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53-55
<正>万县市位于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地,辖11个区、县,幅员面积29485km~2,总人口840万.其中农村人口760万,城市人口80万,全市有9个区、县为三峡工程的淹没移民区.我市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下简称“长治”工程)的首批实施区域.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一规划,结合三峡库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从1989年开始,治理区始终坚持以坡改梯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9年来,在10个区、县的106条小流域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60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库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了移民、脱贫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锋 《中国水土保持》2019,(12):封3-封3
宣汉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属嘉陵江水系二级支流州河上游,幅员4 27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2 100 km~2,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自2013年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来,宣汉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攻坚两手抓,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2010,(3):F0003-F0003
万源市位于四川省东北边陲,幅员面积4065km^2属革命老区、岩溶石漠化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97km^2。万源市白1997年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以“构建和谐水土保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发展水土保持经济、提高水土保持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西秀区实际地域情况,结合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划分标准;以行政村为基本划分单元,利用ArcGIS空间叠置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划分方法,进行西秀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表明:西秀区共划分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面积357.49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4.35%,其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233.26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5.89%;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24.23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46%。本次划分成果充分反映了区内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需求,为西秀区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分区防治、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确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能够指导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属低纬高原低海拔郁闭地形,为亚热带干燥气候区,全年基本无“冬”,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同时也存在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相对湿度低、干旱缺水等问题.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该县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504km~2,占幅员面积2021.46km~2的74.4%,年土壤侵蚀总量568.8万t,相当于全县土地表土层减少2mm;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水库、沟渠,极大地制约着元谋县国民经济的发展.1989年元谋县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开始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1992年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试点县.对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把水土、植被资源的预防保护监督工作提到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结合县情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向全县通告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和预防监督的专门政策;在水保预防监督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领导率先垂范,预防监督站全体执法者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尝试,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辖38个乡镇(管理办),总人口53万人,境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缓,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及《汶川大地震四川省水土保持专题公报》,旺苍县土地总面积为2987.0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29.51 km~2,占幅员的41.16%,年侵蚀总量441.51万t,平均侵蚀模数3590.97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38%。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四川省以实施“长治”工程为契机.启动了“治水兴蜀”工程,开展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15年来,嘉陵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片区的62个县(市、区)实施了“长治”工程一至六期综合治理,共完成投资9.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  相似文献   

8.
<正> 1989年“长治”工程在长江上游启动实施.为了探索“长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优化模式,走出一条长江上游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遂宁市市中区于1989~1993年期间,开展了“长治”工程防治技术研究.1 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位于川中丘陵区遂宁市市中区境内的蟠龙河、联盟河、会龙河、常理河四条小流域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5°04′22″~105°45′58″,北纬30°10′50″~30°39′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8℃;年均降水量993.3mm,多集中在5~8月;年均日照时数1333.4h,全年无霜期296天,出露地层为紫色砂泥岩.全区幅员面积1873.3km~2,治理前林木覆盖率仅6.9%,水土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宜宾县土壤侵蚀现状、消长以及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宜宾县土壤侵蚀面积达986.03km~2,占幅员面积的33.54%;宜宾县土壤侵蚀面积从2000年至2012年减少了608.28km~2,减幅达38.15%,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440t/km~2·a;宜宾县土壤侵蚀与雨季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宜宾县实施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显著,需加大坡耕地治理规模;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李盟  方瑞  乐峰  吴芳  张雪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228-233
[目的]对江苏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预防区代表县进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以掌握该区水土流失情况,为该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和连云港市赣榆区2015年度高分一号遥感影像、DEM和降雨量,以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为基本算法。[结果]铜山区水土流失面积1 917.82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175.76km~2,占总流失面积的9.16%;赣榆区水土流失面积1 511.2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131.95km~2,占总流失面积的8.73%。[结论]本研究方法模型参数真实、客观,不受人为因素干扰,适合多期、大尺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能为江苏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高效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遂宁市市中区位于长江上游川中丘陵区,为遂宁市所在地,是一座新兴的轻纺食品工业城,又是一个农业大县,总土地面积1873km~2,成达铁路和318国道穿境而过.近年来,由于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大量开采石油、天然气等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据统计,全区共有开发建设项目1496个,年废弃物排放量和剥离土石方总量达3759万t,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6.86km~2.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土保持》1993,(9):49-50
<正>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乌江下游,属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之一,是一个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的农业山区大县。全县总面积290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74.85km~2,占总面积的54.5%,年侵蚀模数在5000t/km~2以上,人均产粮200kg,人均纯收入仅有153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1993,(8):16-18
地处珠江源头和长江上游的曲靖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5916.64km~2,占土地总面积32565.5km~2的48.88%,部分县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石化速度惊人。1982年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水保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防治、科学治理的轨道,目前全区已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163km~2。全国第五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后,区内部分县(市)被列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紧紧抓住机遇,实行科学规划、规范化治理,把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原划分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复核划分的必要性。依据最新的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成果和复核划分原则,结合南京市水土保持特点,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了复核划分。划分结果为确定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2 478.27km~2,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515.75km~2。针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别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会理县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后,至2008年,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73.33 km2,土壤侵蚀模数由5 138 t/(km2.a)减少到4 849 t/(km2.a),涌现出一些示范作用强的治理典型,以粮食、烤烟、石榴和畜牧业为主要支柱的农村经济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介绍了具体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陇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675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1989年区内武都、宕昌、文县、康县、西和、礼县、成县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后,全区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到1992年底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3252.46km~2,占治理任务的94.9%。开展重点防治以来,全区林木覆盖率提高了4%,每年减少土壤流失7098万m~3,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农业总产值每年以4.2%的速度递增,农村人均纯收入由305元增加到383元。在重点防治中,采取大造舆论启动、落实政策调动、培养典型带动、“三苦”精神推动,坚持科学规划、规模治理、综合治理、严格检查验收,使全区水保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89年开始实施的甘肃省“长治”(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程,包括武都、成县、文县、康县、礼县、宕昌、西和、舟曲、秦城等九个县(区),其中第一期工程(1989~1993年)共开展27条小流域,规划治理任务3700km~2;第二期工程(1990~1994)开展84条小流域,规划治理任务1750km~2。 为了及时掌握“长治”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甘肃省“长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1992年组建了“长治”工程质量效益监测体系,对工程的七项措施进行了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前提下,结合六盘水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六盘水市"两区"划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结果为:六盘水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498.56 km~2,其中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69.25 km~2、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429.31 km~2;六盘水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 318.03 km~2,其中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 189.93 km~2、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28.10 km~2。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流域划分的沂源县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 99 km~2,占46. 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 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 06 km~2,沟道密度1. 87~2. 99 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 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 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土保持》1994,(11):39-40
制定配套法规抓好“三权”建设四川省广安县水土保持监督站(638550)广安县水土流失面积1019.9km2,占幅员面积1571.71km2的64.9%,属水土流失严重地区。1989年我县被列为长江上游重点防治区,几年来已完成治理面积407.84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