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缺锰和多锰对番茄产量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不同的硫酸锰浓度并测定不同供锰水平下番茄的产量及与果实风味品质相关的指标,研究了缺锰和多锰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缺锰还是多锰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都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分别为正常处理的57.31%和61.50%,产量为58.25%和68.35%;叶片POD和SOD活性降低,以缺锰处理较为显著;缺锰和多锰处理的MDA含量分别高于对照71.07%和40.71%。缺锰和多锰处理导致果实的酸度分别增加37.4%和40.1%,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降低17.51%和13.19%,两者较正常锰处理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Vc含量降低31.94%和9.45%;此外,2种处理果实中的活性物质番茄红素含量均下降34%左右,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下降30%~35%,总抗氧化力也明显降低,而且果实的芳香物质种类也少于正常处理。说明适宜的锰浓度是保证番茄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铁水平对番茄产量及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品种"中杂10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铁水平对番茄产量和果实风味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缺铁还是多铁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正常铁处理。果实方面,番茄的产量下降,果实的酸度增加,甜度和Vc含量降低,品质下降;此外,果实中的活性物质番茄红素、总酚、总黄酮含量下降,而且果实的芳香物质种类也发生了变化。说明适宜浓度的铁是番茄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供锌水平对番茄果实抗氧化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不同供锌水平对番茄产量及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的硫酸锌浓度的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缺锌还是多锌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POD酶活性下降,以缺锌处理较为明显;缺锌处理SOD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多锌处理稍高于对照,产量均下降。缺锌和多锌处理番茄果实的酸度增加,Vc含量降低;缺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显著下降,而多锌处理与正常处理没有差别。此外,缺锌和多锌处理果实中的番茄红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低于正常处理,而抗氧化力没有差别,果实的芳香物质种类组成也发生了变化。说明适宜的锌水平是保证番茄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土壤紧实度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研究土壤紧实度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土壤紧实度增大而植株生长发育迟缓 ,产量和品质下降 ,果实风味品质变差。而土壤疏松处理植株生长发育良好 ,座果节位下降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果实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硝酸盐含量下降 ,果实风味好且产量高 ,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硼对胡柚和温州蜜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盛花前和果实发育初期对缺硼胡柚和温州蜜柑进行叶面喷硼处理(喷施0.2%H2BO4溶液),以探讨硼对不同柑桔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硼能显著提高胡柚和温州蜜柑的叶片和果实的硼含量,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吲哚乙酸(IAA)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PPH0)活性,并降低酚类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胡柚对硼的需求大于温州蜜柑.对缺硼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设计不同钙素营养供给水平(0,1,3,6 mmol/L),研究钙对无限生长型番茄钙吸收利用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在番茄植物各部位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且同一部位不同时期钙含量差异也很大,植物体内钙的分布和变化受钙素营养水平和气温的影响;随着钙水平的提高,番茄果实钙含量不断增加,缺钙将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虽然钙与K、Mg、P、N元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但是高钙不会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的下降;高温会诱导植株缺钙症状及果实脐腐病的出现,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高钙处理对高温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酚酸胁迫是造成番茄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了生物炭–过氧化钙复合颗粒(简称复合颗粒)作为土壤改良剂缓解番茄酚酸胁迫的效果和机理。  【方法】  供试番茄品种为千禧圣女果,供试土壤为赤红壤。盆栽试验共设5个处理:常规栽培(CK),酚酸胁迫处理(T1),添加外源酚酸的同时分别添加生物炭–过氧化钙复合颗粒(T2)、生物炭颗粒(T3)、过氧化钙颗粒(T4),其中土壤酚酸胁迫浓度为140 μg/g。在番茄移栽后30和120天,测定了番茄生长和生理指标。在收获期,调查果实产量与品质,分析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  【结果】  施用复合颗粒(T2处理)能够增强番茄根系活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单株番茄果实产量、单果重和糖酸比分别比T1处理增加了13.8%、20.1%和52.6%。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番茄收获期根际土壤中残余总酚酸含量下降了44.6%,电导体 (EC)值下降17.7%,pH提高0.77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增加77.4%。复合颗粒处理能够改善酚酸胁迫下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细菌多样性提高,真菌多样性降低,并有效恢复微生物群落的均衡性。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番茄产量和体现品质的糖酸比与土壤残余总酚酸含量和EC值呈负相关,与pH值和有机质含量正相关。