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用8只10月龄、体重约40kg的雄性哈萨克羊,共4个时期(每期16d,共64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棉籽壳0,500,800,1100g/d饲喂。称量并计算羊的饮水量、排尿量、排粪量、尿中干物质、粪中水分及体内排出水分占摄入水分的百分比。结果显示,试验期间羊的饮水量有所波动,第4期比第1期减少13.11%,差异均不显著(P〉0.05);排尿量第4期与第1期相比减少了63.02%,差异极显著(P〈0.01);鲜粪量随棉籽壳饲喂量的增加而逐期增加,第4期比第1期增加了42.86%,差异极显著(P〈0.01);经计算得出,尿中千物质含量第4期比其余各期分别减少46.38%,30.62%,44.10%;粪中水分逐渐增加,第4期比第1期增加了0.32kg/d,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羊体内排出的水分占机体摄入的总水分的含量前3期变化不大,但到了第4期比值有所下降,与第1期相差最大即下降了24.06%,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实施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研究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分析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日耗水强度和总耗水量各处理间差别明显。各生育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百分比以孕穗灌浆期最大,达到45%;其次为拔节期,在20%左右;越冬期最小,只有4.0%~10.0%。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55%的处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约为1.75kg/m3,对应的耗水量在350-400mm之间。  相似文献   

3.
滴(渗)灌土壤水分移动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埋式滴(渗)灌和地表式滴(渗)灌水分移动规律的研究表明,滴(渗)灌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分等速移动阶段,水峰呈现圆形扩散;第二阶段为水分不等速移动阶段,呈现立卵形移动,水分下移速度最快,上移速度最慢,前者为后者的2.2~2.55倍。在本试验条件下,地表式滴(渗)灌的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地埋式大33%~39.7%,如果滴(渗)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的76%~86.8%,能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理及生长指标变化。[方法]以乐东拟单性木兰盆栽幼苗为试材,水分胁迫设5个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和80%,研究水分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相对苗高增长量、相对地茎增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在土壤含水量为60%田间持水量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3.67%、15.04%、1.463mg/g和50.89mg/(g·h),之后开始下降,在土壤含水量80%田间持水量时分别降到2.88%、5.56%、1.086mg/g、25.252mg/(g·h);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田间持水量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小值0.008μg/ml和最大值0.053μg/ml。[结论]土壤含水量为印%田间持水量时较适合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16个月生希蒙得木实生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物量分配。7个希蒙得木种源参加试验,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7个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7个种源的希蒙得木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6.40%,37.22%,30.26%,20.11%,27.22%,30.41%,34.17%;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地下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变幅为1.64%,2.00%,2.31%,2.15%,1.85%,2.67%,2.14%;根冠比分别是对照的110.68%,147.54%,171.96%,152.36%,152.29%,226.11%,152.76%。  相似文献   

6.
王焱  毕建杰  刘建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39-704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备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从器官水平考察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结果]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结论]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的拔节至扬花期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期和灌浆期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05,(3):52-52
3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用粮企业水分含量28%玉米进厂收购价格0.76-0.77元/kg.烘干玉米集中进厂价格1.03-1.04元/kg,收购价格比上周有所上扬。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Leveillula taurica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第1次施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后,重复区Ⅰ、Ⅱ、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95%、95.99%、96.11%;第2次施药后重复区Ⅰ、Ⅱ、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49%、98.10%、99.01%。显著优于45%晶体石硫合刺300倍液(第1次施药后,重复区Ⅰ、Ⅱ、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64%,42.59%、67.62%;第2次施药后,重复区Ⅰ、Ⅱ、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0%、70.94%、81、04%)。说明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是防治辣椒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宁南旱区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对马铃薯起垄覆膜微集流膜际、起垄未覆膜垄侧和双行靠3种种植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微集流膜际种植技术有较好的集水、保墒作用。增产显著,与双行靠种植相比增产22.67%~54.0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3.67%。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苦丁茶新梢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苦丁茶中的主要可溶性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5-11.48g/100g,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8.47-14.27g/100g,其中蔗糖为3.08-6.17g/100g,还原糖为1.78-3.92g/100g,果糖为0.76-1.47g/100g,前两者分别占可溶性总糖的43.2%-50.5%和25.4%-37.1%,果糖占还原糖的25.6%-41.6%。新梢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高,成熟后逐渐降低。不同季节的新梢中,以夏梢糖含量最高,冬梢最低。  相似文献   

