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叶复烤均匀性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旭  徐其敏  陈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07-7309
从化学成分、叶片结构、水分3个方面综述了烤烟打叶复烤均匀性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加工技术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均匀性控制技术在打叶复烤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二次热风润叶出口含水率下调1.0~1.5百分点,含水率标准偏差控制在0.3%以内;大片率下降,烟片结构分布更趋向于中小片;出片率、成品得率变化控制在1%以内;打叶复烤能源消耗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2.48%;烤后烟片颜色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复烤过程烟片颜色变深、变暗的趋势;感官质量明显改变,与应用前烟片感官质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切断解把在打叶复烤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卷烟工业的发展壮大,打复烤工艺和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各复烤企业为了提高烟叶加工质量,不断解决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设备或是工艺上进行小改小革。为解决打叶复烤过程中加工较长(〉450mm)烟叶时,尤以中部烟叶为代表的烟叶相互及与设备缠绕造成预处理段,堵料和后续分料不均匀、故障停机次数多、设备有效运行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烟叶切断解把全打叶的工艺改进实验。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效果明显,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对主要打叶质量指标有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打叶复烤出片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烟叶质量、打叶复烤设备和打叶复烤工艺(技术)参数对烟叶打叶复烤出片率的影响,分析了烟叶打叶复烤过程影响出片率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提升烟叶打叶复烤企业的综合加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原料混配均质化、水分控制均质化、化学成分均质化、叶片结构均质化与装箱结构均质化对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多维度全面措施对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调控效应。最后,基于打叶复烤易地技改对该领域新工艺提出了展望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就回潮润叶、打叶风分、复烤等打叶复烤流程等主要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为了解烟叶复烤加工和提高打叶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白肋烟叶TSNAs含量的变化趋势,对白肋烟5个模块烟叶原烟、一润、二润、打叶及复烤处理环节进行了取样,并利用SPSS和MINITAB软件对样品的常规化学和TSN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打叶复烤的过程中TSNAs含量在打叶处理环节显著上升,在复烤处理环节下降,其中NNN、NAT及NAB含量经过打叶复烤整个过程显著上升,NNK含量略有上升但和原烟相比差异不显著。白肋烟TSNAs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调控TSNAs的关键点在打叶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高、中、低打叶复烤工艺强度对上部烟叶模块的品质影响.[方法]开展不同工艺强度的打叶复试验,研究烟叶在18个月的自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验证其在卷烟叶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7.0%、二润水分17.5%、复烤二区温度78℃)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有效保持了烟叶...  相似文献   

9.
吴祚友  徐其敏  马建勋 《农技服务》2011,28(11):1602-1603,1615
从烟叶原料、配方、打叶复烤工艺以及打叶复烤过程中烟叶混合均匀度4个方面,结合打叶复烤工艺控制实际,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实现打叶复烤后片烟均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打叶复烤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4年全国打叶复烤企业建设和管理现场会的交流与讨论,对打叶复烤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原料挑选、烟叶内在品质提升、数据链构建、品牌对接等方面进行思考,根据卷烟工业需求与行业形势探讨了打叶复烤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打叶复烤工艺研究方向与在线技术推广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工业企业对叶片结构需求由提高大片率向提高中片率的转变,从改变工艺设备途径、调整打叶复烤工艺参数、改造相关设备3个方面对调控打叶复烤叶片结构的措施进行了综述,认为当前国内复烤企业对控制大片率,稳定提高中片率研究仍处在持续探索阶段,实现打叶复烤叶片结构及片型的可调、可控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考虑到复烤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存在局限性,提出了复烤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建立区域加工中心或打叶复烤研究平台、实验室或工作站,努力实现由"委托加工"向"精益控制"转变,以确保卷烟品牌原料加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打叶复烤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打叶复烤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我国目前打叶工艺技术、打叶设备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打叶复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打叶复烤烤透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打叶复烤质量。[方法]总结打叶复烤烤透率的含义、测定方法,分析烤透率的原理及其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关系,研究烤透率对烤后烟叶储存的影响。