生物炭–过氧化钙复合颗粒可通过去除土壤酚酸,降低EC值,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并介导增加与番茄果实产量和糖酸比具有正相关关系的拟杆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而对与番茄产量和糖酸比呈负相关的酸杆菌门和子囊菌门起抑制作用。  【结论】  土壤残留总酚酸、pH、有机质含量、EC值是驱动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异,及影响番茄果实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炭–过氧化钙复合颗粒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双重调控作用,改善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酚酸类物质对番茄生长的化感胁迫效应,实现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露地番茄(Solanum lycopersicom L.)为试材,进行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番茄产量增幅较大,以6∶4养分配施比例产量最高,总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5.6%。施用无机肥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以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最高;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口感以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最佳。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施用有机肥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施用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亚硝酸盐含量则以施用无机肥和低有机肥配施量处理的含量较低。施肥有明显降低番茄果实Hg含量的作用,但却提高了Pb和As含量,对Cu、Zn和Cd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番茄果实Cr含量。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态Zn和Cd含量,降低了土壤有效态Pb含量,对土壤有效态Cr和As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效态Cu含量显著降低,而使土壤有效态Hg的含量提高;施用无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番茄果实重金属含量变化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施肥改变了番茄的生物产量,从而产生对植株吸收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稀释作用造成。各试验处理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蔬菜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说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会造成番茄果实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番茄果实品质和叶片保护酶对水肥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W1,50%~60%; W2,7~0%80%; W3,90%~100%)和3个施肥水平(F1,N 0.187 g/kg+ P2O5 0.131 g/kg; F2,N 0.267g/kg+ P2O5 0.187 g/kg; F3,N 0.347 g/kg+ P2O5 0.243 g/kg)共9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结果期果实品质、叶片保护酶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为番茄结果期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在整个结果期,W1F2处理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W2F2处理下果实中的渗透物质(游离氨基酸)保持着较高水平,且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低; W2F3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持较高水平,W2F2处理番茄果实单株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 果实品质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 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番茄结果期较优的水肥组合为N 0.267g/kg+P2O5 0.187g/kg和70%8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明日光温室中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最佳补光时段,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从植株定植后第25天到第一穗果完全成熟时进行补光,利用LED灯设置3种补光时段:揭帘前补光5 h(T1)、盖帘后补光5 h(T2)、揭帘前盖帘后分别补光2.5h(T3),以不补光作为对照(CK),研究其对番茄产量、果实品质以及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可提高番茄平均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质量分数,但会降低有机酸含量,T1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4个处理共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22种醛类、22种醇类、6种酯类、6种烃类和15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为:T1(68种,3 107.98μg/kg)、T3(65种,2 610.74μg/kg)、T2(63种,2 438.96μg/kg)、CK(59种,2 086.03μg/kg)。每个处理醇类含量最多,烃类含量最低,并且含量最高的物质均是顺-3-己烯-1-醇。3种补光处理均可提高酮类、醛类、醇类和其他类物质含量,但显著降低烃类物质含量(P<0.05),酯类物质含量只在T1处理时有所提高。所有被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包含11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分为花香、果香与青香3种类型,其中青香味物质含量最多。综上,对番茄进行补光尤其是揭帘前补光5 h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和风味,是当地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的较优补光时段。研究结果可为设施番茄种植的光环境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灌水时期和比例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比例对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两个品种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比例为1∶3的处理(B1:春2叶灌300m3.hm-2+春5叶灌900m3.hm-2)和3∶1的处理(B4:春5叶灌900m3.hm-2+开花期灌300m3.hm-2)有利于减少旗叶中脯氨...  相似文献   

12.
