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个山区县份,全县奶牛不多,只100头左右。奶牛布氏抨菌病的阳性率为3.3%;绵羊布氏杆菌病的阳性率是2.3%。黄牛布氏杆菌病的阳性率是多少,从来没有人检查过,还不清楚。为此,我们于1982年7月在我县13个乡、1个镇、1个国营畜牧场进行了黄牛布病的检查。方法是现地平板凝集反应;检出的阳性黄牛,采血送县化验室作试管凝集反应。两  相似文献   

3.
2014—2016年上半年,在山丹县八乡镇利用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牛羊布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牛羊布病在山丹县各个乡(镇)均有发生,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羊的阳性率和发病率上升的速度显著高于牛;牛羊布病疫情以输入型为主,调引频繁、检疫把关不严、隔离观察措施不到位是布病在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东北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有1个区、2个镇、9个乡,47个生产大队和167个生产队。截止1983年底,有各类牲畜577,318头(只、匹、峰),其中有羊524,399只。乌兰县家畜布病的防治工作,从七十年代初(即1971年),开始应用布氏菌M_5号菌苗对羊群开展以气雾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1973年我县铜普公社为《M_5号菌苗在大面积应用后对控制羊布病的效果观察》试点,并兼管全县的羊群气雾免疫工作。到1976年的四年间共免疫羊150多万只次,免疫密度在90%以上,并对连续免疫2—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海省牛结核病流行情况及确保供应城镇奶源的安全,于2009—2014年对青海地区23个县的634 904头奶牛及牦牛进行了调查,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监测牛175 707头,抽检率为27.67%,检出阳性牛106头,平均阳性率为0.06%。奶牛阳性率为0.06%(103/170 203),牦牛阳性率为0.05%(3/5 504)。采集了屠宰及病死牛、羊组织样品1 960份,使用PCR方法检测牛结核病抗原,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青海地区奶牛及牦牛结核病感染率低,2009—2014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9):130-131
<正>1牛产业及奶(肉)牛养殖改良现状民和地处青海东大门,全县辖8个镇、14个乡。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全县共有草地面积165万亩。截止2014年8月底奶(肉)牛存栏2.323 4万头,能繁母牛存栏1.159万头,奶牛、肉牛良种率达到了60%、45%以上。目前已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5家,肉牛养殖场25家,其中通过认定的标准化奶牛场3家、肉牛场15家。全县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8.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省主要牧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布病的流行相当广泛,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1958—1980年陆续对全州7个县51个乡的未免疫牛、羊进行了检查,受检羊41026只,检出阳性1293只,阳性率3.1%;牛26579头,阳性3143头,阳性率11.8%;马741匹,阳性22匹,阳性率2.9%;猪133口,阳性2口,阳性率1.5%。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全面掌握乌兰察布地区羊寄生蠕虫的感染种类、优势虫种及危害程度,笔者于2013年7—12月份对乌兰察布6个乡(镇)90头羊的寄生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这将为开展寄生蠕虫病的综合防治控提供重要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的动物及时间调查于2013年7—12月份进行,调查动物为乌兰察布市所属三个镇(七台镇、岱海镇、梨花镇)的山羊各20只,隆庄镇、马连渠乡和大库伦乡小尾寒羊各  相似文献   