[结果]在复烤过程中,不同烤透率的条件下,烟叶含水率极差变化较大,对回潮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影响较大。随着烤透率的提高,烟叶含水率极差呈减小趋势,即各叶片含水率趋于均匀。不同水分烟叶在同一烟箱内水分平衡较缓慢。鉴于烤透率测定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偏差也不易控制,建议烤透率的行业标准设定为≥98%。[结论]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通过提高烟叶复烤烤透率,可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储存安全性,应将烤透率作为复烤工艺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烘烤调香烟叶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烟叶香味成分及吸食品质的变化情况,以K 326中部烟叶为材料,采集打叶复烤关键工序的在线样品,进行烟叶致香物质、潜香物质检测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调香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在二润后和复烤后增加,在冷房后减少;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二润阶段含量较高,在冷房阶段含量较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打叶复烤过程中逐渐增加;质体色素总量在打叶复烤前和复烤后无明显变化;多酚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略有减少。感官质量方面,调香烟叶在二润后香韵较丰富,愉悦性好,感官质量得分最高;在复烤后,香韵丰富性降低,甜度减弱,感官质量得分低于二润阶段,但略高于冷房阶段和打叶复烤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前烤烟生产与打叶复烤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烟叶的生产、收购、仓储、品质及叶组配方等5个方面进行构架建设,提出一个以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作为品质依据进行打叶复烤组合配方的计算机辅助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打叶复烤是卷烟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配方打叶将成品片烟的化学成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打叶复烤后烟叶产品的质量均匀性。该文系统介绍了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在烟叶打叶复烤中的使用流程,并对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烟叶均质化控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检测精度能完全满足烟叶均质化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烟草行业均质化加工的不断推进,卷烟产品对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烟叶原料的稳定性,同时为娇子(宽窄)系列产品提供纯净化的原料,本文研究了原烟精选对均质化加工效果的影响,采取落地精选的方式在复烤加工前对原烟进行了二次分选,对精选前后烟叶的等级合格率、青杂光烟含量、杂物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打叶复烤后的成品片烟进行均质化加工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精选有效剔除了原烟中的混部位、混色、混级烟叶,烟叶等级合格率提高到87.65%以上,明显降低了烟叶中的非烟物质含量,烟叶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成品片烟烟碱CV值、糖碱比CV值、水分CV值分别为3.12%、4.81%、1.84%。原烟精选实现了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均质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成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重要环节,使均质化复烤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片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采集不同产地烟叶样品组成校正集合,以打叶复烤行业水分检测标准方法获取的片烟含水率为参考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片烟水分检测模型。通过外部比对发现,模型预测与参考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效果表明:1、利用近红外技术检测烟片含水率与打叶复烤行业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2、以标准方法检测值为基准,与目前打叶复烤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快速烘箱相比,绝对偏差不大于0.2%的概率提高了1.55%,不大于0.3%提高了1.82%,比快速烘箱更准;3、检测耗时2分钟,快速烘箱检测耗时30分钟,标准方法120分钟,近红外技术检测含水率更快。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片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采集不同产地烟叶样品组成校正集合,以打叶复烤行业水分检测标准方法获取的片烟含水率为参考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片烟水分检测模型。通过外部比对发现,模型预测与参考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效果表明:1、利用近红外技术检测烟片含水率与打叶复烤行业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2、以标准方法检测值为基准,与目前打叶复烤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快速烘箱相比,绝对偏差不大于0.2%的概率提高了1.55%,不大于0.3%提高了1.82%,比快速烘箱更准;3、检测耗时2分钟,快速烘箱检测耗时30分钟,标准方法120分钟,近红外技术检测含水率更快。  相似文献   

20.
烟叶口感的独特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直接影响了品种烟叶的口碑和评价。打叶复烤生产是提高烟叶质量、保留原烟独特香味的关键工艺过程。本文从生产加工过程的数据化、个性化和智能化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近年来研究者针对打叶复烤过程的工艺实现方式、工艺参数的优化、先进控制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揭示了当前打叶复烤生产中面临的包括加工过程控制、关键参数设置等主要困难与问题,并对打叶复烤过程提质保香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