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农业》2015,(3):30-31
<正>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省本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总体要求,突出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提高农村居民人口文明素质,让农村成为城乡统筹的亮点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7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吉林调研,考察了绿园区新农家村,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照实用性和兼顾技术领先的原则,文章提出了通化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建设与"中国星火计划网"和"吉林星火计划网"相配套,并与"通化农技110"、"通化星火计划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通化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以平台为核心,通过"三支队伍"构建起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深入农村开展信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通化市农村信息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唐建忠 《新农村》2015,(1):49-50
多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长短结合、灵活办学,培训各类人员近12 000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初级技术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先后被授予"嘉兴市先进培训基地"和"海宁市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成校在创新农村成人教育,服务"三农"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坚持服务"三农",注重农村需求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以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然而,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许多地方大都程度不同地存有"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片面或错误地认为,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污染承载空间大,甚至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转移的"接收站"和"天然垃圾场"",污染下乡"还没有彻底遏制,农村"大树进城""、生态搬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生态创伤",无疑加剧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和"乡愁"。对此,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  相似文献   

5.
当前,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通过农村生态政治建设、农村生态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农村生态社会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生态化背景下,实施生态农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乡生态化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基本要求,以山西省榆次区和灵石县生态农村建设为例,从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公众参与的生态农村建设机制"、"法律管制的生态农村建设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生态农村建设机...  相似文献   

7.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为农村生产和生活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成果交易、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的组织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高效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对于"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鼓励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什么是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把农业技术推广等同于农村科技服务,农技推广体系也主要是指国有的"七站八所"。"十五"期间,科技部依托星火计划启动实施了"农村科技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紧紧抓住农村信息化这一"发动机",以农村信息化带动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实现"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而"人的新农村"重点要留住乡村文化,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结构整体转型发展。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解决"人的新农村"问题,为农民社会层面的发展与农村文化层面的发展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三资”监管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起,蕉城区通过建立健全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计算机网络监管,资产资源招拍挂委托代理服务,推行村集体财务专用章制度,季度通报"三资"监管开展情况,"三资"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架构及流程。在促进农村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规范农村财务收支行为、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做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三资"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即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所谓的"三资"是指资源、资产以及资金。本文主要讲述强化八项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陈俊 《现代农业科技》2006,(15):186-187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应以"乡风文明"为重点;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扶持农村传统文化的开展;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调动民间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大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改革媒体宣传栏目,积极引导服务"三农".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积极发挥基层党政机构的主导作用,重视对"村规民约"和"风俗习惯"的改造,引导和利用,重视以"城镇化"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当前在不少地区的农村,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强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出现了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相互交织的"空心化"现象,严重影响到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建立在农民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即农民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破农民素质"瓶颈"的制约,成为事关整个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从搭建服务平台、延伸服务通道、服务怀来农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怀来县"8+1"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为解决农业农村信息传递"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探索,促进了全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业或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技能,能带动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包括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经纪人、民间艺人和村组干部等。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通过他们,可加快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可带动和帮助农民发展致富。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注重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进行管理,是农民切身利益的体现,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利于活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状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活化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麻江县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9.
张苏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48-6649
农村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从文化入手。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面临许多困境,只要我们做到确立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大文化"观念,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就一定能顺利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管理中,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文章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通过分析该县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强化"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