再创辉煌业绩———学习江泽民总书记批示的体会段巧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053)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提出了水土保持的奋斗目标,这对水土流失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和群...  相似文献   

4.
<正>1 防治工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997年9月,国务院在陕北召开了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号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水土流失区变为秀美山川.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土保持工作做这么长的重要批示,是少有的,这说明党和政府对水土保持这项关系到当代和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千方百计做好这项再造秀美山川的跨世纪工程.  相似文献   

5.
努力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国秀美山川而奋斗朱登铨(水利部北京100053)1997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对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水土保持工...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争取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批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涵盖历史,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延安、榆林地区及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在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开发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支持和关心,对水土流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关怀,是对全国特别是对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正>1997年12月5日至7日,水利部在山西吕梁地区召开了“全国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国务院在陕北召开的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的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与关怀,表明了水利部对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它对于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加大“四荒”拍卖力度,加快“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对于加速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1997年6月,姜春云副总理在实地考察了榆林和延安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后,撰写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陕北召开,既是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提出的奋斗目标,延安市项目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项目建设推向深入.1 增强六个意识,转变思想观念1.1 增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意识要深刻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宏伟工程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高度,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延安政治地位、提高延安知名度的角度,从防灾减灾、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角度,重新认识搞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大搞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正>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每年损失6.7万hm~2耕地,平均流失掉的土壤高达50亿t,成为人民生活贫困和江河泥沙淤积的主要根源.为此,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8月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上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批示:“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李鹏总理提出了“争取 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奋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18-21
<正>当从《陕西日报》上见到江泽民总书记在姜春云副总理《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的批示后.我所的科技人员心情待别激动.40多年来,我所科技人员坚持以黄土高原为重点开展水土保待科学研究,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近10余年来承担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些科研成果已在治理工作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从科技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批示完全符合实际、完全正确.我们通过科技攻关建立的安塞纸坊沟等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示范模型,显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用20年的时间可以恢复,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证明了只要依靠科学技术,坚持实施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举的综合治理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1997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出现了千年难逢的大好机遇。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四荒”拍卖现场会在黄河流域举行,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李鹏委员长提出治理水土流失要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朱钅容基总理指出,要做好江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可以看出,搞好水土保持这一宏伟工程,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伟大战略部署,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此,笔者仅结合陕西的现状就水土保持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1 山川秀美的含义 着眼于黄土高原乃至于全国生态环境及其建设的问题和症结,总结数十年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体会江总书记"山川秀美"的批示和"西部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山川秀美"的基本含义是: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  相似文献   

14.
榆林水土保持中的PAI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啸  甘枝茂等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134-136,158
榆林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的试验区。探讨榆林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对整个西部地区大开发有借鉴意义。过去人们总是把工业看作是自然环境的直接破坏者,发展工业与水土保持不可兼得。本文着眼于发展地方工业,论述了工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并指出要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必须大力发展地方工业,以此筹集资金、吸引大批农民、减少水土流失区人口压力、带动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的大循环,进而提出"P(人口)A(农业)I(工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黄土高原应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海河上游,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省总面积15.6万km~2,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0%,几乎县县都有水土流失问题;年均输沙量4.56亿t,其中输入黄河泥沙3.67亿t,内含粒径大于 0.05mm的粒沙123亿t.全省50个贫困县、380万贫困人口,全部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截至1996年底止,按保存面积计算,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5万km~2,治理度32%,其中黄河流域治理度达到35.7%.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作出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指示,国务院专门在陕北召开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世纪之交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山川秀美.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作出了《关于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决定》,并成立了山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协调领导组和顾问专家组,首批启动13个生态农业样板示范(重点)县.1 对山西省黄土高原的再认识山西省黄土高原是一个庞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可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残塬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和冲积平原区6个类型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岩性、社会经  相似文献   

16.
依法履行职能,强化水土保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再次指出:“大江大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规...  相似文献   

17.
前言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指示精神,国家科技部1997年冬天正式启动了"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96-004-05-13).专题研究的目标为:以中尺度地域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限制因子为重点,研究并提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理论体系,提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指标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潜力分析与产业布局;建立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示范样板,为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撑与示范.  相似文献   

18.
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实现三晋山川秀美刘润堂(山西省水利厅太原030002)1问题的提出在世纪之交和实现“两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刻,姜春云副总理带领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市,就治理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专题调...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我司通过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找出差距的基础上,讨论研究了世纪之交水土保持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1998年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998年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工程地位,大力推进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进一步抓好“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抓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试点,调整制定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实施科教兴水保战略,搞好理论学习和人才培训,加快水保产业化步伐,面向新世纪,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 ,属老少边穷地区 ,水土流失面积之大 ,强度之烈 ,类型之多 ,居全国之首。勤劳的 3 60 0万三秦儿女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坚持几十年如一日 ,与水土流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水土流失加剧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在长期同水土流失做斗争的实践中 ,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各种特色的治理模式 ,对水土保持的深入发展 ,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了示范样板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重要批示和朱基总理“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16字措施 ,加快西部开发和建设山川秀美新陕西的进程 ,陕西省水保部门对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典型、新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总结分析 ,共筛选出 2 1个有代表性的治理开发模式。现将其中 13例介绍于下 ,希望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有新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