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1~3周龄肉鸡骨骼生长的影响.采用5×4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80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成20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饲养10只鸡.日粮设5个钙水平(0.6%、0.8%、1.0%、1.2%和1.5%),4个非植酸磷水平(0.35%、0.45%、0.55%和0.65%),共构成20个处理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日粮钙、磷水平对肉鸡的胫骨灰分以及胫骨中钙、磷的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日粮钙、磷水平可增加胫骨灰分含量.日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了肉鸡的胫骨强度(P<0.05),随日粮钙水平的增加,胫骨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可显著增加胫骨强度(P<0.05),但高钙(1.5%)、低钙(0.6%)和低磷(0.35%非植酸磷)都显著降低胫骨强度(P<0.05).本试验中,1~3周龄肉鸡达到最大胫骨强度的钙、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1.0%和0.65%.1~3周龄肉鸡胫骨灰分,胫骨强度与日粮钙、磷水平关系模型为:Y1=13.384+22.873X1+53.237X2-7.747X12-14.505X1 X2-37.070X22,Y2=-109.462+221.270X1+349.690X2-106.061X12+5.208X1 X2-322.143X22,其中Y1为胫骨灰分,Y2为胫骨强度,X1为日粮钙水平,X2为日粮非植酸磷水平.综合本试验结果,采用岭迹分析表明,以胫骨灰分和胫骨强度为评价指标,1~3周龄肉鸡钙和非植酸磷适宜需要量分别为0.98%、0.53%和1.06%、0.55%.  相似文献   

2.
家禽日粮中含有较多的植酸磷。肉鸡对磷的需要量较高 ,但体内缺少利用植酸磷必不可少的植酸酶 ,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 ,大部分植酸态磷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并使饲料成本增加。目前降低肉鸡日粮总磷水平和粪磷含量的主要途径有 :1 )准确测定不同阶段肉鸡磷的需要量和饲料中可利用磷的含量 ;2 )应用代谢调节剂提高磷的利用率 ;3)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对营养物质消化的不利影响 ;4)利用阶段饲养法经常调整饲料配方 ,更有效地满足肉鸡对磷的需要量 ,减少过量摄入 ;5 )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6)使用高有效磷 (低植酸磷 )…  相似文献   

3.
现代肉种鸡生产中 ,为预防猝死综合症( Sudden death syndrom,SDS)所需要的磷与钾量远高于其他生产过程所需量。建议 2 0~ 2 8周龄肉种鸡日粮至少应含钾 0 .65 % ,可消化磷0 .40 %。在过去 1年中 ,许多营养学家就肉种鸡的磷需要量作过综述。 Reddy( 2 0 0 1 )指出 ,0 .1 %的非植酸磷能保持肉种鸡最大生产性能和种蛋最大孵化率 ,而要维持最大骨骼强度 ,这个数字应为0 .2 %或 0 .3%。Wilson建议用非植酸磷代替植酸磷。 SDS多发于成年肉种鸡群中 ,尤其是那些大型肉种鸡品系 ,目前 ,大型肉种鸡约占世界肉鸡市场的 5 0 %。 SDS在 2 0世纪 8…  相似文献   

4.
将4 500只中速型黄羽肉鸡按照日粮不同钙磷水平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研究不同钙磷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1~30日龄、31~60日龄和61~90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灰分含量的影响,以期得到中速型黄羽肉鸡适宜的饲粮钙磷水平。结果:中速型黄羽肉鸡饲粮1~30日龄钙水平0. 90%、非植酸磷水平0. 40%,31~60日龄钙水平0. 75%、非植酸磷水平0. 31%,61~90日龄钙水平0. 70%、非植酸磷水平0. 28%时已完全满足其生长和骨骼发育的需要,高于此钙磷水平,肉鸡料重比呈上升趋势,日均增重呈下降趋势,胫骨灰分含量基本维持不变;当钙磷水平达到如下水平时,即:1~30日龄钙0. 90%、非植酸磷0. 45%,31~60日龄钙0. 85%、非植酸磷0. 41%,61~90日龄钙0. 80%、非植酸磷0. 38%时,肉鸡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 01),料重比极显著上升(P<0. 01),说明已超过肉鸡对钙磷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磷水平对矮脚黄肉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灰分含量影响,得到矮脚黄肉鸡适宜的饲粮钙磷水平。综合肉鸡的生长性能及胫骨灰分含量的数据来看,矮脚黄肉鸡小鸡阶段饲粮的钙水平为0.90%,非植酸磷水平为0.40%,中鸡阶段饲粮钙水平为0.85%,非植酸磷水平为0.36%,大鸡阶段饲粮钙水平为0.80%,非植酸磷水平为0.33%可满足肉鸡生长及骨骼发育需要,在此基础上钙磷水平下调,肉鸡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3~6周龄北京鸭适宜钙磷需要量.试验采用4×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4个非植酸磷水平(0.17%、0.25%、0.33%和0.41%),4个钙水平(0.30%、0.48%、0.66%和0.84%).将640只15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试验期为15~42日龄.结果表明:(1)在0.17%非植酸磷水平下,随日粮钙水平升高,日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但是在0.25%、0.33%和0.41%非植酸磷水平下,随日粮钙水平升高,日增重和采食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2)在0.17%非植酸磷水平下,随日粮钙水平升高,胫骨灰分和胫骨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然而,在0.33%和0.41%非植酸磷水平下,随日粮钙水平升高,胫骨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日粮钙水平对胫骨磷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采用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表明,以日增重和胫骨磷含量为评价指标,3~6周龄北京鸭钙和非植酸磷适宜需要量分别为0.72%和0.37%、0.66%和0.37%.