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植物全息定域选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植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指从植株体的特定部位选留“种子”的方法,运用生物全息律和植物遗传势理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作物选种技术。实行全息定域选种,既可防止品种的自然退化,又可持续稳定地提高作物产量。 因作物的不同部位,其遗传势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与整株植物成  相似文献   

2.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3.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和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下介绍几种农作物的强遗传势部位,便于农业技术人员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作物全息定域选种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洛麦23通过建立穗行圃或穗系圃,与“三圃制”结合,形成了4个级别的种子生产程序:先建立穗行圃,再建立穗系圃;穗行圃和穗系圃,隔年交替进行;穗行圃混合收获种子或穗系圃收获种子,再加繁一代即为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繁殖原原种,原原种繁殖原种。原种即应用于大田生产。通过和种子企业、农场、种子生产专业村合作,采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场+生产基地”联合体,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至2013年,洛麦23在黄淮麦区南片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利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3.7亿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小麦、玉米产量,根据全息胚不同部位存在着遗传势差异,选择对某一特定性状遗传势强的部位作种,在后代的总体性状中该性状有突出表现的理论,用小麦、玉米作材料进行了定域选种试验。结果表明,果穗中部是产量性状强遗传势部位,选取果穗这一部位籽粒作种,比选用其它部位籽粒或整穗种子作种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产区白芷Angelica dahurica种源遗传差异特征,分析具有遗传差异的白芷种源在同圃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征差异。【方法】应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白芷种源的遗传组成,以同圃栽培的不同种源白芷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7种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构建HPLC指纹图谱,进而分析不同种源的品质特征。【结果】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4处,部分河北产区的白芷种源与南方产区的白芷种源产生分离。同圃栽培下,仅应用7种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不能明确区分不同白芷种源,应用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后,具有遗传差异的种源之间出现品质特征的区分。【结论】不同产区白芷种源遗传相似度较大,同圃栽培的部分浙江白芷种源的药材可以应用HPLC指纹图谱与其他产地种源进行区分。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8.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的性状有着不同的遗传势;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对特定性状有着较强的遗传势。如果把这些特定部位从主体上分离出来,并用它作为繁殖材料进行繁殖,那么,这样产生的后代一定会有这些性状的强烈表现。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油松种源的遗传变异,确定种子调拨区划,为开展高世代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广泛且品质优良的育种群体。从油松分布区5个种子区内的种子园、母树林和人工林(对照)收集种源30份,分析了不同种源种子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在长、宽、千粒质量、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和圃地发芽率间差异均显著;种子的长宽、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速度基本符合地理变异规律;发芽指数与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及圃地发芽率均相关,千粒质量仅与种子长和种子宽正相关;根据油松种源种子的发芽指数,河北平泉(种子园、母树林、人工林)、甘肃省正宁县、河北阜平县和山西隰县人工林种源的萌发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及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玉米中部优势作物。按照生物全息律,其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些部位所...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三圃”,就是指“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圃制”即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程序生产原种的一种繁育方法。在我国已推广应用了近50年,为广大农技人员所熟悉,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对尚在利用且出现严重混杂退化的品种,或当一个新的推广品种其遗传性尚不稳定存在诸多变异类型时,要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三圃制”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薄弱,国外实行的较为科学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因“育、繁、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育种者种子如何贮藏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因此,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2.
对稻种原种常规繁育方法(三圃制)进行了6年(1999~2004)研究,并作了大量的改进,提出了稻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原种的新方法,即“单穗选择,以穗为系,单本栽培,穗系比较,田间目测,整系去劣,混系繁殖”28字新方法。原种繁出来后进行快速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多点鉴定,示范推广。研究结果显示,云恢188、云恢290、滇优香1号。3个品种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与常规的“三圃制”繁育相比较,纯度分别达99.47%、99.93%、98.12%。原种繁出来后在云南7~10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2%、0.97%、1.04%,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别。实践证明,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比“三圃制”繁育,大大简化了良种繁育程序,提高了良种繁育的纯度,提高了效率,延长了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年限。  相似文献   

13.
大穗是水稻高产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揭示大穗形成遗传机制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综述水稻穗粒数基因/QTL定位和克隆以及与穗粒数有关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和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1. 玉米。中部优势作物  相似文献   

15.
作者模拟选种圃点播稀植和大田条播密植方式,探讨两种密度间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点播条件下的单株每穗粒数、单株粒重、克草粒数和草重系数,与条播密植小区产量密切相关,其中每穗粒数和草重系数的作用最重要,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8和0.8846;而两种密度条件下的株高、千粒重、克草粒数、收获指数和谷草比等性状间无明显差异,表明这些性状都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还表明,把每穗粒数,每穗粒重、收获指数作为早代单株选择的主要目标,可能是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40年毛白杨各种繁殖方法的利弊,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已鉴定的“根段促萌,以根繁苗”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毛白杨良种繁育体制-毛白杨多圃系旬育苗瓣体制,它圆满地解决了良繁中苗木数量与质量问题,利用苗木根萌条永远年幼这一特点,采用多圃配套,即采穗圃,砧木圃,繁殖圃有机结合,繁殖苗木,苗木不因素繁育世代的推进而老化,具有幼年性,速生性和一致性,且繁殖系数有一质的飞跃,每年可扩繁数万倍,已超过组培水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在农业生产上,用于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产量和品质。2002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莱芜生姜不同部位的比较试验,分析了其遗传势、产量及其它经济性状的差异,其遗传势以主茎最强即主茎姜块留种效果最好,依次是一二三级分枝姜块,为科学选留姜种提供了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为莱芜片姜,按生姜分枝次序不同设主茎和一、二、三级分枝姜种4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4m2(6m×4m),种植规格为0·6m×0·2m,折666·7m2种植5560株。3月20…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疆大赖草 DNA导入小麦获得的大穗株系进行相互杂交或继续用大赖草 DNA连续导入 ,深入系统地研究其转化后代之间的“聚合效应”及遗传规律。通过研究证明了新疆大赖草 DNA转化大穗×大穗杂种 F1 代在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等性状表现了一定的“重组效应”,细胞学观察发现大穗×大穗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此研究结果从细胞遗传上证明了新疆大赖草的 DNA片段确实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全息胚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作物全息胚定域选种技术是作物选种技术新突破。该项技术对作物选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据对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甘薯、棉花等试验,一般增产幅度都达10%以上。定位选种技术是指种子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位置效应一即遗传势不同;再根据不同的选种标准,将选种的标准与种子着生位置联系起来,选取强遗传势位置上的高活力种子作种的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方法“三圃制”,存在许多弊端,已不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在多年农作物良种繁良实践中研究总结出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能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纯度和种性,经济简便,节约种源,减少世代,有利于实现种子标准化,延长使用年限。使育、繁、推一体化,形成了合力。该方法以现代遗传学作为理论基础。几年来,已迅速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市推广应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