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甘肃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采用分批抓执法试点.突出抓执法效果的办法,推动了全省水保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据统计,1989年以来,全省共审批水保方案2640件,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5 000多万元,查处水保违法案件606起,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补偿费814.94万元,开展恢复治理示范工程50多项,实施预防管护面积6万多hm~2.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两大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取得了一定成绩.1 监督执法工作的成效1.1 开展了监督执法试点、达标工作自1990年开始,全省先后开展了三批水保监督执法试点县、一批监督执法达标县.试点、达标县的水保监督执法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县都成立了水保监督执法机构,配备了监督执法人员,制定了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度,编制了预防监督规划,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依法开展了水保方案审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补偿费收缴工作.庆阳地区实现了全区监督执法达标,临夏州开展了全州监督执法试点,西固区进行了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截至1997年底止,全省已有51个县(区、市)通过了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上验收,验收成绩均在90分以上,其?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临汾市水土保持工作综合工程建设、生态修复和监督执法三大措施,统筹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共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3万h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33万hm2,建设淤地坝11座,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 800万元。其主要做法与经验是正确把握了"四个关系",即:水土保持工作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水保工程建设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水保工程建设与科学管护的关系;水保工程建设与精品打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1998,(5):26-27
<正> 甘肃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有土壤侵蚀面积38.9万km~2,占总面积的86%,水土保持历来是全省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深化改革,强化监督,注重科技,突出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执法监督、“三田”建设和专项治理工程为重点,坚持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水土保持与扶贫攻坚结合,把水土流失防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认真贯彻全国第五次、第六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和陕北现场会议精神,使全省的水土流失防治在预防监督、治理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连续两年兴修“三四”超过8万hm~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保持在3000km~2以上.据统计,全省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25万km~2,占水蚀区面积的49.3%,水土保持工程的综合效益逐步发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工程已成为我省广大贫困山区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必由之路,被群众称为“翻身工程”、“德政工程”.1 工作进展状况1.1 依法监督有突破性进展通过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及其配套法规,全省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在抓好机构建设、法制建设和建立健全审批、监督、收费制度的同时,以查处水保违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长治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发展理念,以坡改梯、小流域治理和预防监督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间,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8万hm~2,新修梯田4.82万hm~2,造林绿化1.81万hm~2,封禁自然修复10.3万hm~2,治理度达到62.5%。介绍了治理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三五"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我省贡水流域6个县(市),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强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5年来的艰苦努力,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最近,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贡水流域6个县(市)全部顺利通过省组织的复验.贡水流域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从1993年开始,至1997年结束,范围包括兴国、于都、宁都、会昌、瑞金、石城6个县(市),总面积169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13.78km~2,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5年来,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6县(市)广大于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大打治理水土流失的人民战争,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36.3km~2,占原有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在实施重点治理的123条小流域中,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6.08万hm~2,占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122.4%.其中兴建水平梯田732.1hm~2,建设水土保持林5.71万hm~2,开发经济果木林1.76万hm~2,种草6877.8hm~2,封禁治理7.8万hm~2,修筑塘堰、谷坊、拦砂坝等水保设施4363座(处),累计投入劳动工日3912.41万个,完成土石方5703.78万m~3;累计投入资金42037.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60万元,地方匹配2869.22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劳、投肥折款)37  相似文献   

6.
2014年度,全省实施了5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与3个省级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3.12万hm2,超计划15.6%。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得到强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收到实效。主要做法:一是分区推进重点治理,二是严格工程建设管理,三是注重工程管护达效,四是强化技术人员培训。2015年,要抓好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强化预防监督管理、推进民营水土保持、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我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大幅度拓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加快,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54万km2;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共审批各类水土保持方案20多万个,开发建设项目防治面积7万多km2;生态修复取得突破,全国实施封禁范围达到60多万km2;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水土流失预测预报能力增强;基础工作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宣教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普遍增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总的目标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稳定减少2%,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提出了主要保障措施,明确了2006年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闻喜县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每年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1020hm^2,年弃土弃渣量达21万t。为加强水保监督工作,全县有10个乡(镇)配备了水保监督检查协理员,50个小流域治理重点村和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的企业配备的水保监督管护员。几年来,全县共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治理费37.8万元,审批水保方案82份、工矿企业建设水保工程12处。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农田道路1 700多km,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十三五"期间,安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属低山丘陵区,辖4区7市1县,总人口达63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职工平均工资达5603元.全市小康乡(镇)、小康村分别达到89.2%和85%.随着经济的发展,烟台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水保法规体系和水保监督执法体系已建立健全,在“三权”管理上,到1996年底,全市已审批水保方案2286份,征收水保“两费”813万元,查处水保违法案件191起,结案率100%,“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严重局面开始扭转.水保监督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促进了治理工作,到1996年底,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21km~2,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54.1%.1997年,在全国第六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1.