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非植酸磷水平日粮对1~28日龄怀乡鸡体尺性状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能反映1~28日龄怀乡鸡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以确定1~28日龄怀乡鸡饲粮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怀乡鸡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鸡各6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各组日粮中非植酸磷含量分别为0.32%、0.39%、0.46%、0.53%和0.60%;除非植酸磷水平外,其他营养素水平相同,试验持续28日,采用二次曲线模型确定1~28日龄怀乡鸡日粮中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1~28日龄的怀乡鸡的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以及腿肌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均可作为评价1~28日龄怀乡鸡的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综合各个敏感指标的二次曲线模型结果,建议1~28日龄怀乡鸡的非植酸磷的需要量为0.49%。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高水平非植酸磷对肉鹅生长性能、胫骨成分含量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159.18±0.48)g的1日龄扬州肉鹅3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试验1阶段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粕为主,非植酸磷水平为0.6%,另外两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调节磷酸氢钙添加量,使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3%和0.9%;试验2阶段各组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2%、0.5%和0.8%,试验共进行64 d。结果显示:随着日粮非植酸磷水平的升高,1~21 d肉鹅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表现为显著的二次曲线效应(P0.05),其中0.9%非植酸磷组较0.6%非植酸磷组显著降低了1~21 d肉鹅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0.3%和0.9%非植酸磷组较0.6%非植酸磷组对胫骨相对长度提高了4.71%和7.51%(P0.05),0.2%较0.8%非植酸磷组对胫骨钙的含量提高了31.24%(P0.05)。随着日粮非植酸磷水平的升高,1~21 d肉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的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线性降低(P0.05);0.6%和0.9%非植酸磷水平组较0.3%非植酸磷水平组显著降低了1~21 d肉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结果表明:由本试验结果可知,日粮低非植酸磷水平降低肉鹅生长性能,抑制钙、磷代谢,同时降低肉鹅生长早期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1α-羟基维生素D3(1α-OH D3)单独添加及其与植酸酶同时添加对22~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分2个试验进行,试验1将前期(1~21日龄)采食相同饲粮的21日龄艾拔益加(AA)肉鸡96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设计2种饲粮,试验饲粮是在基础饲粮1(非植酸磷NPP 0...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植酸磷水平的饲粮对0-4周龄怀乡鸡的趾骨特性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影响,以此探讨0-4周龄怀乡鸡饲粮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选取同批出生、体况良好的1日龄怀乡鸡30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各处理组分别饲喂非植酸磷含量为0.32%、0.39%、0.46%、0.53%、0.60%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持续期28天。结果表明:1)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怀乡鸡的趾骨脱脂风干重、趾骨脱脂钙含量、趾骨灰分钙含量、趾骨脱脂磷含量、趾骨灰分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最佳拟合曲线分别为二次曲线(R2=80.22%)、线性折线(R^2=69.19%)、线性折线(R^2=69.78%)、线性折线(R^2=68.70%)、线性折线(R^2=69.02%),拟合结果可用于评价怀乡鸡饲粮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2)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怀乡鸡的心脏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线性折线(R^2=57.59%)模型的拟合结果可用于评价怀乡鸡饲粮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建议0~4周龄怀乡鸡饲粮中NPP的适宜水平在0.46%~0.50%范围,满足骨骼发育的需要量为0.46%。  相似文献   

11.
