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淮豆10号(原名淮03-16)是江苏省淮阴农科所于2003年育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5~2006年在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530.85 kg/667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7.74%;在2007年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715.79 kg/667 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2.10%。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SMV抗性经接种鉴定,对大豆流行株系SC 3抗病,对大豆流行株系SC 7中感。田间花叶病毒抗性0~1级,为中抗。干籽粒椭圆形,种皮绿色,子叶黄色,种脐褐色,百粒干重26~28 g。鲜豆百粒重53 g,出仁率50%。口感香甜柔糯。适宜在江苏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作为夏播菜用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
2021—2022年大田县引进淮鲜豆6号示范种植,平均鲜荚产量11 073.0 kg/hm2,比对照闽豆6号增产11.9%,产值48 717.0元/hm2。淮鲜豆6号综合表现良好,深受种植大户和销售商的好评,可作为主导或主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由于菜用大豆与粮用大豆栽培措施不同,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文章总结了淮鲜豆6号农艺性状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以提高菜用大豆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高油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高油大豆淮豆8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①A3B4 (播期6月20日、密度30×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籽粒产量达到3103.75kg/hm2;②播期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粒数由多到少,百粒重与播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选育的津鲜豆3号、津鲜豆4号、2013-99、台75、95-1这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对鲜食大豆鲜荚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为筛选出较好的鲜食大豆品种及其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二粒荚数、一粒荚数、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重、蛋白质、葡萄糖、蒸煮损失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株荚重与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和三粒荚数呈极度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负相关。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主要影响因素为二粒荚数、一粒荚数和株高,建立的相关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性,适合用于鲜食大豆的产量预测。综合比较认为,津鲜豆3号为最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史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14-22
旨在选育多四粒荚大豆品种,构建理想模型,为大豆高产超高产育种探索新途径。用spss 18分析‘汾豆96’生理生态特性,以椭圆叶形多四粒荚‘汾豆96’为主,结合34份披针叶形四粒荚材料,对其10项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用逐步回归法构建理想模型。‘汾豆96’群体内四粒荚单株的存在率达85%以上,单株四粒荚最高达49个,占总荚数的30.25%,‘汾豆96’产量随四粒荚数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当R~2=0.939时,模型拟合最优:Y=-87.583+0.415X_1-5.155X_2+10.094X_3+13.459X_4。回归方程表明多四粒荚创新材料产量与生物产量(X_1)、株高(X_2)、百粒重(X_3)和主茎节数(X_4)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提升每荚粒数和选育多四粒荚品种,是高产超高产育种产量突破的新途径。大豆品种具备的理想模型是抗倒伏、多荚粒、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短节间密荚类型。  相似文献   

6.
平豆2号是平顶山市农科院育成的高产高抗广适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为有限结荚型,株高70cm左右,主茎15~18节,结荚密,每荚含3~4粒豆的荚果较多。籽粒圆形,微光,百粒重18g左右。在河南省大豆区试试验中,产量连续两年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6.04%。  相似文献   

7.
化控对覆膜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以新鲜豆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化控剂量对菜用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始花期用450g/hm2豆歌+120g/hm2豆歌伴侣化控1次,植株明显矮化,增加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鲜荚产量增加9.54%。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铜仁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从主产区引进了20个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以中黄76为对照品种(CK),进行引种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大粒王6号、高秆青1号、兰宝石、鲜豆5号、鲜豆3号鲜荚产量为924~1274kg/667m2,比中黄76(CK)增产10%~51%,鲜粒产量557~619kg/667m2,生育期86~91d,百粒鲜重60~76g,株高67~97cm,可实现每667m2产值3000元左右,适宜在铜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临蚕9号是临夏州农科所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慈溪大白蚕作父本,其F1代作母本,土耳其22-3作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法,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株高125cm左右,单株荚数10~18个,每荚2~3粒,单株粒数20~40粒,生育期125d左右;含粗蛋白30.61%,赖氨酸1.15%,淀粉54.66%,粗脂肪1.168%,单宁0.577%;2008~2009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221.65kg/hm2,比临蚕5号增产11.73%,适宜在甘肃省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1品种简介日本晴3号由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从“鹤之友3号”中提纯而来,适宜江苏作春播菜用大豆种植。淮哈豆1号由黑龙江农科院经“龙辐81-9825/龙辐73-8955”选育而成,由淮安市农科院引进,适宜淮北及淮南作春播菜用大豆种植。沪宁95-1由上海市农科院从日本天开峰大豆系统选育而成,原名沪95-1,南京农业大学引进,适宜江苏作春播菜用大豆种植。苏早1号由江苏农科院经作所选育,原名早选3号,适宜江苏作春播菜用大豆种植。淮阴矮脚早由淮安市农科院选育而成,原名淮阴早二号,适宜江苏作春播菜用大豆种植。2鲜荚与鲜粒产量(见表1)注:CK1为合丰35,CK…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大豆生长期常常因温度低,湿度大,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从而影响大豆产量。为选育适宜贵州省种植的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选用地方品种大方猫耳灰为母本,选用本所育种材料黔豆08001[成8307-1×(六枝六月黄×大方白水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复合杂交材料黔豆08014,对该材料用系谱育种法于2009—2013年在贵阳、海南经过8代选育,于2013年选育而成高产、抗花叶病毒病较强的大豆新品系黔豆11号。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豆区试,平均量产为178.60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11%,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87.26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63%,2年平均产量182.9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38%。2015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1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8.67%。该品种全生育期109d,为春大豆中熟品种,紫花,灰毛,株型收敛,直立生长,有限结荚,株高41.6cm,底荚高度8.6cm,主茎节数12.1个,分枝数2.0个,单株荚数36.5个,单株粒数70粒,单株粒重11.8g,百粒重17.7g,不倒伏,不裂荚,落叶;蛋白质含量40.37,脂肪含量20.30;田间鉴定不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较抗其它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22,SC-7病情指数27,对两个株系的抗性评价为中抗。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11号,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地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胡冬梅 《作物杂志》2004,20(4):27-27
青豌豆1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5年从新西兰进口商品豆中发现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1~2003年参加青海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和抗倒能力突出,且商品性好。2004年2月19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农艺性状 青豌豆1号株高69cm左右,茎秆较粗壮,茎上覆盖蜡被,叶色较深,羽状复叶,顶端有卷须,复叶由3.0~3.5对小叶组成,小叶锯齿、长椭圆形,花荚为总状花序,花白色,花柄上多为丛花多荚,荚刀形,荚长7.30cm左右。荚内子粒5~9粒,田间不裂荚。干子粒不正圆,绿粒,千粒重320 g左右,生育期11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沪宁95-1、浙鲜豆8号花荚肥用量试验表明,施用花荚肥对不同熟期鲜食春大豆的株高、荚数、荚重、粒重等性状有促进作用,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愈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本试验品种的熟期认为,以施尿素150~22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特征特性生育期85~90天。株高50cm,有效分枝4~6个,叶椭圆形,叶色深绿、白花,荚长5.5cm,宽1.8cm,大荚大粒,百荚鲜重281g,百粒鲜重86g,百粒干重38g,荚皮薄,剥鲜豆率78.6%,种皮黑色扁圆形,脐黑色,三粒荚占95.4%,荚色浓绿,鲜荚采  相似文献   