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阳泉市桃河流域的平定、盂县和郊区及湫水河流域的兴县、临县和柳林,具体建设目标是五年问共完成600km^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增治理度48.8%。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建设特色水土保持示范区。在治理上突出沟道工程和封禁保护,重点要解决好工程管护、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预防监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跨太行山、汾河谷地和吕梁山,山区及丘陵占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70%,土壤侵蚀模数7500t/km2·a,年均入黄泥沙9000万t,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临汾市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着力建设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00年底,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97km2,拍卖"四荒"26.07万hm2;建立水保监督执法机构18个,查处大要案件33起.  相似文献   

13.
<正>临汾市尧都区石层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属重点工程,2016年4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5月17日完工。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共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 km~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2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20.09 hm~2,封禁治理377.91 hm~2,整修简易道路1.52 km。通过该项目实施,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1.91万t,拦蓄地表径流8.35万m3,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了84.53%,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4.85%,使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湫水河二期治理项目,2003年开始实施,期限为五年。五年间,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24.72 km~2,占计划107%。其中,新建基本农田997._87 hm~2,营造水保生态林1.40万hm~2,水保经济林4 161.87 hm~2,种草1 501.67 hm~2,封禁治理1.175万hm~2,修筑淤地坝(谷坊)336座,治理度达到77.9%,林草覆盖率达到42.7%,人均基本农田0.119 hm~2。流域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主要经验: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多元投入,三是分类指导,四是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利部、长江委确定的监督管理能力与预防保护建设目标,镇安县制定了《镇安县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规划》,目的是通过规划的落实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并为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镇安县水土保持设施管护与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如侵蚀模数由工程实施前的3 800 t/(km2.a)减少到2 200 t/(km2.a),植被覆盖率由35.1%提高到54.5%,森林覆盖率由31.8%提高到53.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538元增长到3 718元。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几点体会: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建立管护制度、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三是提高土地质量、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四是配套水保设施、发掘水保设施的防护功能;五是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替代;六是强化预防监督、提高水土保持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甘川沟流域是湫水河流域的一级支沟,总面积4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5km~2,占总面积的84.3%。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 700t/km~2,属极强度侵蚀区。五年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 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44.6hm~2,营造水土保持林草1582hm~2,封禁自然修复面积482hm~2,新修淤地坝16座,河坝200 m。经过重点治理,粮食单产由1890 kg/hm~2增加到2420 kg/hm~2,提高28%;人均粮食550kg,较治理前提高100kg;农林牧副各业总产值由515万元/年增加到741万元/年,提高43.9%;人均纯收入由762元增加到1094元,较治理前提高332元。农、林、牧用地比例由61:15:24调整为36:51:13,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57.71万m~3,拦蓄径流156.9万m~3。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总土地面积2656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697km2,年土壤流失量5300万t。截至2001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480km2,治理程度达54 6%。经过多年集中连续治理,涌现了一批示范效果好、带动作用大和辐射能力强的小流域,出现了一批水保生态观光小流域,水保经济蓬勃发展。预防监督工作从无到有,已初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新世纪南阳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一是加快坡耕地改造,二是搞好生态修复,三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四是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五是加快"四荒"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1997,(11):36-38
<正> 我站始建于1979年,原为赤岸乡水土保持试验站,于1984年改建新站,站址设在赤岸黄沙港小流域内,距县城4km,现隶属县水电局管理,全站现有职工25人,有土地 31.4hm~2.建站十多年来,在上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在省、地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按照“试验、示范、管理、服务”的办站宗旨和把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结合起来、注重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拼搏,积极进取,为促进水保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站已初步形成集治理保护、种养业、加工服务业为一体的水保发展新格局,拥有24hm~2的果林种植基地,年出栏生猪400头、年养鸭2000羽、高产养鱼塘2.2hm~2的养殖基地,日加工大米 30t的加工厂及开展商业经营服务的水保综合服务大楼基地,固定资产达到300万元,年创产值250万元,年创税利3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显成效,现已完成本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333hm~2,并长年坚持封禁治理6666hm~2以上,使流域内的经济大为发展,成为全县治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的典型,多次受到省、地、县表彰,1992年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的主要经验与体会是:1 综合治理小流域,发挥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我站的任务是搞?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黄河上中游地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万km2,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预防保护与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果,基础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有了新突破。到"十二五"末,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15万km2,建设淤地坝1.4万座,年均减少入黄泥沙5亿t。2011年,流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着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以搞好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以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为手段,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以攻克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难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健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水土保持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带动下,内蒙古自治区以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为龙头,加快了全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程,截至2007年底,改革开放30年来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 963.27 km2,完成治理投资27.99亿元,治理面积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1.48%;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日趋完善,全区已建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监督执法机构和较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为全面提升自治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水土保持信息化及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可为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初步摸清了自治区主要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支以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科技队伍,能为自治区水土保持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