11.
李友邦  韦振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2-12953,12965
采用访问法和小区蹲点调查法,2007年8月和2008年3月分别对广西扶绥昌平乡石丽村弄邓屯黑叶猴的分布、种群数量、威胁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分布区范围约为20 km2,现有黑叶猴4群21只。弄邓黑叶猴不属于保护区的范围,保护力度非常小,主要的威胁是人为的偷猎和栖息地的破坏。鉴于弄邓黑叶猴种群在全球黑叶猴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分布区应当建立保护小区,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2.
金佛山黑叶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宗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93-2395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日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9个环节组成。休息存在一个明显的高峰期即11:00~14:00;觅食行为有8:00~10:00和16:00~17:30 2个主要高峰期,以及14:00~15:00的小高峰期;移动的高峰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之前;晒太阳行为的高峰期为13:00~14:00。在黑叶猴1天的时间分配中,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达到(54.79±13.15)%;觅食占(22.56±8.74)%;移动占(15.37±6.29)%;晒太阳行为占(4.90±1.52)%。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XGB1,XGB1,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记录了XGBl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策。调查表明:公路沿线已建成47个住房,其数量约为5年翻一番,90.16%村民渴望迁居,9.84%反对;猴群通过公路的成功率为74.77%,因住户活动干扰失败率为25.23%,其迁移路线距民房的平均垂直距离L1约为(20.00±2.16)m(n=7)~(23.10±2.69)m(n=10)。分析认为:黑叶猴群可能挑选不小于牡.建筑物间隔距离通过。有鉴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秸秆覆盖下作物群体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渭北旱塬研究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模式下播种密度对土壤储水量、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休闲期在0~3.6m土层多蓄水105mm,主要于小麦拔节后利用。不同播种密度主要影响小麦抽穗前的群体大小,抽穗后群体差异不显著。小麦籽粒产量为2 841~3 496kg/hm2,不同密度水平或覆盖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但是高密度处理较中、低密度显著降低小麦收获指数。另外,秸秆覆盖小麦较常规增加20%耗水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1%。因此,在休闲期降雨丰富,生育期特旱的气候条件下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小麦产量没有影响,显著增加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播种密度、秸秆覆盖及其交互效应还有待于在其他气候年型下进一步研究观测以便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而建立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用水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品种间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应用12个新育成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和百粒体积变化及产量形成进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后6-12 d,产量〉9 000 kg/hm^2的4个品种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分别比产量8 000-9 000 kg/hm^2和〈8 000 kg/hm^2的8个品种平均值高57.58%和107.42%;灌浆高峰出现时间较早,较其它产量水平的品种提早6 d左右,授粉后18 d的籽粒干重分别高出其它水平23.2%和64.8%,产量建成早。籽粒灌浆期内,产量〈8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高,百粒体积较小,而产量〉9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低,百粒体积相对较大。这对于产量建成和后期脱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虎皮黄兔主要肉用性能评定及其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5只虎皮黄免为材料,对其增重、屠宰率及肉品品质等性状进行评定,利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主要向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估(预)测.结果表明,1~3月龄平均日增重为22.59g;3月龄宰前活重为1895g;屠宰率为52%;背最长肌水分含量为75%,pH2为5.7,脂肪含量为2.01%,失水率为15.9%.用体长、胸围估测体重,用体重、体长预测肌间脂肪含量和颜色深浅,用胸围和耳长预测失水率可获得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岩  张静  刘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90-12792,12813
[目的]不同耕作方式对华北高寒区砂质栗钙土耕层含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区域水分高效利用途径,为作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当地主栽晚熟莜麦品种品五。采用烘干法,分别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水分。[结果]耕层平均含水率苗期免耕为6.26%,高于松耕的5.33%和翻耕的5.39%,分蘖期之后三者差异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不同生育时期间莜麦耗水强度无显著差异,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双谷型,峰值分别出现在苗期和抽穗期为2.31~2.51 mm/d,谷值出现在分蘖期和收获期为1.07~1.32 mm/d。免耕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24 kg/(mm.hm2),显著小于松耕和翻耕的4.10和4.07 kg/(mm.hm2),莜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年际间与耗水变异趋势相同,但同一年内不同耕作方式耗水量差异不显著,而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华北高寒区免耕能在苗期提高土壤耕层含水率,但在苗期之后作用不明显;莜麦耗水强度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其影响不大;翻耕和松耕莜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免耕,松耕是该地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田稳产增收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传昌  类维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19-8620
河南属缺水省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其他行业用水缺口大。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较低,尚有较大节水潜力。从杨桥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出发,综合考虑有效降水、地下水补给、输水损失、田间损失等因素,计算出该灌区灌溉农业整体需水量,与2001-2003年实际灌溉用水量相比得出了该灌区此3年平均理论节水潜力为1972.88万m^3。继而利用现实调节因子,得出了灌区2001-2003年农业实际平均节水潜力为1815.05万m^3。为灌区乃至河南水资源宏观调控利用及节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活用水特征是测算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设计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依据。以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方钱村为例,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生活用水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为自来水,约占整个生活用水量的77%,自来水的人均用水量为84.7 L/d。随季节变化和温度的增加,盥洗、洗衣用水量显著增加,厨房用水量变化不大,但冲厕用水量明显降低。当地居民使用洗衣、盥洗排出的杂排水冲厕的习惯,有效减少了冲厕用的自来水量。随着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卫生习惯不断改善,自来水用量也逐渐增加。户均年收入5万~20万元,自来水用量对经济水平的刺激不敏感。25~40岁的人群,经济能力和卫生观念强,用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20.
26份自交系田间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6份玉米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耐旱指数、耐旱系数等性状相关性,进行耐旱性综合性评价。【方法】采用玉米种质耐旱指数法。【结果】玉米开花期,遭遇大气高温和土壤缺水会导致玉米花粉活力下降,受精结实不良,减产严重。各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为耐旱指数>穗位>穗长>ASI>行粒数>秃尖长>穗行数。其中耐旱指数、穗位、穗长、株高、ASI值、行粒数等籽粒产量正相关;秃尖长等与籽粒产量负相关。【结论】26份自交系中耐旱强的自交系共11份(42.31%),耐旱性中等的7份(26.92%);耐旱性较弱的材料8份(30.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