15.
豫豆 2 6(原周 891- 6- 3)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 ,于 1989年以豫豆 6号为母本与周 861- 1杂交 ,经多次连续选择和南繁加代选育而成。 1999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农业部12 2号公告认定为优质大豆品种。特征特性 有限结荚习性。幼苗根茎白色 ,生长繁茂 ,根系发达。株高 85cm。主茎节数 14~ 16节。株型紧凑 ,单株有效分枝 2~ 3个。叶椭圆形 ,大小中等 ,深绿色。白花。灰色茸毛。成熟时落叶性好 ,荚皮褐色 ,不炸荚。每荚 2~ 3粒 ,籽粒黄色、椭圆形。种脐浅褐色。单株有效荚 4 8.3个。百粒重 18.3g。生育期 10 7…  相似文献   

16.
中豆27原名中作91K1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大豆优质课题组以中豆19为母本,美国特用蛋白品质品种P.I.L81-4590 为父本,于1987年进行有性杂交、基因转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hPLC)检测技术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抗癌物质—异黄酮含量高,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特征特性 中豆27属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5~100cm,茎秆粗壮,落叶性好,抗倒伏,主茎节数20个,有2个分枝,2~3粒荚。该品种白花,灰毛,不裂荚,子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黑脐,百粒重20~21g,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合旱地或非水地种……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071-5076
荚粒数是食用豆产量性状的构成因子,是食用豆遗传改良的育种目标之一。目前,调控绿豆荚粒数形成的遗传网络和分子基础尚不清楚。通过构建绿豆突变体库,本研究筛选获得了荚粒增加突变体snpp1,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体受半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构建F2代分离群体,筛选群体中的极端单株构建2个DNA混池(每个池包含35个极端单株),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集团分离分析法,将SNPP1基因初步定位在绿豆5号染色体上3.49 Mb (92 640~3 584 000 bp)区域,包含233个注释基因。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克隆SNPP1基因提供参考,为绿豆高产品种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淮豆4号密度肥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豆4号是一个早熟、优质、高产的夏大豆品种,其全生育期103~106d,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毛,分枝2~4个,株高55~75cm,主茎15节左右,株型直立,抗病抗倒.卵圆叶,淡褐色荚,单株结荚平均在35.6个,每荚实际粒数在2.01左右,子粒椭圆,淡褐色脐,种皮黄色,百粒重21~24g,是目前江苏省累计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淮北夏大豆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其生产上应用潜力,特进行本试验,以为农场种植该品种探索合理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型豌豆中豌5号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90-PE-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世代选择,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选育出半无叶型超高产专用豌豆新品种宝峰3号。宝峰3号株型收敛,株高66cm左右,有效分枝3.8左右,主茎节数18个左右,托叶正常,小叶突变成卷须,属半无叶型,托叶颜色深绿,根系发达,白花,白色荚,单株荚数10个左右,单荚粒数5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圆粒,绿子叶,千粒重220g左右。中晚熟,春播生育期103d;抗倒伏性强,抗旱性良好,成熟时不裂荚,抗猝倒病、根腐病、白粉病。籽粒品质:粗蛋白24.99%,粗脂肪2.32%,人体及动物体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大田生产一般单产3750kg/hm^2左右,高产可达7500kg/hm^2,比主栽品种中豌6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佳红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以日本早生为母本,宝清红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登记号为:黑登记2010002。1品种特性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直立生长,幼茎绿色,株高55~65cm,秆强、抗倒伏。主茎分枝3~4个。叶片卵圆形,花黄色。单株结荚22~32个,直筒形,单荚粒数约6.8粒,成熟荚褐色,荚成熟一致,不炸荚。籽粒短圆柱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