用 15 0只 2 0周龄的商品代北京红鸡 ,在 2 0~ 4 0周龄期间饲粮非植酸磷水平设为 0 .2 0 % ,0 .2 5 % ,0 .30 %和0 .4 0 % ,研究饲粮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蛋鸡的蛋壳厚度、蛋壳百分率、胫骨灰分钙、磷、锰、锌含量和血浆磷含量有显著影响 (P <0 .0 5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 0 .2 0 %时 ,血浆磷含量低于其它水平组(P <0 .0 5 ) ;蛋壳厚度、蛋壳百分率、胫骨杰分钙、磷、锰、锌含量高于其它水平组 (P <0 .0 5 ) ;而对产蛋性能、蛋形指数、哈夫单位、蛋壳重、蛋壳矿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 .0 5 )。根据二次回归方程得出 ,2 0~ 4 0周龄商品代北京红鸡饲粮适宜非植酸磷水平为 0 .2 0 % (实测值 :0 .2 3% )。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无磷原料配制无磷饲粮,选择低磷原料配制基础饲粮,用一定比例待测植物性饲料替代基础饲粮配制待测饲粮,通过平衡试验法测定了35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对玉米、豆粕、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总磷真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控制饲粮含磷量低于肉仔鸡的磷需要量,研究饲料磷的最大利用率时,肉仔鸡的内源磷排出量为(44.84±3.14)mg/d。玉米、豆粕和麦麸的总磷真利用率分别为(16.42±3.36)%、(28.34±4.90)%和(46.48±4.29)%。利用总磷含量的1/3和非植酸磷含量估计肉鸡饲料有效磷并不准确。因麦麸本身含有高活性的植酸酶,肉仔鸡可部分利用其植酸磷。  相似文献   

13.
选用800只21日龄白羽肉鸡,采用5×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0组,每组4个重复。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5个水平钙(0.6%、0.8%、1.0%、1.2%和1.5%)和4个水平非植酸磷(0.35%、0.45%、0.55%和0.65%),研究饲料中不同钙、磷水平对4~6周龄肉鸡骨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胫骨强度、胫骨灰分及胫骨磷含量和日粮钙、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1.5%钙、0.6%钙和0.35%非植酸磷都显著降低胫骨强度、胫骨灰分及胫骨磷含量(P<0.05)。4-6周龄肉鸡达到最大胫骨强度时的日粮钙、非植酸磷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0.45%。。由回归方程得出4-6周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强度达最大时的日粮钙、非植酸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99%、0.55%和1.02%、0.5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1α-羟基维生素D3(1α-OH D3)日粮中非植酸磷(NPP)水平对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和骨骼质量的影响。将30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0只,分别饲喂6种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20%、0.25%、0.30%、0.35%、0.40%和0.45%。6种日粮含有相同的Ca(0.52%)和1α-OH D3(5μg/kg),试验期为42 d。结果显示:(1)肉鸡体增重和采食量均随日粮NPP水平增加呈二次曲线形式提高(P0.01),在NPP水平为0.35%时达到最大值。(2)日粮NPP水平对肉鸡肌肉(胴体率、胸肉率和腿肉率)产量、内脏器官(肝脏、心脏和肾脏)相对重量、血浆钙和无机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肉鸡胫骨灰分、钙和磷含量均在NPP水平为0.25%时达最大值。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1~42日龄肉鸡在NPP水平为0.35%时达到最佳生长性能,但在NPP水平为0.25%时胫骨灰分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VD3)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磷代谢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艾拔益加肉公雏,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2个饲粮非植酸磷水平[0.45%和0.23%(实测值为0.44%和0.21%)]与4个VD3添加水平(0、1 000、2 000和4 000IU/kg),共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d。结果表明,与0.21%非植酸磷水平相比,0.44%非植酸磷水平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P0.05);与不添加VD3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提高肉仔鸡ADG、15~21和1~21日龄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肉仔鸡F/G(P0.05);0.21%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3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降低肉仔鸡死亡率(P0.05),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添加2000IU/kg VD3显著提高14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0.44%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3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提高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VD3可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降低死亡率,促进磷在骨骼中的代谢利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早期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磷的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可提高雏鸡植酸磷的利用率。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其他有机酸是否也有此功效,尤其是葡萄糖酸。4个试验,4个重复,每组5只杂种雏鸡。雏鸡饲喂缺磷日粮(0.16%非植酸磷)从8~22日龄。试验1,日粮中添加1.5%和3%葡萄糖酸钠、1.5%葡萄糖酸钙、1.5%和3%葡萄糖酸内酯和1%2-羟基-4-甲硫基丁酸,雏鸡体增重和胫骨灰显著提高(P<0.05)。