不同供磷水平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缺磷培养条件下 ,叶片中无机磷含量 (Pi)、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表观量子效率 (AQY)、光化学效率 (Fv/Fm)及电子传递速率 (ETR)下降 ,光呼吸速率 (Pr)与净光合速率 (Pn)之比升高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 ,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给缺磷培养的植株叶片喂KH2PO4,Pn、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光化学效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及Pr/Pn比值可得到迅速恢复。在营养液磷浓度过高条件下 ,叶片中的Pi升高 ,Pn、Rubisco活性及RuBP再生速率下降 ,对叶绿素含量、Pr、AQY、叶绿素荧光参数及ETR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气候室和网室条件下,测定了4个水分处理下2个籼型水稻材料中9B和金早47的株产量和淀粉品质。结果表明,中9B在水分胁迫下株产量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显著减少,而金早47随水分胁迫加重株产量显著降低,原因是水稻穗型变小,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小。在水分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在产量构成中的不同表现,反映了不同水稻品...  相似文献   

14.
砖红壤施用中量、微量元素对甘蔗产量与糖分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郭荣发  陈爱珠 《土壤》2004,36(3):323-326,330
在雷州半岛玄武岩发育的种植甘蔗砖红壤上施用Ca、Mg、B、Mo、Fe、Cu、Zn肥料,探究这些中量与微量元素对甘蔗的产量与糖分的效应。结果表明:Ca、Mg、B、Mo肥对甘蔗有显著增产效应,而Fe肥具有显著减产效应。B、Mo、Fe、Cu肥能显著提高甘蔗含糖量,而Mg肥具有降低甘蔗糖分的效应。Ca、B、Mo3种肥料相互配施的增产或增糖效果均不优于单施的效果。从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综合效果看,甘蔗施用B、Mo、Ca肥分别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因此,在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种植甘蔗,建议施用Mo、B、Ca肥。  相似文献   

15.
以中任1号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和氮肥施用策略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数和氮肥底/追比例的处理间株高、穗长、产量、千粒重、容重均有显著差异。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随基本苗增加,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处理间差异显著。容重有随基本苗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对产量而言,基本苗以450万/hm2时较高,但与300万/hm2和375万/hm2基本苗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在偏晚的播期内,可以根据实际播种时间和地力条件,在300~450万/hm2基本苗范围内进行调整。不同蛋白组分对基本苗处理的反应有别,在基本苗较少时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而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高。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在各追肥比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均以底追比例3∶7的处理含量最高。总蛋白含量有随追肥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灌漠土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河西走廊灌漠土上连续27 a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研究了河西绿洲区灌漠土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增加了作物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7种施肥方式(单施氮、NP配施、NPK配施、单施有机肥、有机肥+N、有机肥+NP、有机肥+NPK)中,以有机肥与NP或NPK肥配施效果为最佳。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增加了N,P,K养分投入量、养分携出量和盈余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1~25 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0%~16.0%,58.1%~69.0%和13.4%~31.1%,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45.7%~79.0%,172.2%~287.8%和21.4%~38.8%,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以有机肥与NPK肥配施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三峡重庆库区柑橘园氮素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三峡重庆库区柑橘种植农户调研资料和土壤测试分析数据为基础,从区域角度出发,分析了柑橘园生产体系中的氮肥施用特征和氮素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果园氮肥投入量为409.7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和尿素; 其中通过有机肥投入的氮素水平为 76.51 kg/hm2,主要来源于畜禽粪尿; 柑橘园的总体氮盈余量为 363.9 kg/hm2,盈余量以奉节、江津和永川区较高; 果园氮素投入与氮养分盈余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过量施用氮肥是氮盈余量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氮盈余量增加,果园土壤全氮呈增加趋势,而土壤C/N呈下降趋势, 氮素盈余对土壤全氮的影响大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钾镁锌硼钼肥对椪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成龄椪柑桔园连续3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镁、锌、硼和钼肥对椪柑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红泥土和河沙土上氮磷钾平衡施较不施钾显著增加椪柑产量,分别增产14.3%和13.5%。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施镁、锌、硼和钼肥,可使红泥土上椪柑果实产量依次平均增产8.6%、7.9%、7.4%和2.7%,可使河沙土上的椪柑果实产量依次平均增产4.3%、4.2%、3.1%和2.2%。施钾能增加果实的维生素C、全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能降低全酸含量和糖/酸比。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施镁、锌和硼能增加椪柑果实的维生素C、全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施钼肥导致果实中全酸含量的提高和糖/酸比的降低。在红泥土和河沙土上施钾使椪柑果皮增厚,施镁使果皮变薄,施锌硼对果皮影响甚微,施钼能明显地使果皮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