10.
1 昌宁县奶水牛基地建设现状 1.1牛冻精改良工作为奶水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昌宁县牛冻精改良从1996年开始,到2007年全县13个乡(镇)建起了25个冻改站点.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于2006年10月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登记奶水牛良种8 471头,完成配种4 770头,受胎2 146头,受胎率44.9%,已繁殖犊牛284头,其中母犊188头.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场里初生奶犊的哺奶一般不直接从母牛吸吮,而是采用人工引食法。人工喂奶操作者须弯腰曲背,比较劳累。为了使犊牛尽快自行吃奶,缩短人工引奶时间,我们对184头黑白花奶牛的初生犊牛(其中♂99头,♀5头)进行了人工引奶的时间及与母牛胎次,分娩持续时间,初生重和犊牛性别的关系。观察结果 1.人工引奶184头犊牛中,1天学会哺乳的15头,占8.15%;2天的73头,占39.67%;3天的75头,占40.76%:4天的9头,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镇雄县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病在人畜间传播。对全县17个乡(镇、街道)97个养殖场(户)1 090份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复检。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74份,检出阳性场9个,总个体阳性率为6.79%(74/1 090),总群体阳性率为9.28%(9/97)。镇雄县羊布鲁氏菌病风险较大,应加强疫病防控,积极采取检疫净化措施,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在乐都县开展了布病防治工作,用淘汰病畜和菌苗免疫等手段,试图找出适合农区的布病防治措施。由省畜牧兽医总站,乐都县畜牧兽医站和公社兽医人员二十人组成工作组,按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防治布氏杆菌病的暂行办法》和我省八一年《对今后防治布病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对八个公社,两个牧场的牛、羊、猪进行了布病抽检、普检工作。并以药草台地区为重点,进行了布病的防治工作。乐都县全县现有各类家畜289,245头,其中牛25,578头(牦牛15,200头),羊175,613只,猪61,233头。从八个公社、两个牧场共抽检、普检绵山羊6.762只(其中绵羊4,661只,山羊2,161只),检出阳性252只,阳性率为3.73%,可疑564只,疑性率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20年河南省未免疫牛群布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对来自459场次的17 207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检出布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群8个,阳性样品1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1%和1.74%。结果表明:存栏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的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08%和1.86%;存栏量介于500~3 000头奶牛场的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6%和1.83%;存栏量大于3 000头的大规模奶牛场无布病阳性样品检出。8个阳性场群在河南省不同区域均有分布,其中豫中地区4个,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地区各1个。调查结果说明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应依据不同地区和场群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BVD-双抗体夹心ELISA对内蒙某地区5个农场的1341头奶牛和157头绵羊的粪便进行了检测.结果,牛BVDV阳性率为47.8%(641/1341),羊为14.6%(23/157)。将12份ELISA阳陛和10份ELISA阴性粪样作电镜检查,结果两者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为该地区BVD/MD的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民和县川口地区自1979年以来,黑白花犊牛发生瞎眼病,呈地方性流行。给本地区奶牛饲养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查清病因,为该病提供防治依据。我们初步作了调查。1 发病情况此病从1979年起零星发生。据1982年5月省、县畜禽疫病调查组对川口镇42个养牛户的调查,1979年至1982年5月所产67头黑白花犊牛中瞎眼13头,发病率19.4%。1983年8月,我们对该地农户22头奶牛所产犊牛进行了调查,发现犊牛瞎眼的7头,占31.82%。东垣农场1982—1983两年共产犊  相似文献   

17.
果洛州家畜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自195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验收三个阶段。据196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牛的阳性率为14.2%—25.1%,牛的检出率最高达58%,羊的阳性率为7.22%—16.6%,山羊的阳性率为5.8%,马和猪都有感染;1959年牛羊流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青海乳房炎诊断液Ⅱ,对民和县川口地区101头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患病率为66.3%(67/101),乳区患病率为34.75%(139/400)。农场奶牛患病率高于户养奶牛。  相似文献   

20.
同仁县绵羊布病免疫工作开始于1959年,但1965年前免疫密度仅在0.15—2.6%之间。从1973年起,应用了布病羊型M_5号菌苗气雾免疫技术,免疫密度和质量不断提高。截止1986年,全县共免疫羊1878169只(次),收到了明显效果,羊布病阳性率从1984年的4.46%下降到1.62%。1986年对该县进行绵羊免疫效果考核,由于多种因素没有达到“控制区”标准。为此,该县从1986年开始,认真总结经验,着重抓免疫密度和质量,加强重点乡、村的免疫工作,至1988年共免疫羊528996只(次),平均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