试验2,雏鸡缺磷日粮中添加2%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钙和柠檬酸,胫骨灰显著增加(P<0.05)但0.45%非植酸磷日粮鸡除外。可见这些有机酸可提高磷的利用率。试验3和4,添加3%葡萄糖酸钠和3%柠檬酸,胫骨灰明显提高,但3%反丁烯二酸或0.025%、0.05%和0.1?TA没有这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内酯、2-羟基-4-甲硫基丁酸和柠檬酸(反丁烯二酸和EDTA除外)可提高雏鸡植酸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蛋白饲料特别是动物性蛋白饲料更趋紧张,需大量进口,结合我国肉鸡生产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的情况设计本试验,探讨无鱼粉日粮和高能日粮的适用性及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l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设计试验选用商品代AA(ArborAcres)肉用公雏315羽,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设五个重复,每个重复21羽。饲用三种不同日粮,全期试验分前后两个阶段:0──3周、4──6周。l.2试验日粮与处理试验日粮的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日粮中的磷采用有效磷(非植酸磷),植酸磷采用铁沉淀法(由国家饲料质量检测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产蛋高峰期临武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非植酸磷需要量。试验选用遗传背景一致、产蛋率为80%的250只临武鸭,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分别饲喂非植酸磷水平为0.20%、0.25%、0.30%、0.35%和0.40%的饲粮,试验全期63 d。结果表明:与0.20%非植酸磷组相比,其他4组合格蛋率分别提高了1.37%(P0.05)、2.15%(P0.05)、2.05%(P0.05)和1.24%(P0.05);0.30%、0.35%和0.40%非植酸磷组的蛋壳厚度高于0.20%和0.25%非植酸磷组(P0.05);随着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增加,蛋壳强度呈上升趋势(P0.05);饲粮中非植酸磷水平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0.20%和0.25%非植酸磷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0.30%、0.35%和0.40%非植酸磷组(P0.05);0.30%、0.35%和0.40%非植酸磷组血清中磷含量高于0.20%非植酸磷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适宜非植酸磷水平可以提高合格蛋率,保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在饲粮钙水平为3.46%条件下,30~38周龄笼养蛋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0%~0.3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磷酸一二钙对AA肉鸡后期生长性能、胫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该试验选取健康的21 d 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K、试验1组T1、试验2组T2、试验3组T3和试验4组T4)。对照组以磷酸氢钙补充饲粮非植酸磷,试验组以磷酸一二钙补充饲粮非植酸磷,T1、T2、T3和T4组饲粮中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60%、80%、100%及120%。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试验期21 d。试验期结束进行生产性能、血液样品等样品采集及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的料重比、胫骨钙含量和血清中肌酐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的平均日采食量和血清中肌酐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P0.05);T3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肌酐含量显著降低(P0.05);T4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指标,当磷酸一二钙添加量为磷酸氢钙提供非植酸磷总量的60%~80%水平时,能够显著提高肉鸡后期的料重比,可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从断奶到肥育结束,在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72头35日龄断奶的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在相同钙水平基础上设4个组,分别为:1)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对照组);2)基础日粮 植酸酶-50%磷酸氢钙(处理1);3)基础日粮 植酸酶-75%磷酸氢钙(处理2);4)基础日粮 植酸酶-100%磷酸氢钙(处理3)。试验期按体重分3个阶段:8~20 kg、20~50 kg、50~90 kg,3个阶段植酸酶的添加量分别为750、500和250 U/kg。试验结果表明:(1)在8~20 kg和20~50 kg阶段,添加植酸酶的3个处理,钙、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钙和血磷浓度,处理1和处理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50~90 kg阶段,添加250 U/kg植酸酶代替100%磷酸氢钙,血磷、血钙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试验的3个阶段添加植酸酶同时降低饲粮无机磷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植酸酶使胃中植酸磷消化率显著提高(P<0.0 1),粪中磷排出量显著降低(8~2 0 kg、2 0~5 0 kg阶段,P<0.0 1;5 0~9 0 kg阶段,P<0.0 5);(4)添加植酸酶代替50%或75%磷酸氢钙,猪的掌骨灰分与采食正常磷日粮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代替100%磷酸氢钙组,猪的掌骨灰分和蹠骨强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植酸酶代替50%磷酸氢钙组,猪的蹠骨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代替75%磷酸氢钙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在断奶和生长阶段,在猪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代替部分磷酸氢钙,促进了钙、磷消化利用,促进了骨骼生长,也促进了植酸磷的利用,降低了粪磷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