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中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定市环古城河道是与古城相伴的产物。由于近代城市的发展,保定环古城河道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其传统风貌的消逝。本研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理顺保定环古城河道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基于河道与城市形态整体保护、河道与城市景观多元融合理论,在历史水文化、景观水文化、社会水文化三方面对保定市环古城河道提出复兴策略。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古村落水文化是江西省古村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起源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古村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古村落的水文化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古村落水文化的传承能促进古村落文化的发展,促进江西省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江西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提升社会知名度。基于此,从历史演变、社会发展、现代传播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江西省古村落水文化的传承,分析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江西省古村落水文化传承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京杭运河枣庄段水文化资源丰富,有古色水文化、金色水文化、红色水文化和绿色水文化等区域特色水文化资源。但该地水文化资源开发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视不够、缺乏规划和产品创意等。在水文化资源开发上,要做好水文化资源挖掘与研究、加强水文化产业规划、发展水文化产业新业态、做好水文化产业基础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从水文化的角度解读水与包头城市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水文化的角度解读水与包头的历史、水与包头城区的发展、水与包头园林景观、水与包头的人居环境、水与包头城市的未来五个方面的关系,提出努力构筑城市亲水平台,为促进包头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平山县是一个具有红色革命历史传统的边远山区大县,全县整体经济水平仍处落后状态,广大百姓生活依然贫困。为求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多次提出有关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以探索新农村发展之路。这些新举措的重点在于大搞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其关键因素突出一个“水”字,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在于水利与水文化的发展,为此我们结合沏沏水村的发展实践,浅议一下一水多用的平山水文化发展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立足水文化来研究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利于发展生产、保护生态、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人与水的关系不和谐、对水的文化属性重视不够、水法规制度文化缺失等问题,必须通过培养高度的水文化自觉加以解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水文化坐标系;推进水法规制度文化建设和宣传,促进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中,人们通常认为傣族水文化是民族性原始宗教遗留下来的产物。事实上,这种文化却有着现实的根基,在傣族竹楼上体现得尤其突出、深远。作为傣族人赖以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竹楼,科学认识和研究其所蕴含的水文化,对其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对潮汕地区乡村的产业、生态和文化发展提出了挑战。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生态环境改善和文化振兴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精神生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潮汕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基础,以水为脉络,提出了一种协同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经济的"三水"融合式发展模式。该模式摒弃了以往顾此失彼的发展方式,以水生态修复为抓手,以水文化建设为主导,以水经济发展为目标,促进水经济、水生态、水文化协同发展,形成正向循环。文章以潮州古村落龙湖古寨为例,分析了龙湖古寨乡村振兴的资源优势,以及水环境、水生态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提高古寨水生态环境质量、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深入挖掘并强化龙湖水文化,再以良好的水生态和水文化为基础发展水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水本身就与人类生存及发展紧密杂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水源充足的地方基本发展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因其可调节局部小气候且改善人居环境,对体现城市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而城市滨水系统也是城市景观中具有多样性的景观设计,合理规划可成为凝集城市文化内涵的理想景观空间地带,对城市景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含义。虽然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在体系、理论面向并不成熟,在建设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生态破坏及设计方式陈旧等问题,尤其缺失文化传承性。于此笔者将以城市地域文化传承,在滨水景观建设中所体现演化过程展开论述,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的完整体系,期望为今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好的传承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力量始终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是实现发展道路的自信,是对中国不断前进的自信。文章基于对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通过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堂教育中,实现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在高校和社会中不断实践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种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项目。在民族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纵观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本文从旅游人类学关注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视角来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到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和对少数民族群众新里层面的影响。本文在研究旅游发展对Thaphand村的社会文化影响。根据文化变迁理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Thaphand村的居民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平均值和方差比分析居民对Thaphand村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系统研究地方高校学术文化的内涵、功能以及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积极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朝积极方向发展,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对于助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21-1026
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是解决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了研究晋西北水生态承载力状况,选取晋西北右玉县17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3个主成分,对右玉县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并计算出2003—2011年水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影响右玉县水生态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右玉县2003—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存在明显的波动;2008—2011年水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虽然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总用水量相比于前5 a明显减小,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有助于推动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就水文水资源中气候变化研究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传播和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研究较少。实践证明浙江文化礼堂模式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想载体。以实地调研贵州侗族文化聚落的肇兴侗寨为基础,探寻浙江文化礼堂模式在不同区域空间里应用的可能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与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解决制约沙坡头区城市发展的水资源短缺瓶颈,实现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沙坡头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休闲、生态美"的美丽中卫,提出沙坡头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沙坡头区"三带三区"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总体布局和"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管理、水文化"六大体系,指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元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广告设计与制作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对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广告设计与制作产生的重要影响,并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滨水区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钰  陈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30-7932
从理论基础入手,引入了滨水区和滨水景区的相关概念,指出滨水景区是构成区域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区的形象窗口,也是凝聚人气的重要休闲场所,结合研究区具体情况,从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方面分析了滨水区的景观构成,根据湖体形态及水景观现状将研究区分为3个区域,分别分析其景观现状,并针对各段景观现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使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因子共同作用,开发自己的滨水景观,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发展,建立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和谐生态看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学的方法与和谐价值观对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发展的研究有很强的适切性。把握“主体与环境”关系的生态主题.以“知识、职能、理念、社会适合度”等4个基本生态因素与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高校发展型生态文化服务新模式,它是生态环境与图书馆文化服务主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模式,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发展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萍 《农业考古》2007,(3):148-152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内涵。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文化的内在张力为基础,外拓农村文化的承载力,形成可持续的农村文化动力,并逐步构建先进文化与支流文化相融合的"一体多元"文化体系。我国农村文化积淀长久,其封闭和滞后等特性,致使农村文化创新动力不足。农村文化要发展、要创新,光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因此,创新我国农村文化发展,新的价值理念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